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发展及其思考

2018-08-14张燕波

文理导航 2018年13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初中历史

张燕波

【摘 要】随着多元文化视野的触及,初中历史学科及教学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是在多元文化思潮下初中历史学科更为理性与严谨,历史教学呈现向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第二是在多元文化支撑下的历史研究方法深刻地影响历史教学,使之更重视探究考证;第三是在多元文化使初中历史教学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学方法更趋于立体化、科学化;第四是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体验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活动。

【关键词】多元文化;初中历史;发展及思考

随着多元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极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许多地区将历史从考试向考查转变,历史识记知识减少而历史能力、学科素养等培养增强,这使多元文化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获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多元视角下对历史的重构,以求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真相,这就必然要求多元方法论的介入。在这一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的出台,更是将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发展推向了课改前沿。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审视历史学科与历史教学的发展,多元文化下理性主义、探究考证、创新科学、实践体验是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四个重要方向,也是历史学科发展趋势的直接要求所在。

一、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理性主义发展

在多元文化下,传统史观下的初中历史改变了编年体方式,唯物史观占据着主流。一方面,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多元文化中,都把探究历史及人类发展规律作为历史学科发展的纵深与趋势,因而唯物史观得到普遍认可;另一方面,在唯物史观下通过多元文化的视角来探寻历史发展及其真相,会给历史研究带来更客观、更理性的判断。这实际上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通过向理性主义发展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时代发展脉搏中更好地学习并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而要引导学生走向理性主义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就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维比较活跃的同时,往往也容易冲动。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理性主义发展,就要从其生理发展规律入手,通过多元文化比较与历史现象的还原,并结合一定的史学分析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走向理性主义。第二点是多元文化往往也带来多元视角及多元方法论,其结论也可能是多样化的,如何让学生形成理性判断,教师的作用及历史情感导向很重要。如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无论是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新变化,还是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其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多元化、包容性。历史教师要通过客观的引导、有效的史学分析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即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下对这些新变化进行判断的时候,就会向理性主义发展,而不是肤浅地认为资本主义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第三点是历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多元文化基础与背景。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必然要求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广阔的知识阅历、开阔的史学视野等,既要看到唯物史观下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本质,又要看到全球史观下历史变化的前沿发展动态。只有这样,历史教师的分析与判断才会让学生信服,并逐步走向多元文化分析的理性主义。由此可见,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学科走向越来越开放的发展格局,一家之言或一国之见都不足以让人看到历史的真相。只有通过多元化方法的教学引导,逐步引导学生走向理性主义发展之路,才能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

二、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探究考证发展

多元文化下对历史的分析、史料的考证等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话语逻辑等背景下,同一历史事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如侵华史上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在日本所谓民主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操纵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民主国家对此事件的严重性认识远远不足,尽管他们也有记载,却鲜为人知。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很多国内外学者如张纯如等人,通过各种文化途径、多种文化叙述方式等进行传播,并结合多元文化史学探究考证,最终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中才得以承认,而日本却依然只承认所谓“南京事件”而非大屠杀。类似的历史事件在各国历史发展中都有记载,在多元文化下呈现在各国史书的结论却有差别。基于此,初中历史学科及教学更要走向探究考证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探究考证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对史实知识进行探究考证的过程,既是学生占有史学材料,分析多元文化背景差异的过程,又是学生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过程,这是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学会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其为学生未来历史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不容回避的任务之一。通过多元文化对历史进行探究考证的过程,本身就是以史料实证的方法论作为支撑,也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客观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就要在多元文化下向探究考证发展。

以《“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的教学为例,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从不同文化入手,而且还要从西方历史叙述主流进行探究考证,通过大数据方式来“一国两制”这一构想进行实效考证,以求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这样一来,本课的教学就以破解怀疑或疑问为主,以探究考证的方式来推动教学进程,逐步揭穿造谣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考证的过程。而通过这个探究考证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多元文化下初中歷史教学向探究考证发展,既是多元文化下历史分析与探究的需要,又是学生更好认识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渐进式演变过程。

三、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创新科学发展

多元文化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创新科学的发展趋势。从历史学科的发展来看,创新科学是历史发展中较少出现的,这是因为历史所呈现的史料与真相都是过去的事实,创新科学很容易走向对历史事实的否定,这是各国文化与传统难以接受的,也是民族情感难以接受的。但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历史学科走向创新科学又是合理的——由于多元文化带来的多元化历史方法论,在不同方法论下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就可以走向创新科学,通过全新理论与方法运用,史料可能呈现出更科学合理的事实。如在中国传统历史叙述中,微言大义是传统史学的叙述方式,这也带来了因文字歧义性的史学叙述困难。这种叙述困难有两方面:第一是文字歧义或多义导致对历史真相的解读可能出现差异;第二是文字没有歧义但语言解读的方法不一可能使历史真相出现差异。无论哪种历史叙述困难,其本质上都有可能对历史误读。而在全新理论如语言解读建构或重构方法中,对传统历史的认识就可以进行创新,得出的历史结论也可能更科学合理。多元文化所提供的研究方法论特别是交叉学科方法论的介入,使历史学科与历史教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方法论、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理论模型等,都使历史学科逐步走向创新科学的发展之路,这是不可回避的。

从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元文化的全面渗透,给教学创新带来了契机,特别是在教学师生互动环节中,通过历史材料的多元解读与多元文化下不同版本的历史书籍,就可以看到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这些观点的碰撞既有学术层面的观念差异,也有历史观层面的差异,更有政治倾向层面的选择差异。初中历史教学通过这些差异来进行教学创新,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更好地认识史学文化,而且在各种差异的梳理与碰撞中更真实的历史真相就会揭示出来。而由于对历史更全面的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也呈现出立体化、科学化的趋势,使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立足于多元文化下,在历史发展与教学发展双向发展规律与趋势下,通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创新,在扩大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引导初中历史教学向创新科学发展。

四、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实践体验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走向了重视学生实践与体验活动的过程,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生活化教学与本地史学素材的参与。在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实践体验发展有其内在发展的原因:其一是整个课程改革背景重视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把培养学生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其二是历史学科有“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性特点,无论是对史学素材的占有与分析,还是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与掌握,亦或是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强烈的民族情感,都应当放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去。如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就可以结合研学旅行的方式,通过对革命根据地的实地考察、革命博物馆的参观访问等实践体验活动来开展,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史。其三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检视多元文化下的历史结论与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更全面客观认识历史。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多元文化发展,目前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否定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中伤造谣等现象,如污蔑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用所谓科学、客观数据或捏造人物记录等否定历史,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初中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史料、增强民族情感来破解这种恶意的网络中伤,达到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的作用。

从上述三个原因不难看出,在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实践体验发展是历史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要处理好教学的两组关系:第一是处理好多元文化碰撞下學生间实践体验差异化的关系。由于历史认识、受外部影响、成长环境等的差异,学生间在历史实践体验活动中存在着不同观点,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通过史料实证加以引导,形成多元文化下求同存异的历史感受。第二是处理好多元文化下师生间实践体验差异化的关系。一般而言,历史教师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其对历史的认识、体验有较深厚的基础,但不能因此而把自我的实践体验感受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进行历史探究,而且也有悖于多元文化的本质要求。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组关系,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向实践体验发展才具有实质的意义,才能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历史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下初中历史教学既有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在动力,又是时代背景下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立足于多元文化视角下,结合学生实际才能理解初中历史教学向理性主义、探究考证、创新科学、实践体验发展,并使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金.探究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8(07):146

[2]曹勇.初中历史命题的发展趋势和教学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2017(11):66-68

[3]朱燕萍.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J].考试周刊,2017(88):139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初中历史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