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劲松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8-08-11镜子

蓝盾 2018年7期
关键词:话剧团劲松

镜子

演员王劲松像一口古井,但井里不装酒,装茶。

每年4月是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丰收的季节。如果有时间,王劲松会去山里,先到茶农那儿选粗加工完、晒得直挺挺的毛茶,再找信任的朋友做成茶饼。他对茶有讲究,到哪儿都离不开——其实这不过是近些年养成的习惯:35岁前不喝茶,35岁后碧螺春、龙井、铁观音喝了一轮,直到遇见普洱才发现“没法改了”。

“茶叶之所以被人接受,是因为比水好喝,水是淡的,但茶有味道。”4月13日这天,王劲松坐在经纪公司办公室里说,“茶首先吸引人的就是香气,但最后要表达的是一种长远的韵律。普洱有一种后发酵的力量,不是让你采下来喝新鲜的,它越沉越好,是一种后韵,就像人的年龄一样。”

王劲松今年51岁,刚过知天命的年龄。在有据可查的多部电视剧作品中,他几乎没出演过主角,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一直在边缘,从来没有在一个特别辉煌的场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可另一方面,他出演过的作品又几乎涵盖了近十年来国产剧的多数精品:豆瓣评分9.6的《大明王朝1566》、8.8分的《北平无战事》、充满政治理想主义的《琅琊榜》以及重新解读三国史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他就像那种把青春拦腰掐断的演员,一进入观众视线就开始拼皮相之外的“后韵”——王劲松身上这点气质,故去的老友傅彪很早就点破了。

2004年,演员傅彪病重,王劲松去医院看望。傅彪对他说:“劲松,你演老生,这辈子就有饭吃。”14年过去,王劲松依然没想明白为何弥留之际的傅彪会这样嘱咐他,但那些或是沉稳、或是老辣的“老生”角色却又都扎扎实实地演了下来。无论是贪污受贿却对身边人重情重义、最后装疯卖傻的太监杨金水,还是深藏不露、阴沉内敛、善于平衡多方关系的官员王蒲忱,无论是“只身一人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的侯爷言阙,还是谋略过人、最后枯竭而死的曹操辅臣荀彧……王劲松的身上,始终有一种忠义难两全、正邪不可分的立体感。一个知名的段子是,演员吴秀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给所有演员进组时看的戏都是勁松的戏,告诉他们,你们要是找不到感觉就去看看劲松老师演的。”

这几年,王劲松开始抗拒那种暴躁的角色,觉得是“角色的无能才会让他如此焦躁”。他说:“释放很容易,你可以涕泪交加、哭天抢地,但它不值钱。”在他眼中,表演是一种控制的艺术,是沉潜的、安静的,因为只有这样,那种真正的力量才“能够长久,能够让人疼”。在一次采访中,他将这种感觉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一针扎得挺准的

2018年2月,王劲松也像惊雷一样砸在了湖南卫视《声临其境》的舞台上。这档让演员、配音演员通过台词功底、配音实力进行比拼的节目,使王劲松从水底浮到了水面。他为《教父》中的马龙·白兰度和《扫毒》中的古天乐配音,在台上表演《血色湘西》中瞿先生慷慨赴死前大义凛然的对白。在最后的总决赛中,他又用声音展示了《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的刚正不阿和《狮子王》中大狮子穆法沙的威严宽和。

“好的演员为什么好,你闭上眼睛听就知道。我们现在满天飞的评论都是没标准的,说到演技,就是教科书、演技炸裂、飙戏,这都什么啊?什么叫教科书,谁创造出来、开始使用的?”王劲松说30年前在江苏省戏剧学院学舞台表演时,一位姓陶的老先生就曾告诉他:“节奏是衡量表演的度量尺,包括人的语言、呼吸、移动、镜头的运动都是有节奏的。”

这位陶老师身材矮小,只会说南京话,学生在台上表演时,他就闭着眼睛,用手指在桌子上时快时慢地敲。“他其实是在提示你,节奏对了就对了,节奏错了就错了,看都不用看。”王劲松感慨,“现在老师的嘴里,我很少听到这些了。”

三十多年前,王劲松考上南京话剧团(后委托江苏省戏剧学院培训)。在此之前,他只看过一次话剧,叫《八一风暴》,留下的惟一印象是“挺热闹”。他也没看过很多电影。当时全家住在徐州,看的是“两根竹竿挑着布”的露天电影,一开始免费,后来人越来越多,放电影的人就圈个院子收5分钱一张的门票。他没想过会和影视剧有牵扯,因为“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演员干的”。他也没有对事业的远大野心,去考话剧团只是因为自己满足“个子高、嗓门大”的条件,并且觉得表演可以帮助他摆脱“多年来被书本纠缠的噩梦”。

但王劲松是有天分的。他很快开始在南京话剧团担纲主演,只是出演的多半是带有政治任务的剧目。90年代初,全国剧院都处在商业市场没落的瓶颈期,王劲松没有太多选择。一个戏排一个月,每天工作十小时,中午在单位吃食堂;要干很多搬道具、装台的体力活,因为是晚辈,这些工作完全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日复一日,王劲松感觉自己的工作热情被消耗空了。

“很多戏就觉得缺乏艺术价值,但还是得演。”他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面对着四壁的悬崖,一片冰冷,“无望”。当时王劲松就住在剧团资料室,在两排书架里支了张床,想回避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躲进去看书。他看了《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都是一场舞会能写好几页纸的世界名著,他觉得它们不朽。

团里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演員,走到哪儿都备受尊敬。每次看着他,王劲松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他已经是这里威望最高、最让人尊重的人了,那你愿意30年后像他这样吗?

每次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觉得我要做自己愿意的事情。而他们是在做领导愿意的事情。”王劲松说。

90年代中期,电视剧市场开始勃兴,王劲松开始接触影视剧行业。当时单位允许演员在没有演出任务时出去接活儿,但规定他们要上缴高于工资一到两倍的合同费——比如一个人的工资是200元,请假一个月就要上缴400或600元。王劲松一年拍三部,有一些是江苏本地的,有一些是外地电视台在南京取景的。“那时候年轻演员不吃香,在导演面前没有信任感,所以都是找三十多岁的成熟演员来演主要人物。”王劲松说,他虽然演不上主角,但剧组起码会有公平公正的环境,“不会因为你不够成熟而受到蔑视。”

就这样在剧组和剧团之间来回跑了几年,王劲松过上了稳定的小康生活,直到2001年他遇到傅彪。当时《等你归来》剧组在南京拍摄,傅彪演贩毒团伙的头目,王劲松演团伙的境外联络人。两人在宾馆的房间就斜对着,有一天晚上,傅彪泡了一大壶铁观音找王劲松过去聊戏。聊到最后傅彪问:“你有想过去北京吗?”

猜你喜欢

话剧团劲松
“猫”忍不住
猫忍不住
民营话剧团的生存困境及对策
劲松与小草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创建西岸话剧团 打造新时代群众文化品牌
舞台上的雷锋形象奇观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
我惟愿天下无拐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