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价值观教育探究

2018-08-11李依默孙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教育

李依默 孙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深入,在校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国家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践行“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也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的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当前,贫困生已成为高校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成为社会的聚焦点,而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观状况如何,事关大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价值观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工作 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15-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庸俗的文化和扭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再加上家庭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缺失和当代教育模式的转型,高校在招生时无形中降低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标准的要求。而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身素质发展要求及价值观的形成相脱节,在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工作中,大学生为了获得资助,屡屡出现道德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学生资助工作中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的主要表现

当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关注高校的资助工作,不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资助面越来越广,资助金额越来越大。巨大的资助金额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诱惑,很多在校学生为了得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惜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甚至有些困难学生在获得了“馅饼”之后,也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助工作前,主要表现在学生欺骗、缺乏诚信等道德失范行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问题是资助工作能否规范化运作的前提。但并非每一位诚实守信的困难学生都能获得困难资助,高校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一般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直接挂钩,而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2.在个人信息填写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个人行为不负责任,对资助老师不理解、不尊重等道德失范行为

高校是一个充分展现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舞台,高校的困难生资助工作也陆续开始网络化管理,先后建立了贫困生数据库、国家助学金数据库、国家助学贷款数据库等,这就要求困难学生需要填写的个人及家庭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有些学生由于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在信息填写过程中,错填、乱填、漏填信息随处可见,无形中增加了资助工作的难度。

3.资助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学生功利心强、感恩意识淡薄

在国家和学校开展这一民生工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功利心强且缺乏感恩意识,把资助工作理解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捡白不捡,捡了也白捡。

二、发挥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价值观教育功能目标定位

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涉及到他们全部的生活、学习内容。以资助工作为载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应择其重点进行教育与引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打造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信念与决心。

1.要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目标

不但要战胜与消除物质上的贫穷,更重要的是战胜与克服思想上的狭隘与偏执。教育贫困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经济贫困只是暂时的,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改变现状。教育贫困大学生要把个人努力目标与社会、党和国家目标统一起来,个人的成才是为更多贫穷的人造福,是为国家富强繁荣而奉献自己。

2.要帮助大学生分析与理清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依据,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贫困大学生们多数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见识窄,思想单纯,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与错综复杂的大学生活与学习问题,往往表现出迷茫与不知所措。因此,帮助贫困大学生分析与理清价值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关键一步。

3.要帮助大学生分析与确立价值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最终实现目标。由于贫困,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会产生自卑、焦虑、消极、急功近利等思想,迫切地想改变现实,但这些情绪和心理特点往往不但不能快速实现目标,更有可能让他们的生活、学习陷入困境。高校应教育贫困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学业开始,循序渐进,克服那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正确方法。

三、发挥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价值观教育功能路径选择

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高校应把贫困大学生工作环节和具体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工作环节中,渗透教育法和榜样法等方法较为适用。

1.高校要充分利用贫困生教育的各个工作载体来引导和影响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

在管理、服务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渗透教育法的优点在于它的隐性,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与影响。贫困生的确认工作是对贫困大学生全面了解的一个好时机,高校应从学生的经济状况、思想和心理等多个角度了解学生。高校应充分利用在贫困生确认工作环节对大学生全面了解的便利机会,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比如,高校在贫困生的确认环节做到工作细心,关心每一位同学,公平、公正、公开,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这项工作无形中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2.要坚持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在对贫困生实施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消极、焦虑等不健康情绪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从而也会使他们产生对贫富、公平等偏极的认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极其不利的。

3.注重物质帮扶与精神教育相结合

物质和精神帮扶要相互协调,不可偏废于一方。现在大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想假冒贫困生享受优惠政策;也有部分贫困生过分依赖各种补贴,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把国家的帮扶视为应该,缺少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高校在对贫困生的教育中,要把精神教育放在第一位,从精神上要让贫困生脱贫,摆脱精神上的狭隘,物质上给以适当支持,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及诚信感恩的崇高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睿.贫困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研究[J].科技文汇,2013(9):180-181.

[2]胡華荣.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思政工作探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71-72.

[3]高红,林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2(8):155.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教育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