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居民补碘指南发布
2018-08-14汪络
汪络
日前,中国制定的第一部补碘指南对外公布。该《指南》强调,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mg,平均为30mg。针对不同人群,《指南》也给出了具体补碘指导意见。这份《中国居民补碘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制定。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mg,平均为30mg。甲状腺激素是人体重要的激素,对人有重要的影响:
1.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可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成熟,使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此外,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活化100多种重要的酶,促进生物氧化和代谢,因此能够促进发育期儿童身高、体重的增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和性发育。
2.参与脑发育
在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从妊娠开始至出生后2岁),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甲状腺激素。在脑发育关键时期摄入碘不足或碘缺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迟滞(如地方性克汀病等),以后即使再补充碘或甲状腺激素也不可逆转。
3.调节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对蛋白质、脂肪、糖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均有促进作用。通过增加耗氧量、产生能量、影响基础代谢率,从而增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维持新陈代谢和保持体温。
4.对其他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基础活动的激素,因此对机体几乎所有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
4类人群尤其注意补碘
妊娠妇女、哺乳妇女、婴幼儿(出生后至36月龄内)等人群是碘的特需人群,儿童青少年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尤应注意充分补碘。
1.妊娠妇女
妊娠妇女的需碘量高于正常成人。由于雌激素变化和代谢增高需要母亲增加甲状腺激素的产出量,使妊娠妇女的碘需要量增加。如果碘缺乏,可导致妊娠妇女的甲状腺发生病理性改变,出现甲状腺肿或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这是影响胎儿脑发育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备孕阶段为达到良好的碘营养状态,应食用加碘食盐。怀孕后应选用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哺乳妇女
哺乳妇女应同妊娠期一样继续选用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含碘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哺乳妇女对碘的需求量包括碘从乳汁中的消耗量(即供應婴幼儿的需要量),这取决于每天乳汁的分泌量和乳汁中碘的浓度。已有研究证明,为保证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哺乳妇女每天大约分泌乳汁500~800ml,而乳汁中碘的浓度应维持一定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婴幼儿对碘的需求。
3.婴幼儿(出生后至36月龄内)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体格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当母亲碘摄入充足时,能满足0~6月龄婴儿的需要;7~12月龄婴儿可以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13~24月龄幼儿开始尝试成人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加碘食盐,可获得一定量的碘。婴幼儿的辅食中应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饮食主要是乳制品。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0765-2010)规定在婴幼儿奶粉中必须加碘,加碘量为每100kJ加碘2.5~1514.0μg或每 100kcal加碘10.5~58.6μg。
4.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快速增长,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食用加碘食盐。
如何补碘?
目前,常用的补碘方法以食盐加碘为主,其他方法包括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药物及营养素补充剂、食用富碘食物等。食盐加碘是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
1.加碘食盐
食盐加碘是一种持续、方便、经济、生活化的补碘措施。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食盐加碘政策,至少97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支持食盐加碘。
加碘食盐是用碘酸钾或碘化钾按一定比例与普通食盐混匀而成。但是,由于碘是一种比较活泼、易于挥发的元素,含碘食盐贮存期间及烹调过程中都会产生损失。一般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盐中碘损失率越高。油炸、干炒等高温烹调方式的碘损失率大于蒸、煮的烹调方式。
2.碘的食物来源
不同食物含碘量不同,海带、紫菜、带鱼、干贝、鱼虾蟹贝类海产品含碘量较高,果蔬植物类含碘量最低。
3.其他补碘制剂
选择补碘方式时,可先考虑通过食用加碘食盐以及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补碘。除此之外,还可考虑给予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等。根据碘缺乏的程度选择补碘的剂量。在碘缺乏重病区,当碘盐防治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时,可以给育龄妇女、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服用碘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