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考试改革思考

2018-08-14王泳争刘洋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概论考试考核

王泳争 刘洋

摘 要:《社会工作概论》课程作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通向职业化进程的必修课程。对《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考试改革提出几点思考,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概论;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7.079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作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娴熟专业技能,熟悉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及社会工作流程,能够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民政、司法和社会团体从事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通向职业化进程的必修课程。而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专业人才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所以对《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考试改革对培养专业人才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1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地位与性质

《社会工作概论》作为社会工作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入门课程,试图让学生理解并形成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工作过程,能够与案主建立面对面沟通的专业关系,从而向案主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通过《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工作原则达到理解的程度;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本质特征、目标功能及发展历史;熟悉社会工作的基本技术方法,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行反思性的思考。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作为应用型的学科,更多的注重实践,要掌握课程的精髓,必须将课程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应用”上下功夫,所以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重在实际操作中知与行的统一;掌握社会工作的工作流程,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更加迫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理论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2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在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影响下,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再现,而忽视对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要求下,课程考核则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所以课程考试改革很有必要。

2.1 忽视课程过程考察,迁移应用能力差

社会工作作为必修课,多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在成绩比重中,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多达百分之七十,把侧重点放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期末考试的成绩上,以最后的笔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难免让学生把侧重点放在学期末的突击复习上,很难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强调理解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所以更要求在开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把重点放在期末考试上,忽视开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考察,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弱化理论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差。大多学生没能把社会工作知识从书本上迁移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上,更谈不上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不利。

2.2 考试内容重理论,形式单一不灵活

目前,《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而其考核也必然以检查知识的记忆、巩固为重点。大多数的考题要求学生分析社会工作理论,考场上死板的复述理论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核力度远远不够,无法检测学生是否会在社会工作真实业务中运用相对应的理论。考试形式只重视笔试一种,缺乏灵活的口试、案例分析、课堂展示等,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对学生完成单元作业进行分阶段成绩评定。

2.3 社工术语不会用,自创名词不规范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要素,能够反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与技巧,能够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和专业成效,因此专业术语的运用就至关重要。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社会工作的术语,特别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常常张冠李戴,自创一些不规范名词,表述不科学、不规范、不严密、不完整。这主要归咎于传统的考试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听的多,自己思考的少,忽视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有效的区分各个专有名词的细微差别,使学生缺乏对已学的术语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考试改革思考

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这也要求作为基石的《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學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的实践教学中。在社会工作课程的考试设计中,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应从《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涉猎法律、经济、政治等学科,关注社会热点,增加案例分析和评价分析的内容,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拓宽领域、重在应用。

3.1 增加平日考核成绩,提升学生课堂参与

《社会工作概论》改革采用平日考核与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把以前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较重改为平日考核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半。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思维和综合素质。

平日考核比重的增加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增强学生的课堂发言欲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课堂表现情况来给分,主要考查学生上课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以及采用看书自学做笔记等学习行为。一个学期的平时学习行为考核包括出勤率不低于90%,有4次课外活动、不少于5次平时课堂讨论,上网浏览课程教学资源不少于10次。

3.2 课堂展示角色扮演,演绎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热点,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

社会工作专业要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增加对理论的理解,进行理论提升,在教师讲解完社会工作理论后,根据理论侧重点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社会工作真实业务开展实训,全班每组五至七个人为一组,组织周密的小组讨论,力争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通过角色扮演,组织每组话剧表演,把理论运用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中,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验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过程,通过对话和实际表演,深刻理解每个社会工作理论在实际中如何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角色扮演也能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增加案例分析考试,抽签口试灵活多变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把贯穿相关章节的知识点的题目以纸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查学生对社会工作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试题应避免单一性、局部性命题,增加综合性、整体性命题,笔试中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更多的运用、思考、理解所学习的理论。

口试以每位学生抽签口试答题的形式进行,即由学生轮流抽取题签,每签一题。每题包括几项知识点,学生当场回答,教师现场给出评价。相对于生硬的笔试来说,口头测试更加灵活,更能够检测出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的学习水平,而且口试题目覆盖率较高,能检查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真实的记忆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敏军.试析参与式教学在社会工作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2015,(7).

[2]楊雪梅.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17).

[3]韩冬.团体社会工作》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12).

[4]方清云.民族院校《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规律探索[J].成功(教育),2011,(16).

猜你喜欢

概论考试考核
青铜器辨伪概论
内部考核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