皖北地区甘薯贮藏技术
2018-08-15苑文才
苑文才
甘薯块皮薄、肉嫩、水分含量高,易受病害,怕冷怕热、怕干怕湿、怕闷。如果管理不好,容易发生腐烂变质。已收获的甘薯,仍在继续生命活动,特别是刚收获的薯块,呼吸强度较强,生理变化还在不断进行,贮藏时需及时排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薯块为维持生活力,需进行生理活动,导致营养物质不断转化消耗,即使贮藏条件再完善,薯块的质量仍会不断减轻。通常贮藏0.5 a,深井窖自然损耗为2%~3%,地下浅窖自然损耗达7%~8%,地上窖自然损耗为10%以上[1]。甘薯贮藏需要控温控湿、通风换气。
1 甘薯贮藏期间坏烂的原因
一是遭受机械损伤,田间遭受涝渍、冷害或带病,即使贮藏条件好,腐烂也会发生。二是冷害、冻害或在9 ℃以下存放时间过长,组织机能遭受破坏,最后丧失生活能力。如果温度降至-2 ℃左右,薯肉细胞间隙结冰,使组织死亡,冷害和冻害都易引起病菌侵染而导致腐烂。三是高温。贮藏温度高于20 ℃,易于病菌繁殖蔓延,若薯堆中混入带病、带伤的薯块,容易导致薯块大量腐烂。四是缺氧。贮藏期间由于薯窖密闭不通风,薯块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引起中毒而腐烂。
2 甘薯的贮藏条件
2.1 掌握好收获时机 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适时收获期主要根据气候条件变化来确定,也就是在不影响作物布局、茬口安排和尽可能延长生长期的情况下,适时收获,以获得最高产量。根据薯块膨大对温度的要求,当气温降至18 ℃以下,茎叶停止生长,光合能力、养分的积累和运转能力都减退。适宜的收获期是平均气温降至15 ℃左右时开始收获。收获期间主要预防冻害和机械损伤。
甘薯在9 ℃以下的低温环境贮藏时间较长,会破坏薯块的生理机能,产生冻害。受冻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腐烂。一般在4~5 ℃时,冻害持续15 d开始腐烂;6~7 ℃时,持续30 d后才开始腐烂。低温持续时间越长,遭受冻害越严重。薯块在受冻7 d内,与健薯无明显区别,薯皮略带暗色,失去光泽,用手指轻压有弹性感觉,剖开冻薯可见薯皮附近的薯肉迅速变褐,受冻越严重变褐速度越快。受冻部分水浸状,用于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往往形成硬心、硬皮,且发苦。冻害造成的腐烂,一般从薯堆表层开始。
甘薯遭受冻害有2种情况:一是因收获过晚,窖外受冻,入窖后15 d左右开始腐烂,称窖外冻害;二是在贮藏中期和后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发生冻害造成腐烂。薯块受冻后易被弱寄生菌侵染,造成腐烂,所以甘薯贮藏期生理性冻害与侵染性病害密切相关。
2.2 精挑细选 严禁受到机械损伤的薯块入库,剔除破皮、断伤、带病、经霜和水渍的薯块。在收获贮藏过程中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尽量减少薯块破损,为安全贮藏奠定基础。
2.3 甘薯屋窖准备 一是入窖前要彻底对窖进行清扫、消毒、灭鼠,屋窖的墙壁和窖底用石灰水或石灰粉喷撒一遍。二是采用硫磺或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进行密闭熏蒸,硫磺熏蒸可直接点燃,甲醛与高锰酸钾通过加热熏蒸效果更好。熏蒸药物用量一般按甲醛30 mL/m3、高锰酸钾15 g/m3计算,硫磺用量按硫磺50 g/m3计算[2]。三是维持消毒时间,门窗密封关闭7 d。
3 甘薯贮藏技术要点
甘薯的适宜存放温度为12 ℃左右,长时间低于9 ℃易造成冷害,出苗能力减弱,种薯容易腐烂,而高于15 ℃则容易造成薯块萌芽,贮藏量只可占贮藏窖容量的60%。品种间耐储性差异巨大,同一品种最好放在一起。在收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入贮初期,甘薯呼吸旺盛,容易导致库温升高,湿度大,使薯块发芽或染病。所以应开机通风,降温排湿。贮藏中期,外温很低,甘薯易遭受冷害,此期应适当保温(保持12 ℃以上温度),避免受低温危害。如果使用窖藏甘薯,应注意贮藏后期,外部天气回暖,气温逐渐回升,甘薯呼吸作用增强,此时窖内应加强通风,防止因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累积造成“闷窖”烂薯[3]。
4 贮藏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甘薯贮藏期病害有10余种。其中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低温引起的冻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茎线虫病、软腐病、干腐病等。贮藏期病害可造成甘薯烂窖,其损失约占贮藏量的10%。
如果收获粗放,贮藏不善,将导致病害迅速蔓延,引起薯块腐烂,造成严重损失。在日常管理中,要抓住甘薯育苗、移栽、收获及贮藏等各个关键环节,及时清除带病甘薯残体,包括病薯、烂秧、杂草等。实行轮作倒茬,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壮苗。
[1]食品产业网.甘薯贮藏技术[EB/OL].(2010-12-27)[2017-12-11].http://www.tech-food.com/kndata/detail/k0069295.htm.
[2]张丽.甘薯安全贮藏技术[N].河北农民报,2010-10-19.
[3]梁凌云.甘薯的贮藏及管护[J].农产品加工,2008(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