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霏宇:用艺术思维影响人

2018-08-14

第一财经 2018年30期
关键词:取款机馆长门槛

01 你第一次来中国是2001年,对中国这些年的变化感知最明显的是什么?

刚来中国的时候,有一种感觉是出门一定要带足够的现金,因为找不到取款机,然后第一个转变是发现到处都有取款机,直到现在,根本不需要现金就可以生活;还有一点是,人们为艺术付费的意愿也提高了,這对美术馆来说是件好事。

02 2011年你成为UCCA馆长,在你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馆馆长的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沃霍尔的那句话就是:好的生意是最好的艺术。我觉得艺术和管理是互相匹配的,而且是应该是互相加分的,我现在兼任UCCA的CEO,会抽时间去补习一些商业上的知识,确实比以前只做馆长的时候忙碌了很多。

03 在平衡艺术和商业化这个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是什么?

总会有那种让你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去追,或者该不该放弃的机会,但是一旦你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可能要放弃的,说白了就是,如何在吸引大众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艺术高度。因此,我们在和一些企业品牌谈合作的时候,也会去看这个品牌的价值观是否和我们志同道合。

04 你怎么看待针对儿童的艺术教 育?

我觉得艺术教育不一定是仅仅教你怎么去创作艺术,而是用艺术的思维去改变他们,我们之前会说让孩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后来发现可能很多家长并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UCCA做艺术教育,实际上是用艺术思维去影响学员。

05 怎么看待现代艺术的门槛,艺术应该向大众化靠拢吗?

其实我觉得门槛是一个很可贵的东西,艺术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还是与日常的生活有一定的脱离,但是现在怎么让观众跨越门槛变得很重要,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讲解员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我们要的其实不是把内容的门槛降低,而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参与进去。

06 你2002年从清华汉语培训班毕业,当时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跟你现在的情况差别大吗?

我20多岁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个很冷门的领域,当时周围的同学都去当律师,去金融界或者做学者,而我爱上了中国当代艺术,那时这还是一个比较原始的领域,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当然,我还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管理者,因为那时候UCCA还不存在,所以我的成长与所在的领域是一起的,就像一个冲浪的过程。

07 你怎么看待中国的“人情”?

我觉得很有趣,我在中国待了这么久,懂得越多就发现更多复杂的事情,但是复杂的同时,也有一些非常简单的基本原则。比如说我回到美国,大家吃完饭会每个人分别掏出信用卡,然后平分账单付款,而在中国有一个特别自然的逻辑,轮到了谁就是谁付钱,然后下次就换一个人结账,但是肯定会有下一次(相约吃饭),我很欣赏这样的人情味。

08 你最近比较受启发的一个观点是什么?

从去年开始,我接触到了很多有关管理方面的事,我的同学一直认为我要当学者,对我去当管理者感到很意外,但我真的觉得象牙塔的生活不是特别适合我。很多人认为学者和管理者之间还是隔了一层距离,我真正做了以后,发现这个阻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管理可以做得更艺术,艺术也可以通过管理做得更好。

09 有一种观点是,现在大家更愿意刷手机,对艺术并不十分感兴趣,你注意到这些现象了吗?

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所谓的信息革命这段时间,美术馆的观众数量一直是上升的,我们在电子设备上花的时间越多,就越需要定期去离开这个机器,去感受一个现场,这样你可以站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去欣赏一些东西,很多人已经在做这件事,艺术展最可贵的也就是现场感。

10 把艺术当职业是什么感觉?

我小的时候,爷爷跟我说,做你喜爱的事情,然后生活自然而然地去解决。我正在从事自己所爱的工作,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猜你喜欢

取款机馆长门槛
“致病”的取款机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漫画四幅
农民“馆长”李铜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