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发”和亏损很正常
2018-08-13周炜
周炜
对于今年互联网企业上市即破发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每一轮周期中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2000年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网易、搜狐、新浪,都出现过跌破发行价,甚至跌到都快退市的状况。
但是,2000年那一波浪潮和今天不同的地方在于:那时候互联网公司普遍缺乏盈利能力,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利润,又碰到经济整体环境变化,股价就会下降。今天這一波其实比之前的情况要健康。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公司就算破发了,它的盈利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我觉得现在大家有很多的质疑,主要在于当下这些公司的估值确实有些太高,高到大家觉得很难理解的地步,所以觉得这是个问题。但在我看来,只要这些公司的业务基础是扎实、稳健的,并且能够实现增长和盈利,这就是一个好公司。它唯一的问题在于透支了未来的估值。
互联网创新企业盈利较慢也是正常的。即便是今天的伟大互联网公司,在当年上市的时候大多数也没有达到盈利。和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追求的是更大的市场,它们做大规模的速度和机会都远大于传统企业。而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一定会有更长的激烈竞争期和亏损期。
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未来成长的预期,当市场比较恐慌或者大环境变化造成投资方信心下降的时候,估值下降并不奇怪。但只要这个公司业务基础是扎实的,它就一定能活。比如京东。我从2008年开始投京东,很多人一直追问我这公司能赚钱吗?能不能有盈利?这些都是很幼稚的问题。互联网公司一旦形成规模,要盈利是非常容易的。这是一个常识。京东这两年的利润有了很大的增长,如果把一些财务处理、期权处理去掉的话,它的盈利其实相当好。
上市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第一,是给企业提供资本工具,可以用资本快速帮助公司成长。比如并购,上市公司可以便利地通过发行股票进行并购,来扩大自己的规模。第二,上市代表着一个公司的透明化程度达到一定的要求。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是否要对公众——不管是股东还是非股东,公开详细的运营财务数据。这种透明化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安全感,也给企业更多的监管压力,让它更合规。
上市有点像一个人考上了大学,他能进这个好大学,侧面印证了他的学习能力。他上大学以后,中途退学去创业,那是他的决定。很多人认为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割韭菜”,这是不正常的。一家公司的上市行为不应该用“割韭菜”这样的词来形容。整个社会的氛围过度悲情化,大家都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这是非理性的。
目前,资本市场资金池压力较大,融资难至少要持续两到三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资本市场情况很难预料。但央行也有一些放松的迹象,人民币基金最近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两年内的市场都比较平淡。因此,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创业者,融资都要抓紧融,无论融资结果如何,专心做业务才是根本。
在我看来,融资难并不都是坏事,它将加速淘汰一些本来就不应该拿到资本的企业,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过去几年资本泛滥,造成创业企业太多,而好公司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并非正相关关系。在创新不足的情况下,同一个赛道里的企业过多只会导致更大的混乱,甚至拖慢好公司的发展速度。因此,一个适度的创业环境,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