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高中文言诗文的衔接教学

2018-08-11姚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初高中

姚琳

【摘要】文言诗文教学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的精神内涵,完善人的素质品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文言诗文教学存在断层现象,这导致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对文言诗文的学习很不适应,出现掉队现象。因此,立足实际探索初高中文言诗文衔接教学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立足中学教学实际,结合人教版教材,分别从课程目标、教材、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文言诗文的衔接教学,以找到一条适应实际需要的初高中文言诗文衔接教学的有效路径,解决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断层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 文言诗文 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163-01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是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文言诗文,作为现代语文的根基,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精髓。文言诗文教学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的精神内涵,完善人的素质品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文言诗文教学存在断层现象,初中文言诗文教学篇目较少,篇幅较短,难度较少,教学缺乏层次与深度;而高中文言诗文教学则难度突然加大,这导致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对文言诗文的学习很不适应,出现掉队现象。

因此,解决初高中文言诗文衔接教学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立足中学教学实际,结合人教版教材,分别从课程目标、教材、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文言诗文的衔接教学,以找到一条适应实际需要的初高中文言诗文衔接教学的有效路径,解决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断层问题,更好的提高中学文言诗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

一、课程目标衔接:能力下放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能力素养和性格特质。但据《纲要》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并且课标依据这一点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这导致目前的初中文言诗文的教学为了“求全“,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实行”平均主义“,将目标设计得过于简单,缺乏弹性,因而忽略了少数学习上”有突破“、能”冒尖“,有能力向更高文言素养发展的学生。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目标设定上,”求全“也要”存异“,去”混沌“而”具体,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学生向更高文言素养发展,教学目标设定有弹性,目标衔接实现阶段性与层次性的统一。小学至初中,正是学生记忆力极佳的时期,将文言教学纳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或者将初中的文言教学目标具体化,分阶段定量,明确分阶段的具体目标,少一些“在初中基础上”“浅易”“了解”之类的抽象词,为高中文言文目标“廋身”,将一部分目标下放至初中来培养,实现知识与能力并存,能力下放,以有效避免由初中的“薄”知识一下跳跃到高中文言教学的“厚”目标,违反文言诗文学习规律,给高中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二、教材衔接:文言低龄化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就提出,“要是小学早一点——比如三、四年级,念过一些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编选的类似《蒙求》之类的文言文,也许五、六年级就能念点短而浅的文言文,这样到了中学就可以不花过多的时间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当前,我国小学教材只是设计了部分简单诗词,文言内容并未涉及,由于我国实行文化传承工程,很多小学虽然都开始在晨读午读的时间给孩子增加国学经典诵读,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小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但因为推行时间较晚,推行范围还比较有限,有些农村及部分城市的部分学校还没有实行经典诵读,而初中因为没有相关要求,还是沿袭以往的教材,对文言诗文教学停留在“了解”“浅易”的层面。这些都在某种层面上影响了初高中文言诗文衔接,因此,我们应该在教材及教材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实现文言低龄化,加大中学教材内容的文言比重,小学也尽量设计一些教浅显的文言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具备相应的文言素养,减轻高中文言学习的压力。目前初中的新课标教材中,相比较苏教版、语文版的教材,人教版诗文量更丰富,达到60%,有体现文言集中教学的优势,但相比较台湾语文教材文言占比80%而言,还稍显较弱。另外,在文言知识短文的编排上,人教版课本做的比较好,除了文言文集中编单元、形成板块效应外,还适时配编文言、文化知识短文。并且课文后配编的习题也十分注重对文言文词句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归纳整理和示例练习。

此外,继续推行经典教育,在小学和初中普及经典朗诵,拓展文言诗文教学的教材内容,也是实现文言低龄化,实现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衔接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衔接: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师教学时,要突破“功利性“的狭隘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大语文观“,眼界开阔,不拘囿于当前所教内容,关注相邻学段的文言学习要求,从宏观上构建学生的文言图式。在教学时,选用《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传统经典文化教材,为高中文言学习进行量的积累。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学习《孙权劝学》时,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古人对读书的重视等等。此外,教师还要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引导学生进行”涵泳“,避免学生”摇头晃脑“”诵读“却不知其意。

四、评价方式衔接:彰显高中“选拨”性

要有效实现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衔接,一定要在文言诗文教学评价方式上彰显出高中的“选拨“性。目前,文言评价方式存在模式单一、标准不一、功利化、主体异化等现象,要发挥语文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彰显高中的”选拨“性,立足课内,有延伸课外,使”课标“附录中的推荐篇目也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组织学生开展比较阅读或群文阅读时,选取部分符合“课标”对7~9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目标要求的课外选文。比如我校在2017年期中考试卷中,选用了与课内《陋室铭》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陆游筑書巢》,有效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也可以设置些诗歌鉴赏的附加题,体现“选拨“与”义务“之间的平衡。

总之,实现初高中文言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广大语文教育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课程目标设置、教材及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创新上来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一条龙,优化教学资源,发展各阶段学生应当形成的文言素养,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初高中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