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地土壤N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2018-08-15邓海军吴晓平谭志雄
邓海军 吴晓平 谭志雄
农业生产所用氮肥是陆地产生N2O的主要原因所在,其中蔬菜种植所用氮肥量较大,通过加大对菜地土壤N2O排放来源及变化的研究,合理控制有机肥和无机肥比例,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所产生的N2O排放量。
1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概述
在种植蔬菜时,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后者产生的N2O会高出前者的6.6倍,并且菜地N2O排放量会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大而升高。同时,在两者配施7 d内,N2O排放量比例及SP最高分别为79%和7%,且比率呈上升趋势。分别对菜地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则两者的硝化情况和SP率分别为53%、71%和16%和24%。这就表明使用有机肥可以降低菜地土壤N2O的排放量。
2 试验设计
此次试验菜地土壤pH为8.02,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NH4+-N质量分数、NO3--N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39、1.83、13.29 g/kg。采用五点法采集菜地土壤样本,风干7 d后进行细筛,土粒最大粒径为2 mm,混合搅拌后作备用。试验设置5个组别,处理方法分别为纯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80%∶20%、有机肥∶无机肥=50%∶50%、纯无机肥及不施肥。施肥量为600 kg/hm2,含水率为60%,并反复测试3次。
将样本土壤肥料混合均匀后,保持所处环境温度不变进行试验,在前3 d以及之后每隔1 d,共对5个试验组别的土壤及气体进行9次收集和检测。试验过程中,土壤样本需放置在瓶中进行真空密封处理,向其中注入氮气和氧气比例为27∶6的空气,保持试验温度不变,2 h后用2个经过真空处理的、容量为20 mL的瓶子,从培养瓶中采集40 mL气体。而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检测需在-20 ℃条件下进行[1]。
此次试验所需测定的项目,主要包括N2O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N2O同位素特征值、N2O来源贡献率等。得到各项数据后,分别用Microsoft Excel 2010、SAS 8.2和Sigmaplot 12.8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统计和画图。再使用LSD法对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首先,5个试验组别的N2O排放速率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在前一两天内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时,前者N2O排放在初期较为明显,而后者N2O排放更加持久。纯有机肥、80%有机肥和50%有机肥处理的3组试验土壤,其N2O排放速率分别对应在第3 d、第7 d和第18 d下降至93%、84%和72%。从N2O的累计排放量来看,随着无机肥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升高,5个试验组别土壤中N2O的累计排放量分别为 6.43、21.16、41.79、42.63 mg/kg 和4.42 mg/kg。50%无机肥处理和纯无机肥处理N2O的累计排放量显著高于纯有机肥处理和无肥料处理。
其次,5个试验组别NH4+含量整体降低,但是其含量与无机肥含量成正比关系。与不施肥试验组相比,纯有机肥组别NH4+含量变化基本一致,20%无机肥和50%无机肥组别NH4+含量分别在第9 d和第18 d接近CK值,而纯有机肥组别NH4+含量始终高于CK值。同时,有无机肥组别NO3-的含量从第2天后开始持续增大,而纯有机肥组别NO3-的含量始终减小,试验过程中NO3-含量最高及最低的组别,分别为50%无机肥和纯有机肥。采用相关性比较法,分析NH4+含量和NO3-含量与N2O排放速率的关系,可知N2O排放速率受NH4+含量影响较大,会随其增大而加快[2]。
另外,5个试验组别的SP大小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前一周SP较小,每个组别SP的最小值都出现在前2 d。在生成的N2O中,由硝化作用产生的含量所占比例为17.0%~20.9%。7 d后SP变大,并且在9~15 d均出现了最大值,由硝化作用产生的含量所占比例为67.7%~100.0%。与不施肥组别相比发现,硝化作用会因无机肥而减弱,因有机肥而增强。根据SP加权平均值可知,5个试验组硝化作用贡献率依次为71.35%、60.99%、54.42%、47.02%和53.52%。表明硝化作用对N2O排放的贡献会受到施肥种类及比例的影响。
4 结论
通过此次试验可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前期N2O排放速率较快,之后呈降低趋势,并且N2O排放速率与无机肥含量呈正比。另外,施肥7 d内,反硝化作用对N2O排放影响较大,之后以硝化作用为主,并且影响越来越显著。所以,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为降低N2O排放量,可提高肥料中的有机肥比重。
[1]林伟,张薇,李玉中,等.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地土壤N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19):148-153.
[2]陈雪双,刘娟,姜培坤,等.施肥对山核桃林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5):1262-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