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小混混”如何“混”成大导演
2018-08-13柳絮飞鸿
柳絮飞鸿
從北京电影学院的落榜旁听生,到45岁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金马车”,贾樟柯的导演生涯像电影一样传奇。从《小武》到《山河故人》到最新上映的《江湖儿女》,贾樟柯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用影像捕捉他所经历的时代。
在他的电影里,一个小偷身上可以肩负所有人情冷暖、社会价值、生存与尊严的时代烙印,流动文工团可以用来回徒劳奔波书写被时代淹没的梦想,一个浓缩景观公园里有小镇青年对大大世界的向往和踌躇,一段迪斯科舞曲里年华流逝间价值观变迁划在一代人心上的伤痕。
敏锐的“天才捕手”
贾樟柯是敏锐的“天才捕手”,这份敏锐同时对准电影的质感和生活本身。熟悉电影的朋友们,一定听过一则故事:
1991年,山西太原,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在街上溜达时,无意间看到陈凯歌的处女作——《黄土地》的海报。他进门找了个位置坐下,打算随意消磨一下时间,但从第10分钟开始,他的眼泪哗地流下来,直到影片结束。
出了影院那个门,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导演。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这个被一部电影改变了一生的青年,就是贾樟柯。
那一年,他高考数学只考了16分,无奈的父亲只能把他送去复读,学习美术。等听到他要去考电影学院的消息,父亲第二天直接从老家赶到了太原。最后撂下一句:“你疯了吧,你懂电影是什么吗?”
贾樟柯当然不懂。倔脾气的他找遍了太原的书店,只找到了一本书,其中只有一个章节谈到了电影。于是他揣着这本书,就去北京考试了。考试当天他打开卷子,立马傻眼了:“分镜头、蒙太奇……”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考完后,他立马跑去最近的书店,买了一行李箱关于电影的书。“今年肯定没戏, 明年再来吧。”热爱电影的贾樟柯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23岁的他,成为北京电影学院93届文学系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
1995年,他拍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短视频《小山回家》。那天,电影学院的男生宿舍,618,贾樟柯请来上下级的同学,挤满了宿舍,连楼道里都站满了人。“但是从第一分钟到第50分钟,就是人越来越少的过程,最后只剩下我,副导演和摄影师。”
没有观众,是一个导演最大的耻辱。副导演把录像带放到贾樟柯的抽屉里:“从今往后,你再也不要拉开这个抽屉,你再也不要给人家看这个片子。”贾樟柯的倔脾气再一次上来了:“我们换个地方播吧。”
在北京大学播出的那天,三人难得奢侈了一把,打了辆黄面的去,紧张的副导演还把车上的计价器掰断了。电影正式开始播放的时候,贾樟柯没有坐在位置上。就像短片里,用了7分钟,全片十分之一的时间拍摄主人公在走路的过程一样,他一直在阶梯教室的最后,放轻了脚步声,踱来踱去。
他看到有人站起来,离开,心里就会咯噔一下。但渐渐地,他听到有人低声在议论,后来就是大家一片的掌声。
3年后,这个半路出家的毛头小子,拍出了惊艳世界的电影《小武》。《小武》是贾樟柯人生中第一部真正的电影。30万元的投资,明明不够,但他还是说:“多少钱我都可以拍,一万也行的。”
因为预算不足,明知道国内影院上映的电影要求用32mm以上胶片,他们只用了16mm胶片。这意味着这部电影根本没机会在电影院播放。
贾樟柯说:“我没留一分钱当工资,有电影拍就很高兴了。”这个热血青年,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花了21天拍完了《小武》。
当贾樟柯把《小武》拿到国外影展时,所有观影人都有些惊讶。这位个子矮小,不知名的大学生竟然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惯偷”,拍下了他在社会的边缘挣扎着生存的经历,也拍下了他的理想主义和无奈。
毫无疑问,那一天过后,贾樟柯红了。这部电影为他拿下了8个大奖。他被外媒称作“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不避俗世,清高于心
2006年,很多人只记得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票房。却不知道那年还有一部《三峡好人》,票房惨淡,却让贾樟柯一举拿下金狮大奖。
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让·米歇尔·傅东说:“我相信在很多层面上,贾樟柯都是他们这代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大家都发现,他竟然没有加上“之一”。
也有人说贾樟柯发现了中国的乡镇,就像莫奈发现了伦敦的雾,还有人说他的电影美得像诗,需要一帧一帧地看。
有一天,影迷却发现,明明正处在创作高峰期,保质又保量的导演贾樟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贾商人”。他投资一点也不文艺的煤矿、酒店、白酒,很多年没见过他新的剧情片的影迷,竟然在电视上,看到他拍的广告。
贾樟柯在接受采访时曾很自然地说起,自己一年平均接拍六七部广告:“我应该是中国最贵的广告导演。”但大部分人没有听过他这句话的后半句,他说拍广告是让自己很开眼界的一件事。
第二天,他的前半句话就上了报纸头条,“贾樟柯自称是中国最贵的广告导演”“贾樟柯变了”……这样的标题铺天盖地,影迷们纷纷表示很失望:当年那个文艺片领军人物的贾樟柯,竟然也一身铜臭味,逃不过时间的改变。
贾樟柯很少出来解释。只是难得有一次,他在微博上写下了八个字“不避俗世,清高于心”。
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生意人,其中有一项投资,就是培养青年导演。
即便这些年轻导演,所拍摄的作品很有可能公映不了,也没有直接的商业回报,他却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有人好奇:“哪来那么多钱支持这些新导演呢?”
“就是我多干活呗,拍广告啊,参加商业活动啊,募集一些钱然后投给年轻导演。有时候我很矛盾,我知道这个东西可能进入不了市场。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剧本,我就会觉得,连贾樟柯遇到这个东西都不投了,谁还会投呢?大家多失望呀,那就还是投吧。”
贾樟柯很少张扬,但有人问了,他也不隐藏。只是外面的世界太嘈杂了,人们根本没有听见他的声音。
这个被称为“最有钱”的文艺片导演贾樟柯,直到2017年才换了一部“智能手机”。他甚至发微博笑着说:“换了个新手机,还能拍照呢。”
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
2015年,贾导带着自己阔别9年的新剧情片《山河故人》,回到了大银幕。这是他第三部得到公映的电影。
依旧是那一位御用女主角、依旧是同样的班底,依旧那么贾樟柯。“十年前,我觉得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些被时代撞倒的人们。十年后,我觉得即使赶路,也不能忽视我们的情感。我拍了《山河故人》。”
电影里面有一段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需要我们珍惜。”贾樟柯说,希望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
2018年年初,贾樟柯为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开年刊写了一篇名为《江湖儿女:我在等待另一个自我》的专栏。
在这本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发布的“年度最期待电影”专题中,推荐了来自全世界本年度最值得关注的重点影片。贾樟柯导演的新作《江湖儿女》和毕赣导演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入选。在著名电影网站Ioncinema的2018最期待的100部影片,《江湖儿女》位列第9名。
关于《江湖儿女》,贾樟柯透露自己构思已经有4年时间,灵感的源头是一个人物形象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社会主流是到一定年龄结婚娶妻生子。但我朋友里有一部分一直没有进入婚姻,他们是拒绝进入另一种体制。我对这种人物形象非常感兴趣。”
这么多年,每次贾樟柯的新电影出现,就有人高喊:“你变了。”贾樟柯不生气,也没有开口解释,他的电影单看票房成绩,并不出众,但他之所以在影片上映前跑院线、跳霹雳舞、在微博回答问题,仅仅是因为他觉得有两个人看到总比一个人要好,有一万个人看到总比九千个人要好,尽量去做,做到最好。
这才是真正对得起电影,对得起观众。
很赞同豆瓣上的一句影评,我们在贾导的电影里,看到了天堑变通途的壮丽山河,也感受了小人物的颠沛流离。
这个时代在快速地奔跑着,总有一些人被现实重重撞倒。贾樟柯扎进泥土,看到了他们沉默中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