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

2018-08-14李海燕

财经 2018年18期
关键词:摩擦贸易日本

李海燕

日本在1968年经济规模就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第二大经济体。回顾日美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40年的贸易和金融摩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日本的应对:在摩擦中求共赢,在打压中谋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谋求自己总体利益最大化的日本。笔者认为,日本的这个态度其实某种程度上也适合中美贸易摩擦。不过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比日本更加艰巨。

中国的GDP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贸易谈判和摩擦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陆续存在,今后也会长期持续。包括金融摩擦,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

中国目前的产业实力,还不能在高端产品和服务行业给美国造成实质的竞争压力。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警惕和压制,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国内政治的需要,保护国内产业和雇佣,换取选票。另外一个原因是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阻止中国产业的顺利升级。

日美与中美摩擦不同之处

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有三个不同。第一个不同是政治上的不同。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是在美国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国家。另外,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左右,人口也只是美国的1/3左右。这就注定日本是不可能取代美国或者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而中国政治制度和美国不同。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人口是美国的3倍左右。存在综合实力赶上或者超过美国的潜在能力。

第二个不同是产业和技术水平的明显不同。日本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赶上欧美国家。70年代和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的几个领域,钢铁、汽车和半导体在质量和竞争力上势均力敌。但目前我们几乎所有领域,技术水平和品牌实力都不如美国。

第三个不同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时候,知识产权问题没有成为一个话题。日本战后初期,支付专利费导入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之后依靠自身的研发,掌握了尖端的技术。

事实上,中美贸易和金融摩擦远远比过去日美贸易摩擦复杂和困难。这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日本和美国是同盟国,而且日本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在根本上压过取代美国。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复杂,需要面对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复杂。第三个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化大分工全面渗透。中国近20年一半的进出口都是三资企业完成的。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我们在谈论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落脚点应该放在中国如何应对中美今后长期的竞争,如何更长期良好发展自己上,有三个问题比较重要。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客观看待中国目前的实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自信。但是有自信不等于不谦虚。将来我们的实力超过了美国,我们依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一个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人均GDP就名列全世界前列了。但是从专利收支来看,日本是2003年才实现顺差。2003年之前,对外支付的专利使用费一直多于日本收取的专利使用费。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认识到贸易问题本质是经济问题加政治问题。中美的贸易摩擦和金融摩擦是政治问题,但是中国在处理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政治问题扩大化。我研究日美贸易摩擦和金融摩擦的眾多资料,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事情的发端和过程往往是这样的:(1)美国的某个领域的行业协会提出问题;(2)美国政府或者产业所在地选出的国会议员开始行动和施压;(3)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开始谈判;(4)日本产业界和政府开始抵抗和拖延;(5)美国国会给政府施压,美国政府给日本政府施压;(6)最终日本方面妥协,部分满足美国的要求;(7)日本企业界通过扩大向美国以外地区出口,在美国设立工厂,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方法应对。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美贸易谈判更加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把美国所有的要求都视为对中国的打压,或者是美国这样做一定背后是有阴谋的。日美农产品摩擦问题上,这个就非常明显。美国农业比日本农业更加有优势。美国要求日本放开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增加牛肉和柑橘类的进口。在这个过程中,牛肉产地和柑橘类产地选出的国会议员特别的积极。他们积极的原因在于给当地增加实际的经济利益,给下次自己再次当选国会议员增加筹码。我们没有必要理解为美国要降低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从而让日本丧失粮食安全。日本的国会议员也进行了非常强烈的抵抗,不愿意对美国开放市场。抵抗强烈的议员也是农村地区选出的,属于农林领域的议员。另外,日本一些农业团体也对政府进行了抗议。大家谈的首先还是经济利益和对现有的农民的冲击问题。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考虑粮食安全的问题。美国政府、美国的企业、美国的民众当然是不期望中国能够比美国更加的强大。中国和美国今后会是长期的竞争关系,也会是合作伙伴。

第三个问题是贸易问题和金融摩擦问题不一定要用和美国同样方式回击的方法来解决。在经济上可以谋求共赢,也可以用其他灵巧的办法,比如政治和外交手段。中国可以通过发展和变通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中国自己研发出来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就没有任何意义,封锁自动就放开了。中国的目的是要发展自己,不是和哪一个国家去对抗。比如,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不允许我们中国企业去并购,美国也不卖给我们高科技产品。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攻关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和欧洲、日本及俄罗斯搞好关系。没有任何一种工业产品,是只有美国可以生产的。另外,美国内部的利益也绝不是完全一致的。贸易战的长期结果是美国一些企业退出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应该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的。让美国人去说服美国的政客,比我们中国人去说服要有效果得多。

第四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中国解决贸易争端的根本方法我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增加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个人的建议是“加快改革,稳步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增加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通过改革开放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参与到中国这个市场的机会。在考虑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对美出口是长期存在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是中国的进出口这30年来,有一半左右都是三资企业来完成的。由于时代的不同,中国融进了世界的经济体系中,许多跨国企业的生产组装基地在中国,统计上贸易顺差是中国的。但是,中国拿到的附加价值是很少的。苹果手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而日本直到现在,对外出口都是日本企业自己来完成的,附加价值大部分也是归属本国企业的。德国等出口强国也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从侧面也说明了中国产业实力相对较弱。中国承担了美国来的贸易交涉压力,但是对美出口的顺差当中,只有一部分是中国受益的。

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时候,有一些措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通过部分妥协来拖延时间,为本国产业和企业的专业赢取一定的时间。这个做法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可以看到。比如牛肉和柑橘的问题。美国向日本提出这个问题是1977年。日本的应对是增加从美国的进口量和向美国放开一部分日本不怎么消费的农产品的领域。而日本取消牛肉和柑橘的进口限制是1987年左右的事情了。日美汽车和半导体摩擦也持续了十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2)首先采取自主限制出口的措施,再采取在美国当地设立工厂的办法。这个办法在钢铁领域和汽车领域比较明显。1978年左右日本的钢铁生产量成为全世界第一。1980年左右日本的汽车生产量成为全世界第一。日本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钢铁行业的对美出口自我限制。而汽车行业在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对美出口自我限制。第三个办法就是增加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可以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等国家的经贸关系。中美谈判妥协的底线是,要给中国企业留下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当然,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还不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领先世界。而且,中国处在一个国际大分工的时代。中国所处的环境比当时的日本更加的恶劣,这也限制了中国可以采用的对策。中国可以采取收购外国企业的方式走出去。

不断发展和进化自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其实处理中美摩擦的智慧就在我们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里。中美建交以后,中美关系一直起起伏伏。美国对中国的各种要求或者是谴责从来就没断过。但是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和外部世界的和平共处,其结果是我们中国繁荣富强起来了。中国在加入WTO的时候,和美国的谈判也是最艰难的,最后一个谈妥的。按照当时的标准,我们也进行了许多的让步。但是看现在中国的发展和实力,我们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加入WTO是正确的。现在中国的舆论上弥漫着一种一定要打赢贸易战的言论。本质上讲这种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贸易战的结果只可能是双输,根本没有一方赢的贸易战。这种情绪的下一步就是民族主义的上升。让本来可以正常解决的贸易争端演化为政治争斗,甚至热战。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笔者在其他的文章中也曾经谈到,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没有对日本的产业产生根本性的打击。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产业在不断的升级和发展。1990年日本的钢铁行业的出口中,70%是普通钢材。2017年日本钢铁产量9000万吨左右,出口3000万吨左右,出口产品中的70%都是高性能的钢材。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主要出口产业是纺织业。60年代和70年的主要出口产业是造船和钢铁行业。80年代和90年代的主要出口行业是汽车行业、电子行业、机床行业。2010年之后,到日本旅游的外国人逐年上升。许多非出口性的行业也生机勃勃。1980年前后,美国进行了美国日本欧洲的汽车行业生产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丰田汽车的高岗工厂的生产效率是美国汽车行业的两倍,欧洲的三倍。而且,其不良品率仅次于欧洲的一家工厂。为什么日元的不断升值没有摧垮日本的汽车行业,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日本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纺织品的摩擦,受到美国的打压。日本的传统纺织业在80年代以后,彻底输给了中国大陆廉价的棉纺织品。但是日本的纺织行业有三个重要的进化。第一个是一些化学纤维公司成长为全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典型的代表为东丽公司,碳素纤维领域一直领先全世界。第二种进化是日本的纺织机械行业一直领先世界。2017年日本也是仅次于德国的全世界第二大纺织机械出口国家。第三种进化是传统纺织品的高端化。其典型的例子是今治毛巾,把传统的全棉的毛巾浴巾做到了极致。

“二战”后日本总的来说,走的是引进消化再创造的路子。也就是发展初期,通过购买专利或者逆向开发等手段,学习和研究发达国家的技术。之后,通过对技术进行改良或者进行升级,或者是在生产工艺方面进行提升,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企业有了技术实力和自己积累之后,开发出完全属于原创的产品。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就达到了全世界第一。2000年以后,日本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和医学奖的人数高达17人。考虑到成果和获奖的时间关系,我们可以判断大约在80年代以后,日本的基础研究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美摩擦的长期化,会对中美两国和国际经济形势产生许多无法预判的影响。日美持续40年的贸易摩擦和市场开放摩擦,大部分情況下对日本的影响是中性的。但中美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东西多一些。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还比较差。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如果受到重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是致命的影响。日本之所以在美国长达40年的摩擦和打压中挺了过来,就是产官学团结起来,从不间歇在不断地努力。国民在任何时候,都在努力工作。中国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国家和国家间的力量关系类似于跷跷板,中国的强大就意味着现在的强国的相对变弱。中美的经济摩擦今后也会长期存在,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智慧地去慢慢应对。中国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国家利益不动摇,我们就能在发展和进化中解决问题。

(作者为旅日学者,编辑:苏琦)

猜你喜欢

摩擦贸易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神奇的摩擦起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黄金时代》日本版
贸易统计
解读摩擦起电
贸易统计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