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两次过吉安
2018-08-13吉民
吉民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之后,携手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由广州出发,分三路向北挺进:西路为北伐主力,负责正面进攻,由第四、七、八军共5万人组成,沿粤汉铁路北进,主战场设在湖南,以攻占武汉为目标;中路由第二、三、六军和第一军的两个师组成,保证主攻方向侧翼安全,并准备进攻江西孙传芳部队;东路为第一军第三师,向敌人兵力虚弱的福建和浙江进军。待三路大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之后,立即进入长江以北地区,集中力量歼灭张作霖的部队。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与中共党代表李富春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从广东经湖南进入江西安福。在北伐军到达吉安之前,吉安中共党的负责人罗石冰就积极策动群众支援北伐战争,组织各中学教职员工一起破坏军阀的电话、电线杆,造成电话不通,城内停电。梁一清、胡庭铨组织情报站,派遣可靠同志乔装成农民让军阀抓走,窥探敌军虚实,随时向革命军密报军情,还四处张贴标语,到处插上红旗,迷惑敌人。在人心所向的革命形势下,反动军阀蒋镇臣感到四面楚歌,惶恐不安,于是搜刮民财,弃城而逃。叶剑英、李富春率领的北伐军于8月23日一枪未放便顺利地进入了吉安城。这时城里万众欢呼,夹道欢迎,爆竹声喧天,呼声震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到处充满欢声笑语。由于革命军沿途模范地执行了不拉夫、不封船、不住民房的政策,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为了欢迎北伐军的到来,吉安人民在中山场召开了数千人的欢迎大会,叶剑英、李富春和北伐军及各界代表出席了大会并发言。
北伐军进入吉安后,部队很快进行了扩充。不久,北伐军总司令便委任叶剑英为新编第二师师长。当时,吉安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党组织和工人运动、农民协会及其他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叶剑英和北伐军对此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9月,国共合作的革命政权——吉安县行政委员会成立,周庭藩(共产党员)任县长,吉安县总工会首届工人代表大会选举梁一清为总工会委员长,工会会员发展到4300多人。接着,吉安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商民协会、妇女协会相继成立。8个区都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2.3万人。东固农民斗争指向了作恶多端的富田大富豪王初曦,国民党吉安县党部常委王佐及周庭藩、葉剑英积极支持农民的控诉,将王初曦押解到县城,打入监牢。叶剑英对青年学徒联合会也非常关心、重视。一天,县商民协会会长晏燃同吴富善一道参加由各区代表推选吉安县县长大会,正巧叶剑英在一队卫兵的簇拥下也来参加会议。看到叶师长来了,晏会长带着吴富善走过去,向叶剑英介绍:“师长,这就是青年学徒联合会的负责人吴富善,还不到15岁,不过活动能力可不小。”叶师长听后,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说:“好啊!小鬼,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你们这些学徒就应该走在前面呀!”吴富善听后,浑身充满了力量。
北伐军在吉安经过扩充和休整后,不久又攻克了吉水县城,并挥师向樟树、南昌进发。
随着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右派开始篡夺胜利果实,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蒋介石在1927年4月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得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走向低潮。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被蒋介石和汪精卫挟持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便打起了回广东的主意。
当时,叶剑英正在张发奎指挥的第二方面军中担任第四军参谋长。张发奎为发展自己的势力,将随北伐到达武汉的黄埔军校部分师生和由武昌两湖书院创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第六期3000多名学生,编入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直接并入第四军建制,叶剑英兼教导团团长。
1927年8月中旬,叶剑英率领教导团离开南昌,沿着赣江到珠江的路线南下广东。
正在教导团南下行军途中,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8月下旬,叶剑英利用队伍在吉安小驻的机会,对前段行军情况进行总结。总结会上,叶剑英向革命师生作了一次重要讲话。他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投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失败了,但是革命者并没有被他们杀绝,活下来的同志又站起来了,走出来了。”大家精神为之一振。接着,他又讲道:“同学们,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灰心丧气,要继续战斗下去!但是到哪里去呢?目的地就是广州。我们要到那里站稳脚跟,发动群众,积蓄力量,准备第二次北伐,打倒新旧军阀,建立新中国!”同学们听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南行的路上,叶剑英向大家反复讲解这次南下广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当队伍进驻万安的一个水乡小镇,教导团党部开会时发生了一场争论。团党部书记唐维和王侃予、李仁一等开会,邀请叶剑英列席。这是叶剑英第一次在教导团参加党的会议。会议在一间隐蔽的小屋里紧张地进行。当讨论到暴动地点问题时,王侃予和李仁一都提出在万安就地暴动,唐维也赞成。党部就要作出决议,唐维以询问的眼光看着叶剑英。
对于要不要在万安暴动,叶剑英明知自己不会同意,但想到自己是个新党员,又不是委员,不便于骤然否定多数人的意见,于是以探讨的口气问道:“暴动可以,但暴动后怎么办?”“三十六师有两条船的枪支弹药在这附近,我们劫了,再去找贺龙、叶挺!”“可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两位起义将领在哪里呀!”叶剑英正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不是不主张暴动,问题是在哪里暴动,什么时机暴动,我的意见是暂不在这里暴动,等到了广州后再商量。”
接着,叶剑英先摆出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分析在万安暴动的不利条件和到广州准备暴动的有利条件。他认为目前南昌起义军已经南下,联系不上,在这里暴动孤立无援,没有胜利把握。而到了广州,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那里是北伐的策源地,素有革命传统,群众基础好,如在那里举行暴动,就会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上,给蒋介石以沉重打击。另外,南昌起义军已去广东,还可以进行策应。最后,叶剑英坚定地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敌人屁股上暴动,要到敌人的心脏暴动!”
叶剑英的这一番分析,句句精辟透彻,团党部几个委员听后心悦诚服,都放弃了要在万安暴动的想法。
教导团在叶剑英的率领下,离开万安,又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南下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