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切尔夫人的“三脚凳”

2018-08-11余玮

领导文萃 2018年12期
关键词:撒切尔港币中国政府

余玮

“用主权换治权”

1983年6月9日,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党政府在英国大选中获胜,足以确保撒切尔夫人蝉联首相,任期为5年。 1983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同时发表公报。公报说:“在1982年9月两国领导人会谈以及近来进行的有益的交换意见之后,双方同意关于香港未来的第二阶段会谈将于1983年7月12日在北京开始。”

在连任首相赢得巨大胜利的鼓舞下,撒切尔夫人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正式会谈开始后,向中方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她不再谈“3个条约”有效,不再提“续约”之类的要求,转而采取新的策略:用主权换治权。她甚至主张,“要把每张讨价还价的牌都使用到最佳效果”。于是她使出了“三脚凳”这张牌。

所谓“三脚凳”,是在中英开始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港英当局企图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实,以达到“还政于港”,使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的目的。早在1982年12月,负责香港事务的英国外交部次官鲍斯达访问香港时曾提出,可以“让香港作为一方参与谈判,发挥独立作用”,因为香港前途好比一个“三脚凳”,“其稳定性依赖于英国、中国和香港地区”。

“经济牌”和“民意牌”

对于英国方面搞的“三脚凳”的小动作,中国方面从一开始就很敏感也很排斥,态度非常明确: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是中国和英国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双边谈判”,1997年以前的香港政府是英国政府管辖下的地方政府,不是一個独立的政治实体,没有资格为一方“鼎足而立”参加中英两国政府的外交谈判。而且,香港的绝大多数居民是中国人,英国香港政府没有资格代表香港人民,在1997年以前代表香港人民的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迫使撒切尔夫人收回刚刚打出的“三脚凳”牌。

1983年7月12日,在第三轮会谈中,英国人终于把谋划已久的“以主权换治权”的策略推上了谈判桌。中方代表坚决驳斥英方的观点,强调指出,主权与治权不可分离,1997年以后要收回的不仅是主权,而且包括治权。香港过渡期到1997年结束。

8月4日,恒生指数下跌36点,几乎降了5%。8月5日,港市的汇率降到7.5港币兑换1美元以下。原来,都是中英会谈再次出现僵局所惹的祸。香港人信心大受此影响,股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港币迅速贬值。面对香港经济的剧烈波动,英国当局和港英政府并不采取措施稳定局面,却反而利用这种形势推波助澜,在谈判会场外继续大打“经济牌”和“民意牌”,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8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会见一个日本代表团时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具体日期。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了让香港货币贬值的“经济牌”发挥最大的效果,在香港的“九月风暴”期间,英国方面不断制造舆论将香港人的信心和香港经济呈崩溃之势的责任直接或间接指向中国方面。英资财团开始在伦敦大量抛售港币,引起港币暴跌。

由于人们期待已久的中英第四轮会谈未取得任何成果,又触发了更为凶猛的金融动荡,使脆弱的港币加速蔫萎。香港报刊对那几天的描述是:整个市场“癫”了!9月23日,是“黑色星期五”;24日,港币与美元汇率破九来算,跌至1美元兑换9.7港币的历史最低价,被称为“黑色星期六”。许多人拥到银行购买美元,一些超级市场出现市民抢购大米、食油和罐头等食品的风潮。一时间,香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社会极为不安。

在“九月风暴”中,英国方面放纵香港的货币贬值的“经济牌”,其结果并不是英国方面所预期的中国方面在香港的主权和治权问题上的让步,恰恰相反,香港人的信心和香港经济呈崩溃之势直接冲击的是过渡时期英国人在香港的“统治权威”,严重影响了英国方面在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实力,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猜你喜欢

撒切尔港币中国政府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嘉德(香港)春拍收获3.72亿港币
香港苏富比春拍录得37.8亿港币
换新钞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撒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不和?
索罗斯又来了
一月面孔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角色分析
中国政府土地优先购买权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