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2018-08-13石语
石语
01
陈丹青《荒废集》中有个故事。
胡适晚年,被人问起:“要是鲁迅活到今天,你觉得他会怎样?”胡适答:“你放心,鲁迅是我们的人,他是不会屈服的。”
胡适、鲁迅的差异何其之大,素来被我们看成是不共戴天的论敌,可胡适为何会说“鲁迅是我们的人”?因为胡适透过文字了解了鲁迅,他清楚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尽管鲁迅与他有着大为不同的主张,但他知道鲁迅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
02
周国平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习惯的人。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看一本书,就是在与一个人对话。所以木心说:读书如交友。
03
梁文道在给熊培云的书作序时,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有一种书会令人产生幻觉:你会以为这本书其实是自己写的。因为它谈的课题,恰巧是你最想谈的;它走进那个课题的路径,恰巧也是你自然而然会选上的那条路;甚至它的语气,它的说话方式,也和你内在的声音一致,恍如己出。”
读书的快乐,往往莫过于此——突然发现“我心里潜伏着的某个想法”,一下就被你唤醒了,忍不住拍腿大叫:“说得好,痛快,这不正是我想要说的么。”所以梁文道说:好书如知己。
一个读书人,总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同类。
04
1831年,一位叫曾国藩的青年,读罢《了凡四训》后,豁然惊醒,拍桌而喊:“了凡,吾师。”遂将自己的名号改为“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从此奋然振作,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数学家巴罗说:“读书的乐趣,就在于能结交好多比我们高明的人,指引我们走向广阔的人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结交一位良师。
05
易中天说:读书是谋心。“读书不要想着实用,不要有功利心。读书是为了遇见一群有趣的灵魂、然后养一颗洁净的心,做最真的人。”所以我们看书,不妨“杂”一些。
清代批評家张潮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反过来说,就是:“读异书,如对渊博友。读名人诗文,如对风雅友。读圣贤经传,如对谨饬友。读传奇小说,如对滑稽友。”
旅行,能让我们遇见各种美丽的风景。读书,能让我们遇见各种有趣的灵魂,从而让我们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06
周国平在《思想的星空》有一句话:“一本书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经典,它的力量多半不是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也就是说,你正当好的年纪,遇到一本正当好的书,人生可能就会因此发生正当好的巨变。
周国平又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些书虽是经典,但随着年岁和阅历增长,就会不太适合你现在的心境。这时,你需要另外一本好书介入进来,在正当好的时候给你正当好的指点。
伏尔泰也说过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时,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以后一次次读这本书时,每次都觉得又和老朋友重逢了。”也就是说,有些书值得你终身交往。
人生读书便当这样:每个时期都要结交新朋友,但也别忘了找几个值得终身交往的老知己。
07
书架添了罗素,家里就有了罗素。书架添了庄子,家里就有了庄子。书架添了鲁迅,家里就有了鲁迅。书架添了胡适,家里就有了胡适。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你只需花那么一点点金钱,就可以把无数先人大哲请回家,在更深人静的夜里,和他们把手交谈。
读书,也是最优质的社交。它把我们的社交圈扩展至所有时空,让我们可以和一切过往雄杰秉烛夜谈——知道挨多少顿打才能成角儿,把他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把他们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正如周国平所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08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有一个回答让我心有戚戚:“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你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你看过的书,结交过的“人”,最后都会沉淀下来,变成你的骨头和肉。
(摘自《文学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