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成名记
2018-08-14胡万程
胡万程
2018年7月11日,夜幕落下,學生陆续归家,人大附中的校园熙攘声渐弱。在灯火犹存的一间空荡教室中,35岁的物理教师李永乐开始对着一台录像机“唱独角戏”。
这天他讲的内容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科学知识。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成因”,讲到“特效药格列卫的作用”,再延展到“仿制药的生产标准”。在短短12分钟内,李永乐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从生物到化学,穿插历史背景与法律常识,在大范围的学科交叉下把各个知识点讲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的科普视频,自今年年初以来李永乐已上传了130余条。一天一更,内容紧贴热点,题材包罗万象:《复联3》中灭霸构想原型的人口理论、股市中的散户易亏损的数学逻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体系、C罗电梯球的物理原理……
李永乐的知识储备似乎无限大,什么都能讲,还都讲得“门儿清”。看了他视频的网友不禁感叹道:“如果我上学那会儿有这样的老师,我一定好好听课”。
透彻讲解知识的本领,与日常热点的贴合,加上成年观众久离校园、重归课堂的那份“怀旧感”,让他的视频受到热捧。截至7月10日,微博播放次数超过1亿次,西瓜视频播放超过5800万次,Youtube上超过900万次。
当老师的“美妙与正确”
“跨界学霸老师”是他的标签之一。
每期视频中的讲解,他大多会回归到最基础的物理学、数学与经济学,这也是他最为精通的领域。
天资聪颖的他从小便在数学与物理上展露天赋。他尤其喜爱钻研难题与怪题,反复琢磨、得出正解的快感让他很是着迷。老师带他参加了奥赛,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屡屡夺冠。高二时,李永乐凭借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
在北大他辅修了经济学学位。大四主动放弃保研名额要“试试考研”,结果轻松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研究生。
分别在中国两座最高学府有过求学经历,李永乐的履历令人称羡。谈到这两所大学的区别时他说,北大是培养科学家的,知道为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而清华是培养工程师的,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
“而我,两者兼备—既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初登讲坛,李永乐好像找到了“天职”一般,那感觉美妙而又正确。痴迷于为人师,他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着如何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讲课经验的积累,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在选择职业的十字路口,李永乐的确曾有过“不知道做什么”的迷茫阶段。
李永乐老家在吉林。他从小在那里长大,那里住着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也曾当过中学教师,父亲教物理,母亲教体育。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对教师这份职业自然有耳濡目染的亲近。
小时候看过父母讲课,他也会偷偷在私底下模仿,而且惟妙惟肖,大家都叫他“小老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被称老师,心里得意的同时,李永乐也乐意给前来求教的同学讲题。讲解中,李永乐渐渐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就感觉自己理解东西更深一些,解释起来也更加清楚,不磕绊。”
因表达能力突出,李永乐被选派参加过无数的演讲比赛。“记忆中我参加的比赛,几乎都拿到了第一名。” 这份能力,即使放在卧虎藏龙的北京也毫不逊色。2003年与2004年,李永乐代表北大连续参加两届北京高校演讲比赛,都赢得了冠军。
李永乐的好口才在清华传开了,有朋友建议李永乐“可以利用口才去外面讲课赚点外快”。李永乐寻思着可行,就去新东方试了试。这让他第一次真正地站到了讲台上。
形容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李永乐说,好像原来在台下,看着在台上表演的演员,你会随着他们的表演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有的演员很丑但是表演很认真,你会喜欢。有的演员令人生厌,每当他出现就想离开。“而如今,到自己登台了。”
初登讲坛,李永乐好像找到了“天职”一般,那感觉美妙而又正确。痴迷于为人师,他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着如何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讲课经验的积累,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思维清晰严谨,讲解深入浅出,众多定理法则信手拈来,一堂课顺下来,夹杂着众多知识点却几乎没有废话。初出茅庐不久,锋芒已然耀眼。
后来精华学校挖走了李永乐。当时那个学校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其中袁腾飞、石国鹏、齐智华、唐朝智等教师的课给李永乐的启发很大,私底下他会找前辈们去切磋教学方法。虚心加勤奋,这让他的授课能力更加精进。
就这样,研究生的三年时光,李永乐一边上课,一边教课,直到毕业前夕。
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北大,本系的同学多出国深造,就业也是在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居多。他也去花旗银行、索尼等知名公司应聘过,面试过程中,他不断追问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然而相较于企业中“对上级唯命是从”的工作模式,李永乐觉得还是相对自由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适合他。
最终他下定决心,一头扎进了中学教师的队伍。
而这一做,就是9个年头。
“穷人”的动力
9年间,在他的指导下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超过300人。如今桃李满天下的他回顾最初的时光,却是一段挣扎的岁月。
2009年,李永乐进入人大附中,带高一物理。上午教课,下午教研,傍晚回到家吃完饭已到9点,接着开始备第二天的课直到12点。“因为刚开始不熟悉课程,空闲时间全部被备课填满,第一年累惨了。”
第二年,李永乐继续带高一。原本以为“一回生二回熟”,应该会轻松些,结果学校安排他去带竞赛课。纵然得过奥赛的全省第一,但面对一望无际的“难题海洋”,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学竞赛和教竞赛的差别很大,从小接触奥赛题,直到现在也不能说搞懂了竞赛”。课程与竞赛的双重压力下,李永乐曾经连续10天每天只睡3个小时。而这样两头抓的状态,他足足持续了8年。
好在高强度的教学任务与大量的习题讲解没有压垮他。凭着天生对于物理与数学的兴趣与看见学生成绩进步的成就感,他咬牙坚持下来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他的课一直受到学生欢迎,几乎年年受到校方表彰。师生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课余时分学生偶尔会拉着他一起 “农药开黑”,还送给他“人大附第一蔡文姬”的美誉。
有一阵子,正在人大附中教书的李永乐收到大量QQ好友申请,大多都是前来求教与致谢的农村的初高中生。他先是不解,随即想起缘由。
身处中国最好的中学,他的视线却时常聚焦底层。有人不解,他回答:“也许只有穷人,才会相互怜悯和同情。”
几年前,精华辅导学校找到他说要录视频做网课,课程卖得多可以分成。李永乐满口答应,一年内录了100多个小时的课程。后来精华学校把这些视频课程打包,在乡县地区以很便宜的价格出售。他在其中的一部视频里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 QQ号码。
分成是没拿到多少,但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启发,教学视频或许是未来弥补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一种方式。
李永乐的爷爷从前生活在安徽的贫困地区,从军打仗去了东北,小时候和他提起过老家那边的人普遍读不起书的穷苦状况。在北大的时候,李永乐也曾组织过去甘肃会宁的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过当地贫乏的教育资源。
真正入了教育行业,他的感触更加深刻。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同状况,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而空间与时间上的阻碍,又让这种不平衡在客观上难以解决,农村地区的孩子想通过考试出人头地的难度不断增加。
“某种程度上来说,阶级固化从小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李永乐如是说道。
身处中国最好的中学,他的视线却时常聚焦底层。有人不解,他回答:“也许只有穷人,才会相互怜悯和同情。”穷并非矫情之言,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人大附中教师的薪水和它在全国的地位远不匹配。任教的9年间,除去课时奖励,他的基本工资只是从4000元涨到了6000元,在北京,这就是个穷人。
李永乐曾引用过拿破仑的一句话—“今天把各位召集来,是要各位帮我编一部法典,我要让每一个农夫都拥有这样一部法典,并把它作为油灯下的圣经。”
让每个农夫的孩子获得与城市孩子等同质量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公平地参加考试成为了他的努力方向。
“高冷”与“逗比”
2014年,教学逐渐熟练之后,备课量比以前小了一些。李永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教学视频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
他先是在年轻人居多的B站上传了一些日常课堂视频,随后制作上传了《200道物理学难题》《历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解析》等视频。之后,他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李永乐老师”,把自己以前录制的数学视频全部放在其中,供全国各地的学生免费观看。
这样陆陆续续做了几年,李永乐在中学网络教育里积攒了一些经验与名气。然而,在主流大众中的意外爆红让他始料未及。
2017年4月份,今日头条转发了他几年前做的“闰年是怎么回事”的视频,突然成为热点。几经转载,全网播放量高达上千万次,网友好评如潮。
李永乐感到有些受宠若惊,讲的内容并不高深,初衷也并非针对大众,他困惑于到底是抓住了观众的哪个痛点。“既然大家喜欢看科普,那我就多做点”。
在粉丝的期待与鼓励下,李永乐断断续续地又发布了一些科普视频,结果部部热播,每部播放量几乎都有几十万次。短时间内,李永乐积累了近百万粉丝,且数量还在节节攀升。
视频走红带来的巨大流量让不少视频平台看到盈利的可能性,纷纷向李永乐抛出橄榄枝。他最终签约西瓜视频,在日常教学的闲暇之余走上了辛勤创作之路。他时刻关注热点,努力把其背后关联的科学内容提炼出来,重新编排,打通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看到《无问西东》中“奔跑的核”,身为清华人的他有感而发,讲了期原子弹的物理原理。他爱炒股,遇上暴跌心情郁闷,就做了期股票赔钱背后的数学逻辑。看到世界杯C罗任意球绝杀,对“电梯球”产生兴趣,连夜学习弄懂了其中的伯努利定律和马格努斯效应,第二天就做出了节目。
几乎一日一更的高频率,李永乐做得累,却无比开心。一方面是成就感的巨大满足,一方面是收入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大众科普视频所积累的,还未真正显现的社会积极影响。
科普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们更加理解这个世界,激起大家对科学的兴趣。
小时候,李永乐的父母订了本少年科普期刊《小猕猴》,对杂志上的科普故事与智力游戏,他甘之如饴,也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回想这段经历他感慨道,科普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们更加理解这个世界,激起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如果一大批人能通过我的视频爱上科学,并把这种想法传递给他们的孩子,那就是功德无量的事”。
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下,“喷子”与“黑子”是自然萌发的衍生品。随着影响力的增大,李永乐也会不堪其扰。有人骂他“不务正业”,有人在他的视频里各处找碴、和他叫板,还有个别人针对他的相貌评头论足、肆意謾骂。
李永乐有个外号叫“超常儿童”,一方面是指他年少聪颖,一方面也指他耿直单纯,心中对错大于得失。针对“喷子”与“黑子”的质疑,刚开始他就会一条条的回复解释,生气了直接“开怼”,有时郁闷到晚上失眠。工作伙伴担心他,让他闭眼睛,捂耳朵,他开始学会慢慢调解。
白蓝相间的浅蓝衬衫,下摆大剌剌地盖住西裤,身后的板书整整齐齐。半框眼镜后眼神温柔平和,讲解却快速清晰,不拖泥带水。粗犷与严谨,随和与敏锐,种种矛盾糅合在这个网红老师的身上。
视频中不苟言笑,不说俏皮话,讲完就扔粉笔走人的“高冷教师”,私底下有着性情中人的一面。姓名中的“永乐”隐藏着爷爷对他的人生期望,他生活中追求的大多也是“分享”“给予”这种单纯的快乐。平时他自称“逗比”,最喜欢的周星驰电影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流传甚广的被喊成“林蛋大”的“楚中天”同学段子,最早也是被他捅到网上的。
问到“近期的烦恼是什么”,他仰着头思索了下,一脸惆怅地说:
“最近股票有点糟心,希望能涨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