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文学生出音乐的双翼在古韵中咏唱时代心声
——《中国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有感

2018-08-14文|

岭南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子音乐会声乐

文|

如果说获得诺贝尔奖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出了全新的诗意表达”。而远溯中国文学源头,不但有神话,几千年前早有原始民间歌谣久远的传统。所以,《诗》位于六经之首,而《乐》定在六经之列。明崇祯初年刊行的《古今词统》宣称:“夫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中国诗词歌赋能入乐、且入乐由来已久:譬如《诗经》的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楚辞》的《九歌》是祭典歌谣;汉代乐府诗、宋词,均是可歌可咏。华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杨天君、余虹教授学生们名为《中国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为当今华南地区学院派声乐教学做出了“向传统寻根”“咏唱古韵”的典范。

一、在继承中发扬传统

如是高调地向传统巡礼,弄乐儿在杨天君、余虹导师的鼓励、爱护与鞭策下,将一片“爱乐之心”奉献给音乐会现场的听众时,遭遇的一定是“挑剔的眼神”!“何以是你来用‘诗’与‘乐’来匹配?”让我很为欣赏的是二位导师深厚的文学储备、整场音乐会歌曲选材的精简、排序的独具匠心与专业水准及高度。整场音乐会基本以两首歌曲为一个单元,这充分考虑了导赏与演唱者互动氛围以及男女声部穿插带给现场听众很好的审美体验。

音乐会由黄自作曲的《春思曲》和刘青作曲的《越人歌》拉开序幕,这两首歌同属中国艺术歌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果说是黄自的《春思曲》代表了“五四”思想启蒙时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新趋势,那么,一曲《越人歌》则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学传统,著录于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贵族和劳动者缔结情谊的诗歌。“诗”“歌”总相合,“山有木兮木有枝”,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沿用《诗经》所惯用的创作传统。这首春秋时期百越之地的口传歌谣,与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楚辞》与《诗经》并列为先秦诗歌。由著名作曲家刘青根据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与不同的服务主体,对《越人歌》进行谱曲,这反映了当今作曲家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很好地继承?!诚然,杨、余二位教授与学生的二度创作对于现场听众的情感传播之功效,自然功不可没。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而尊位无可动摇的无疑属“诗成绮韵三千首”之余的唐诗,列于“诗圣”“诗鬼”“诗魔”之前的“诗仙”李白的诗句自然是唐诗之最,以其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而列于诗人之首。欲为李白诗句谱乐的作曲家数目之众不计其数也,再好的乐谱也比不上李白诗句中的曲韵!能传唱的一定是在相当程度上与李白诗句相匹配的。出生于抗战年代的著名作曲家刘文金为《送孟浩然之广陵》所谱乐的当然属于能作品传唱的时代经典。“诗”之熔铸词采,“乐”之驰骋想象,二者相互表里,浑然天成。演唱的同学歌之旋律流畅清新、情感酣畅而自然,能听到李白“诗”之纯粹与潇洒,能感受唐“诗”之美妙、深沉与久远。

二、注重选曲、用曲的示范性作用

社会是个大熔炉,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大繁荣局面,一时涌现的新作不断。这让我们处在学习阶段的莘莘学子措手不及,在选择上无从下手。诚然,如果是老师在熟悉学生情况的条件下引导有方,自然就远去了这样了弯路。杨、余二位导师的学生自然是这样的幸运儿。

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举办一场独唱音乐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可遗憾的是,虽然我们都付出努力,结果却不尽相同,有些举办者的音乐会比较成功,而有些举办者的音乐会却不尽人意,音乐会是加强自我音乐素养、完善自我音乐风格的重要途径。在高等院校里,每逢临近毕业都是这类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音乐专业的学子们通过举办音乐会检验学习成果、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舞台实践经验,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基础。从音乐会所选的中国诗词专题的音乐会遴选曲目来看,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可再次传唱性来讲,杨、余二位导师都做了充分的考虑,可见教学态度是很严谨,传唱经典的前提是要具有对经典作品的识别力与对于经典的领悟与鉴赏力。教学水准的不断提升,也一直都是处在象牙塔里的声乐教师所追求或是欲超脱而永远不能抵达的目标。毕竟“生有涯而学无涯”啊!作为声乐教学工作的导师,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生在自己一次次用心的教导中一点点进步。诚然,这其中的滋味哪能用言语道得清,说的明?!董仲舒说得好:“《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这样看来,中国诗词之经典,我们要百回读而绝非死读,要反复琢磨,不断领悟,既要得诗人之用心,也要有自己的体会。

因此,对于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手或学生来讲,究竟用哪些声乐作品才能让一台音乐会完整又能完美地表现声乐演唱水准。相对于音乐会的前期准备来讲,这还只是很小的一方面。台前一分钟,台后十年功。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咏唱古典诗词千百遍,足以让人的心灵不死。艺术生命长青,这便是师长对学子最为殷切的期盼!

三、相视莫逆而师徒情深

学院派的声乐课堂,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都是师生间的互动与配合。作为声乐导师,当还初为人师或是才上艺术课堂的讲台,对于自己声乐水平的提高往往都会放在首位,这是作为声乐教师必须得经历,这更是提升自己教学与演唱水准、乃至是作为一位教师而丰富自己理论水平的必由之路。杨、余二位教师十多年前发表在音乐类专业期刊的大作,笔者早已拜读并温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十多年前,杨教授就已经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艺术歌唱”如何更好地“情感表达”?“理性教学手段如何与感性表现契合”?“声乐教学的如何贯穿‘思维先导’”等问题上不断地思索、实践性探求。“百思必有一得”也!学生在舞台上的良好表现便是导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互动环节中无数次讲解、示范、分析与实践的效果与成绩。余虹教授本身就是舞台上成长起来的歌唱家,拥有丰富的演唱经验。如今,二位不但眷恋舞台,更是将自己的专业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视为己出,学生对于老师的模仿与继承,教师对于学生的潜心传授,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就、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让学生成长为当初的自己。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对于一个人的成才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对于声乐专业有强烈进步要求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声乐导师有绝对的信任与依赖感,尤其是能遇到一位专业水准高且热爱教育事业的导师,那就是很幸运的。杨天君、余虹教授这大半辈子也就做了一件事,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的同时,一直扎根在教育事业的课堂,音乐会现场,余教授音乐会之前忙这忙那,晚饭都顾不上,面对即将上场而紧张的学生们,其实,这时候的老师也会多少有很多担心,余虹教授不但要克服自身的紧张心理,还要去安慰学生:“好好地啊!别慌!你们能正常发挥,展现自己的正常水平就好了啊!”真是共渡难关,教学相长啊!哪个老师会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舞台上有超常发挥的表现呢!杨天君教授导赏材料准备相当充分,因多年教学经验积累而有的艺术气质体现在举手投足间。那种期盼学子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结语

一朝成名天下知,莘莘学子谢恩师。这场《凝练·古韵·心声——中国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会》是学子们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一个小小驿站,是对杨、余二位导师教导学识的一次汇报,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子们一次专业水准的检验与展现。对于导师来讲,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正如杨教授在导赏中对于学子们的谆谆教诲:为防“根本不深,花叶不美”,我们的歌唱应与文学相长进。正如宋时元好问之语:“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读。咀嚼有馀味,百过良未足。”当文学生出音乐的双翼,如能在古韵中咏唱时代的心声,我们的歌唱事业才能继承传统而立于当代。让学子们从“乐”与“诗”的角度品位经典,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生我、养我的这块炙热的土地!

猜你喜欢

学子音乐会声乐
搞砸的音乐会
杏林组曲·学子赋
失败的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