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探索

2018-08-14周文英

文理导航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周文英

【摘 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政治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做到:第一是以创新理论教学形式来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以主流话语来论述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是以创新课堂讨论形式来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把批评的视角引向理性的探索;第三是以创新法治模拟实践来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系统性培养高中生程序正义下的法治精神;第四是创新调研实践活动来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和公民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创新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铺开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与教研的重中之重。高中政治在这一背景下也形成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并获得了学界高度的认同。为此,高中政治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只有进行教学创新,才能使四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到体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索,从创新理论教学、创新课堂讨论、创新法治教育、创新公民实践等四方面,来论述高中政治在教学过程中契合核心素养导向。

一、创新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形式,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

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往往是高中政治效果好坏的重要体现,理论教学好则其课堂氛围浓、教学效果好,反之亦然。而由于实际政治引导的需要,高中政治理论教学甚至是大学政治理论教学都备受质疑。这实质上是对高中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警示,也是高中政治理论教学进行创新的源动力,是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契机。换言之,在政治认同素养下推动高中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越性,是每一个高中政治教师理论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论述话语要主流化、理论论述逻辑要民主化、理论论述结果要自然化。只有做到这三者,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创新才能实现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放在主流话语下,就是国家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笔者以高铁作为切入口,把中国高铁建设与美国高铁建设的两大数据作为对比切入口,从经济效益、经济影响力、国际行业规则制定等进行一一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上。由于美国三权分立的相互制约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结果不仅错失了高铁发展的黄金时期,更失去了制定高铁行业规则的先机。未来中国将在自主运行里程大数据支撑下,在这一行业的规则上占有相当大的话语权,甚至是绝对的话语权。通过这种理论论述创新,学生们不仅走出了建设高铁浪费国家财力的谣言误区,而且更好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对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有更深刻的影响。

二、创新高中政治课堂讨论形式,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运用与自媒体的兴起,高中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显得自信不足。在笔者看来,这是典型的科学精神与理性思维的缺失。高中政治是一门思辨性与探究性很强的课程,政治教师要通过课堂讨论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主探究,培育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但从现实教学来看,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繁重,课堂讨论往往是几个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的流于形式,要不然就是偶尔开展探究性学习或辩论活动。这样的政治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度不广、参与热情不高,其效果可想而知,科学精神的培育也等同于一句空话。创新高中政治课堂讨论形式,就要把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培养放在首位,通过紧扣教学主题、结合社会实际、引发问题讨论、精心创新形式等来开展。

笔者在课堂讨论形式创新中,采用了联合国安理会轮流做主席国的做法,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课堂讨论由一个小组主导,且由他们组织讨论教学主题、讨论争议解决、讨论形式等。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有组织说唱式课堂讨论、快板式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式课堂讨论等,甚至有过各小组参与讨论形式都不一样的大杂烩式讨论。这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讨论氛围,而且在不同形式的讨论中其观点、逻辑所呈现的维度也大不一样,使各种观点、看法、意见得到了充分的碰撞,很好地培育了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

三、创新高中政治法治模拟平台,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精神,既是高中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政治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也是法治意识素养成为政治核心素养的原因所在。因而,围绕着法治意识培育来创新法治模拟平台,其实质与大学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法律素养决定了高中法治模拟平台以普法为目标,不专注于某一方向或某一案例,而是更多从人、情、法等层面去思考法治意识的价值。因此,创新高中政治法治模拟平台,要把法治事件放到有实际价值的典型案例或社会事件中,凸显法治模拟平台的合理合法性,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

笔者在讲到政府权力受人民监督时,就把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放在课堂进行情境再现:某公务员违反规定被老百姓批评,不仅不认错反而以老百姓不是人民为借口不受监督。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从法治意识出发,通过取证、批评、举报或投诉、追踪结果等程序进行一个个环节推进,在重现了案件的同时,又突出了人、情、法的区别。如一开始的取证光明正大,合乎法律要求;当事人在受到批评后的表现在情、法的界定上;举报或投诉的程序是否正义……一个法治模拟情境的再现,在不同处理方法下,人、情、法却有很大的区别,不仅折射出法治精神的重要性,而且能系统性地对高中生法治意识进行培育。

四、创新高中政治实践活动形式,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要培育公共参与素养,就必须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养分,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参与的作用。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看,公共参与既是社会责任的表现,又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高中政治要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其他学科也应当要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的意识。而高中政治在创新调研实践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对调研实践内容有更好地了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参与素养也渗透于其中。联合国为进一步让青年学生了解联合国运作,每年也会进行青年学生运作实践活动,也正是积于此开展的项目。

创新高中政治实践活动形式,其路径一是创新实践舞台,不要让学生作为看客进行观摩,而要让学生成为主人翁参与到其中来。笔者经学校同意,就曾让少数高中学生列席教代会,并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涉及到学生管理改革、学校发展定位等问题的讨论上。尽管所提建议稍显稚嫩,但不乏有中肯建议,得到了教师代表的称赞。而通过这些学生的反馈,更多的学生建议通过合理的途径被反映到教代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路径二是创新实践手段,要让学生在社会事务的参与中进行理性调研,集合更广泛建议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公共参与效果更佳的目标。通过这两种路径的创新,学生们以公共参与素养为突破口,逐步走向公民觉醒,自觉主动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最终形成较高的公共参与素养。

总之,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政治教学创新要从理论叙述到调研实践都有所突破,投学生所好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学生政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斯科.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选择与应用[J].才智,2017(08):69

[2]杜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223-224

[3]王跃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5-68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