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时装业复兴本土制造

2018-08-14姚芳沁

第一财经 2018年30期
关键词:工厂时尚设计师

姚芳沁

英国老牌奢侈品品牌一直以来都会保留一部分生产在英国,作为对品牌历史的忠诚,当然也作为一种聪明的marketing。比如Mulberry在英国萨默赛特就长期雇用750名手工匠人,负责生产品牌60%的皮制品;Burberry的经典系列风衣也声称是英国生产。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品牌也加入到英国制造的行列,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他们看来,英国制造不仅仅是品牌身份和营销策略,还意味着高质量、免税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来自爱丁堡的设计师Kestin Hare在2014年成立了同名品牌,其产品大约有70%都产自英国:生产夹克的工厂来自东伦敦,裤子产自曼彻斯特,针织品来自阿洛厄。目前,Kestin Hare拥有两家门店,一间位于爱丁堡,另一间位于伦敦,在海外,日本是其最大的市场。

“在Kestin Hare,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产品质量,现在的消费者相当懂行,他们知道日本的镶边牛仔布和苏格兰的哈里斯花呢是最好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快时尚在走向消亡,人们需要那种精制的产品。”Hare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成长于苏格兰的Hare深受那里又湿又冷并且多变的天气影响,在设计时会把布料的技术、功能性和耐用性作为优先考量。

过去,像Kestin Hare这样的小品牌通常选择去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生产,然而英国脱欧将会带来额外的赋税和汇率问题,留在英国生产在成本上反而更有优势。“英国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原材料,但我们可以从全球引进上等的材料,放在英国生产,并由我们自己控制生产全程的质量。”Hare说。

英国本土的纺织原材料资源并不是太丰富,所以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列,不得不依赖国外的原材料,Kestin Hare也会用到意大利、葡萄牙或是日本的布料,把它们集中到英国来加工生产。此外,一部分衬衣依旧产自于葡萄牙,那是因为英国本土优质的衬衣工厂已经所剩不多,产能的限制使他们无法达到能满足批发市场的价格。

另一个成立刚6年的年轻品牌Represent,由Mike和George Heaton两兄弟在2012年创立于曼彻斯特。和Kestin Hare一样,他们也尽可能把设计和生产放在英国本土完成。Represent是一个奢华的街头品牌,在美国市场受到欢迎,Justin Bieber、Kim Kardashian等名人都是它的粉丝。

George Heaton承认利用英国制造的营销策略的确在海外市场有着特别的魅力,但这并不是Represent选择英国制造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本土制造最大的好处在于,品牌和零售商能加强对设计和生产的全程掌控,建立一个完全透明的供应链。

“从我们的工作室开车到工厂只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这让我们的设计开发能更有效率,减少了与外国工厂来回沟通的障碍,我们对产品的生产质量也能有全方位的把控,如果出现任何问题,直接开车去工厂就能解决了。”Heato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就像所有人力、材料成本高企造成的本土制造难题一样,英国制造一度因为全球制造业的兴起而衰落。大众对英国制造的印象,仅限于奢侈品品牌Burberry这样的大型时装公司,它们会把英国制造当作彰显身份的标签。又或是电影《王牌特工》中科林·菲斯所展示的那类贩卖传统英式绅士风格的定制服装店。

2005年,Nicholas Brooke从希尔家族(Hill Family)手中买下了位于英国小镇Long Eaton的服裝制造厂Sunspel。当时,这个成立于1860年的历史品牌几乎处于倒闭的边缘—厂房内没有电,屋顶是漏水的,财务记账还全部依靠手动。

Sunspel的经历可以说是整个英国服装制造业的缩影。曾经盛极一时的英国纺织业到了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订单转移到了中国、越南、孟加拉国这些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更低的地区。根据英国时尚和纺织协会的数据,现在英国纺织行业的就业人口只剩下了10.5万,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能达到100万。

不过,这份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来自海外的竞争激烈,纺织行业仍为英国整体经济贡献了4.7%,共90亿英镑(约合796亿元人民币),而且海内外的市场需求都呈现出上涨趋势。去年,英国纺织行业新增5000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20年,还会有1.5万个新岗位出现。除了英国制造所担保的品质被更多人看重外,英国即将脱欧的局面,导致英镑汇率连连下跌,也让纺织制造回归英国本土具备了很大的吸引 力。

如今,伴随英国制造的复兴,Sunspel终于重新振作起来,开出了品牌历史上第一家零售店,并且第一次开设了线上销售渠道,找来知名设计师J·W·Anderson合作,首次把产品卖到了亚洲。

设计师们并不认为海外激烈的竞争就应该成为英国制造止步不前的原因,英国制造不该只适用于高端品牌。“造成英国制造业衰败的原因,除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抢走了我们原先的生意,还在于时尚产业本身的季节性属性,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英国制造就有恢复的机会。”设计师Patrick Grant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Grant一直是英国制造的坚定支持者,认为英国制造的品质全球领先,即使是法国、意大利这些向来以手工制造闻名的国家也未必优于英国,只不过英国人太低调了,他们需要表现得更自信一些

Grant于2005年买下了英国定制品牌E.Tautz & Sons,2009年把它改名为E.Tautz重新推出,并发布了品牌第一个成衣系列,融合了萨维尔街的剪裁风格与品牌的军装设计元素,强调手工制作和英国生产,为品牌重新注入了活力。2015年Grant买下了面临倒闭的Cookson & Clegg服装厂,作为E.Tautz最大的供应商之一,Cookson & Clegg正是因为承受不了季节性周期而不得不停业。

通常一间工厂在旺季时,疲于应付超量的订单,在淡季时却连工厂的基本运营都负担不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rant借着买下Cookson& Clegg的机会,在2016年将它改造并成立了Community Clothing。他们利用工厂的订单淡季生产自主品牌,主打高质量的基本款,包括T恤、牛仔裤、耐穿的袜子等。这些产品不需要按照时尚周期不断推出新品,而是适用于每一季的销售,它们从不打折,也没有大量的库存。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快时尚品牌也开始把生产基地搬回英国本土。英国最大的在线时尚零售商ASOS有4%的产品产于伦敦的两间工厂,并计划将英国本土产能再扩大一倍。

对在线快时尚零售商来说,选择本土生产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即它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生产做出快速调整。

“我们不光为英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感到自豪,这么做也是出于商业之需。快时尚讲究的是快速上新,就近挑选供应商可以保证我们始终能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款式。”英国时尚电商Boohoo的创始人Carol Kane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说。Boohoo有50%的产品都产自于英国本土。

英国高街零售商Jigsaw也发现了英国制造的好处—帮助它们将货物周转时间从过去的4个月缩短到4周,一旦出现一款爆款产品,也能快速指挥就近的工厂补货。选择亚洲的服装厂代工则无法做到这样的快速反应。此外,采用海外代工必然需要大规模的订单来弥补海运成本,如果某一款式能保证卖得好,那是没有问题,但如果市场反应冷淡,品牌不得不面对大批卖不出去的货压在自己手里的风险,事实上不少高街零售品牌已经倾向于小批量生产,试水市场保证畅销之后,再选择加量。

不过,在Jigsaw整体的产品线中,只有3%到4%产自英国。由于英国大量工厂在过去10年中接连倒闭,剩下的工厂无法满足品牌的量产需求。英国的纺织行业目前主要依赖来自东欧地区的劳工,脱欧反而也会成为整个行业继续发展的阻碍。因此,培养英国本国的年轻制造学徒变得愈发重要,一些精湛的手工技术也能传承下去。

2006年成立的Fashion Enter就是一个服装制造基地及由品牌认可实习的学徒计划,它在伦敦北部拥有一间占地7500平方英尺(约合697平方米)的生产基地,目前总共有84名员工、40个学生,每周的产量为7500件,客户包括ASOS、John Lewis、Topshop、M&S;、Hobbs、New Look等等。

Fashion Enter提供的培训项目,是由学生、作为培训机构的Fashion Enter,以及品牌三方之间达成的协议。品牌首先公布职位需求,一般会收到100份简历,从中挑选出最好的20份面试,通过之后再送到Fashion Enter培训。入门级和二级主要教授针线活,通过之后授予的证书相当于英国的GCSE,约等于中国的初中毕业文凭。三级和四级的学徒计划包含24个月的课程,学生完成之后能够基本掌握整个服装的生产流水过程,并且也能熟练动手完成,获得的证书相当于英国的A-Level,约等于在中国高中毕业拿到大学录取。之后的五级则是关于成衣和定制,通过之后相当于获得硕士资格。

2015年,Fashion Enter和ASOS合作推出了一个新项目“时尚技术学院”(Fashion Technology Academy),把培训的方向拓展到整个“服装周期”(Garment Life Cycle),从用户下单,到生产发货,到用户反馈,再回到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到制作样品,到showroom展示,再到用户下单构成循环。

由于Fashion Enter是和品牌以及设计师合作,他们在为学生培训时还会请来设计师开讲座,希望让学生们看到时尚不是只有设计才是光鲜亮丽的,制造同样也可以很性感,很有趣。

尽管所有一切看起来都有复兴的迹象,但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小众生意。

“我们不可能在低价上与别人竞争,所以我们的业务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强调英国制造的标签,强调品质,要持续向消费者灌输这样的理念,这样他们才愿意为高价买单。”John Smedley的总经理,同时也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第八代传人Ian Maclea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John Smedley成立于1784年,可以说是全球最古老的工厂之一,它在英国的德比郡和约克郡总共有大约400名雇员。John Smedley每年能生产大约40万件服装,其中60%用于出口。日本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接下来依次为意大利、德国、法国和俄罗斯。

比如一件羊毛衫,快时尚品牌的价格大约为49英镑(约合433元人民币),由孟加拉国的工厂生产的更高端一些的品牌,比如Gant和Ralph Lauren的价位为85英镑(约合752元人民币)左右,但它们都是在英国本国以外生产的。John Smedley生产的产品零售价为140英镑(约合1240元人民币),Kestin Hare则在150英镑(约合1327元人民币)左右,E.Tautz甚至高达三四百英镑,看起来,的确只有比较富裕的消费者买得 起。

猜你喜欢

工厂时尚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