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2018-08-14普绍
普绍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经过充分实践验证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高效教学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水平,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环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组织;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基础教育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学生学习方法改革与创新,提倡合作式、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中心教学现状,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经过充分理论与实践验证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按照一定的实施步骤开展教学实践。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高效运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败。在应用实践中,部分教师采取的分组策略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以学生的座位为单位,将相邻位置的学生随意地组合为小组;有的教师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按考试成绩名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组方法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不仅不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层次等特点,将学生混合分成几个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的水平相当,既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分工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因为性格、知识层次等原因难以融入小组,逐渐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旁观者,而有的学生则成为小组讨论的主导者,而这种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由于小组分工不明确造成的,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由教师主导的现象逐渐演变成由部分学生主导,不仅不利于课堂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使一些学生逐渐被边缘化。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明确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采取轮班制方法,确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职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师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与讨论,然后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下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其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使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价值的直接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計和提出问题,不应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设计有效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都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4.客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与讨论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并将集体评价与学生个人评价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从而实现小组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脱离或旁观的现象,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有效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
5.引入竞争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活动,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现状。竞争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思考、交流与讨论,并在讨论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思想,从而使课堂变得更为活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小组荣誉的认同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竞争。教师应合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小组,给予获胜的小组一定的奖励,使获胜的小组成员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进而使后进生也有了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深刻理解小组学习的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片面地理解为走形式、走过场,为合作而合作,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变得热闹起来,但小组合作学习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而实际上,学生并未就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因而,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问题,也就起不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无法实现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制约了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应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避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2.要避免合作学习不合作的现象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讨论行为听之任之、应该强调小组成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活动中,即使教师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职责,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合作学习不合作的情况,部分小组成员有不友好或者部分同学过于表现自己,导致其他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下降,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应积极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发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参与到小组合作的乐趣。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性格、知识的优势互补,充分学生共同学习、讨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加强对部分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探索与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赵亚男.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