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段位制的特征对武术段位制的启示

2018-08-11孟威杨甜甜

武术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启示特征

孟威 杨甜甜

摘要:段位制是评价习练者的技术水平和习练程度的重要考核制度。跆拳道段位制是国际上目前唯一一个被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段位体系,而武术作为一项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烙印的国技,其在中国的被重视程度和接受范围远远不如跆拳道,它自1997年提出并实施以来,虽被大力推广但进展较为缓慢。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出跆拳道段位制具有明显的7个特征:统一的段位标准、细致的段位设置、科学的晋段模式、灵活的考评形式、规范的考评内容、明显的段位标志、诱人的晋段特权;通过分析跆拳道段位制的特征相应地得出对武术段位制发展的一些启示:制定相对统一的晋段标准、完善晋段地考评内容、加强武术的人才培养、加强武术文化的开发、增加各类武术比赛的次数。

关键词:跆拳道段位制 特征 武术段位制 启示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7—0064—05

1 前言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构成因素,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武术段位制是促进武术长久发展的重要举措,自1997年提出并开始实施,2014年5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印发了《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以促进武术段位制的更深一层的推广,将2014-2023十年时间分为试点、普及和巩固3个发展阶段,虽然为武术段位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综合来看武术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跆拳道作为韩国的国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练习群体,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它的传播和发展与其段位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跆拳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逐渐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得到人们的一致热捧,如今跆拳道道馆随处可见,与之相比,武术馆却寥寥无几。

针对此,本文试图分别对跆拳道和武术段位制的实施情况做些比较,希望能够从跆拳道段位制的特征入手找出完善武术段位制可借鉴的经验,为武术段位制的完善及武术运动的推广尽些许微薄之力。

2 跆拳道段位制的特征

2.1 统一的段位标准

跆拳道段位制是以习练者的年龄、练习年限和技术水平为标准,进行评定的一种等级制度。跆拳道练习者的技术水平评价体系的标准是由韩国国技院颁发的跆拳道段位,这也是国际上目前唯一被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段位制体系。正是由于它统一的段位标准,加上它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全独立的国际体育组织和正规的国际比赛,这无疑增加了跆拳道运动在人们心中的庄重感。有利于跆拳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广,也进一步促进跆拳道段位制的飞速发展。

根据2006年中国跆拳道协会和韩国国技院合作协议,中国跆拳道现在推行中国跆拳道协会段位制和跆拳道国际段位制。跆拳道国际段位制考试管理办法制定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规范国技院跆拳道的品、段位考试和品、段位证书的签发。中国跆拳道协会段位制是根据我国跆拳道发展的现状,为更好地发展跆拳道而制定实施的。跆拳道段位标准的统一增加跆拳道段位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习练者所获得的他们认为的“正规”“上档次”的证书会激发习练者进行段位考试的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推动跆拳道运动在社会中的发展。

2.2 细致的段位设置

跆拳道将段位设置为“十级、三品、九段”,分为级位、段位和品位3个部分。级位由低到高依次设置为十、九、八...一级;段位由低到高依次设置为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品位设置由低到高依次为一品、二品、三品。段位考试规定初学者必须从十级(白带)开始,跆拳道级位的练习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都是基本内容,加上级位划分的很细,很容易让初学者接受,而且不会因为门槛太高而改变项目。段与带的分级更符合现代人的竞争意识,对习练者来说具有较强的连续刺激,使他们具有很大的晋升空间,极大的满足了习练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这有利于练习者的长时间坚持。由于段前级的细致划分,拉长了跆拳道基础技术的练习时间,使习练者基本技术、礼仪修养、体能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后续的学习夯实了基础,最终使跆拳道练习者都具有一个较高的水平。

2.3 科学的晋段模式

跆拳道段位制采用先晋级,后晋段的模式。从理论来说,初学者从十级(白带)达到入段(黑带)的要求,最低需要2?3年的时间。按照跆拳道晋级考试规定,一个初学者必须从白带开始,没有最低年龄限制,跆拳道设置了段前级使刚开始练习跆拳道的普通一员都有了相应的级位,同时加上跆拳道的段位具有很大的晋升空间,这极大地满足了初学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年龄较小地练习者来说,更容易激发前进的斗志;同时。跆拳道中对未达到晋段年龄的习练者,设有特殊的名称--品位,这是对年龄低于15岁且有能力晋段的学员设置的,1、2、3品获得者在年龄达到15岁以后将自动拥有相同的段位,并可更换相同的段位证书(4段在18岁以后),这样就避免了年龄很小者就获得了很高的段位,增加了高段位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也就是“含金量”,同时也保证了小学员习练跆拳道的积极性。

2.4 灵活的考评形式

在跆拳道的晋级考评中,每个正式注册道馆或倶乐部都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由当地几家道馆或倶乐部组成一个考级小组来自行组织考试,每次考评的考官可以直接聘请中国跆拳道协会官网上公布的考官,并报所在区域性团体会员核准备案后执行,其中,对考评时间、考评次数没有具体的规定,都由各级道馆或倶乐部自行确定,但每次考评时间间隔不能低于3个月。跆拳道的段位考试由中国跆拳道协会指定的区域性协会组织考評,段位审批由中国跆拳道协会和韩国国技院共同核准颁发,但最终的审批权是韩国国技院。跆拳道的考级地点选择在各个地区的倶乐部和道馆等基础单位之间进行,不仅为人们学、练跆拳道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和平台,还有助于跆拳道段位制的推广。晋段考试是练习者迈入高水平,也是这项运动实现标准化推向世界的门槛,如果把段位制考试地点放在各个基础单位,无疑是降低了段位制考试的门槛,因此晋段考试只能在中国跆拳道协会授权下由各省级跆拳道协会组织考评,并由中国跆拳道协会和韩国国技院统一发放证书,就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高的特点。2.5 规范的考评内容

跆拳道段位制分为晋级考试和晋段考试两部分。不论练习者在任何地方参加考试,考评内容几乎都是统一的。跆拳道晋级考试内容包括礼仪测试、基本技术测试、功力测试、品势表演。首先是礼仪测试,参加考核者,开始前和结束时都要向考官、对手敬礼。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的基本要求。基本技术考核是由跆拳道的基础动作构成,都是简单的步法、踢法。功力测试是2级和1级考试内容,一般是踢木板来展示功力。品势表演是由基础动作组成的套路功法,动作数量不多,简单易懂,有利于初学者练习理解记忆。在晋级考试中,品势属于抽考内容,这就需要练习者在课下主动复习,在无形之中让习练者养成多练习的好习惯。晋级考试的内容灵活性较强,各个道馆、倶乐部在组织考试中可以根据练习者的训练内容适当调整,以提高晋级考试的通过率,这也极大增强了练习者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跆拳道的晋段考核,包括技术考试和理论考试。5段以下的考试,一般只进行技术考试,6段以上晋级考试,会分别进行技术考试和理论考试。跆拳道晋段考试中技术水平考核包括步法、腿法,功力测试,这两项测试均是逐级增加难度,比如踢木板的数量、厚度会逐渐增加。实战和品势演练,品势演练由必做和选做两部分组成,一段至九段的必做部分分别是:高丽、金刚、太白、十进、地始、天泉、汉水、一'如;选做部分为品势随机抽查一种进行考核。严谨规范的晋段考核,测试习练者必备素质的同时又带来极大地专业挑战,使人们既有晋段的紧张感又有成功之后的满足感。

2.6 明显的段位标志

跆拳道段位制是以“道带”为段位标志,以颜色区分段位高低。从低到高分别为:白带、白黄带、黄带、黄绿带、绿带、绿蓝带、蓝带、蓝红带、红带、红黑带、黑带,共计11种颜色的道带。由于未满十五岁的练习者无法入段,所以低于十五岁者最高授予红黑带,考一至三品,等年龄达到十五岁之后直接换成相应段位。黑带段位以腰带上的小杠或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来区分段位。跆拳服和道带是一体的,穿上服装就要系上道带,否则就会显得不正式不严肃,由于在练习跆拳道时都需要系道带,加之颜色清楚醒目,易于识别,极大地满足了练习者的优越感,增加习练者的归属感,同时也会刺激低于此道带练习者地练习积极性和竞争性。

2.7 诱人的晋段特权

在跆拳道段位制推广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那就是段位、级位的特权。练习者只要取得中国跆拳道协会颁发的级位、段位证书,就能参加中国跆拳道协会举办的任何比赛、训练、培训活动;经过中国跆协推荐也可以参加任何国际级跆拳道活动。获得跆拳道一段者既有资格担任跆拳道教练,也有资格申请成为晋级考官,甚至可以参加国际级的竞赛活动。获得跆拳道三段者即有资格开办跆拳道道馆、俱乐部、学校、培训班等,以及从事其他和跆拳道相关的培训活动。段位、级位的特权可以使受享者极大感受到“晋升”之后的优越性,刺激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又能激励其他练习者向“受享者”看齐,激发选手更强的练习动力。

3 跆拳道段位制对我国武术段位制的启示

3.1 制定相对统一的晋段标准

中国武术段位制自1997年颁布,1998年正式推行,到现在为止,近20年施行时间,总体的推行速度较为缓慢,实施效果不尽人如意。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晋段标准没有因地制宜:我国共有34个省市自治区,120多个大小拳种,由于拳种的差别,再加上各地武术发展水平不均衡,现有的评价标准不能有效的评定各个地区、各个拳种的水平,使人们在心理上对武术段位制不认可。

虽然中国各地区都积极开展武术段位制的实施工作,但总体效果不太理想。反观跆拳道在韩国本土也有很多地区派别,但是韩国国技院在拟定段位制向大众推广时,他们摒弃门户之见,抓住跆拳道运动的核心,如礼仪、套路、实战等来制定符合大多数门派规范的晋段标准,在这种严格规范的晋段制度之下跆拳道运动流行韩国进而影响至全世界各个国家,形成正宗的跆拳道运动而无派别。我国在制定段位标准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武术发展不均衡、拳种差异明显的现状,结合它们共有的、显著的特征来制定晋段标准,兼及整体武术运动发展与推广,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晋段标准。

3.2 完善晋段考评的内容

晋段考评的内容是衡量武术段位制是否规范完备的重要内容之一。1997年出版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规定武术段位制考评最基本内容包括武德考评和技术考评,晋升入段考试需另外加入理论考评。其中武术技术考试只是针对低、中段位(见表1),考评内容也从最初入段資格的一套拳增长到6段的三套,涉及到拳术和器械,考试内容随着段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多,与之相对应的难度和要求也会越来越复杂;高段位晋级需另外参考申请者的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著作情况以及对武术运动发展有无重大贡献等几方面进行考核。

由表1可见,我国武术段位制长拳、南拳、太极拳类技术考评内容仅有套路演练,缺少对习练者的武术基本素养和实战技术考评。我国武术是“实用的技击术”,不是国外人们所说的“中国式体操”,我国制定武术段位制的原因(目的)之一就是把武术规范化、统一化、实用化,从而推动武术走向全世界。遗憾的是,我们在制定武术段位制时,把属于“国技”的武术最宝贵、最精华的“技击”部分给摒弃了,这怎么能让我国的广大武术爱好者认可?怎能让国外认可,让世界认可?

反观跆拳道段位制,其考评内容包括礼仪、基本功、品势、实战、功力等,礼仪、基本功、品势等都是属于简单易记的,较低的门槛限制不会让初学者望而生畏,更能增强练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较为基础全面的跆拳道考评内容能够提供给我们发展武术段位制的一些启示,首先我们应该把段前级的考评规范起来,考评内容适当的增加礼仪、基本功的考评,注重传统武术基本精神素养的展现,同时在段位考评中加入实战演练等内容,把武术的技击特性表现出来。通过实施改革考评内容,一方面考虑年龄较小习武者的心理需求,较为符合小学员表现自己,培养自信的特点,也可以让家长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在学习无武术之后的大不同,坚定家长培养孩子习武的信心;另一方面较好地实现了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沿袭,也有利于武术创新。

3.3 加强武术的人才培养

我国习武之人数不胜数,但能真正参透武术内蕴,了解武术段位制的却少之又少,就连较为专业的体育教师可能都没有接受过系统严谨的武术专业培养。拿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周围人群修习太极拳的人随处可见,但是这类人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修养身性,多是对太极拳招式的浅显认知,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并且乐于以此为事业的人凤毛麟角。截至今天,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人丝毫不了解“武术”,不关心武术的长远走向。

跆拳道在韩国不仅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每个韩国在役军人也必须练习跆拳道,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格斗技能,也就是说韩国每个男子都曾练习或长期练习跆拳道,整体普及率接近50%,由此可以看出跆拳道在韩国的普及程度,同时也说明跆拳道段位制在韩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形象。因此要全面推广武术段位制,必须加强武术人才的培养,青少年是学习武术的生力军,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基层武术教师的培养。各个学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体育教师去各个高校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涵养;我国各地体育局应在本地武术协会的协助下,积极定期组织本地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技能、理论、段位制文件等的集体学习,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技术、思想境界的提高;同时要定期邀请武术名家进行关于各个拳种的拳理、实用技巧和练习注意事项的讲座,向教师普及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我国教育部应将武术操纳入到中小学必修课程当中去,武术操虽然不同于传统武术,但是由于它的律动性、易懂性更符合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可以使他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武术,进而喜欢武术,为后续练习武术打下基础,以此来增加武术的普及。

3.4 加强武术文化的开发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相对应的,武术也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纵观武术段位的推广,并没有充分加入传统武术文化。加之近年来政府正在大力推行规则化、竞技化、套路化的现代化武术,从而改变了武术的性质,使武术成为了一种没有技击性的“中国式体操”,使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因此,要全面推广武术段位制,须先提高武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必须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建设。传统武术文化的建设需要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在进行武术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增加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解读,以增加习练者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武术协会、体育局也应定期举办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培训班,主要是加强基层武术工作者的文化素养,以提高基层武术教学的质量。反观跆拳道,同样都是国技,跆拳道段位制的文化建设就受到高度重视,不断提升其价值,发掘其内涵,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包装。这也是跆拳道风靡全世界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国在制定武术段位制时要充分挖掘传统武术文化,赋予武术以丰富的、传统的、优秀的中华文化,并研究透彻每种武术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国武术的动作为什么是重心下沉、内聚收敛的占中求圆,因为这象征着农业民族的“恋土情结”;所谓“上要灵虚顶劲,下要气沉丹田”,有什么象征意义?实际上是模仿植物的生长,“苗往上拔,根往下扎”;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战略选择是扬长避短、避实击虚、曲中求直、有进有退、后发先至等,中国武术的这些考虑跟我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考虑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凝练、提取以融入进武术段位制之中,使文化寓意成为武术段位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而表现在服饰、器械、段位标识上,这也更能增强人们练习武术的民族归属感,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段位制考评的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制定明显的具有特色的段位区分标志,可以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5 增加各类比赛的次数

要推广武术段位制首先要推广武术,但是武术现在正面临着节奏比不上健美操,技击比不上跆拳道的尴尬局面,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据统计,2017年仅中国跆拳道协会承办或主办的各类跆拳道大型比赛、培训达26场,历经113天。与之相对武术比赛却寥寥无几,偶尔举办的大型武术比赛,参赛人员也大多都是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普通的青少年习武者、中小学生都没有资格参加,更无需说获奖。这相对于习练跆拳道的学生无形之中就少了一个谈资,不符合学生争强炫耀的虚荣心理,因此导致学生虽然喜欢武术,但最后都选择跆拳道或者其他运动项目的现况。

为此,我国中小学、各地基层武术协会、体育局等应该定期举办各类武术比赛,为各类习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各中小学或学校之间应该定期为学生、教师等人员举办小型武术比赛,主要目的是提高武术在学校内的热度,学生所取得的各类比赛成绩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武术比赛,增加学生间的竞争心理,来促进武术及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推广;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可能为一线武术教师提供此类机会,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武术教师的比赛成绩可以作为学校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毛景宇,武勇成.武术跆拳道段位推广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05):39-41.

[2]位胜辉.跆拳道段位制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发展的启示[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

[3]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4]张长思,钟秉枢.机遇与挑战:对中國武术段位制推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06):530-533.

[5]洪浩,王靖博.武术段位制新体系及其学校推广——基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1^49-53.

[6]万会珍,骆方成.河南省城市社区实施武术段位制的现状及对策⑴.体育文化导刊,2016,(06):4-7.

[7]侯胜川.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发展与保护的悖论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03):133-138.

[8]李守培,郭玉成.中国武术与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段位制标准化水平比较研究D].体育科学,2015(08):86-91.

[9]杨运涛.当代武术段位制运行的理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7):10-13.

[10]尔雨田,杜长亮.论武术段位制的发展趋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5(01):21-23+27.

[11]林大参,张云龙.跆拳道段位制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改革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5):445-450.

[12]李蕾.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2(05):96-98.

[13]张雷.中国武术段位制现存问题及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3):96-102.

[14]韩衍金,吕韶钧.试论武术段位制的系统评价体系及价值取向[J/OL].山东体育科技,2017(05)21-24(2017-ll-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011.G8.20171121.1525.010.html.DO1:10.14105/j.cnki.1009-9840,2017-05-005.

猜你喜欢

启示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