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佩剑 不受纤尘
——浅谈抗战时期黄埔佩剑
2018-08-11
古玩收藏市场有句隐语:“不懂花高价买假货,叫打眼(上当);没弄明白真货低价出手,叫卖漏(亏了)。”笔者初入收藏圈尚属白丁,曾是前言打眼人,因对黄埔佩剑知识的缺乏,且碍于面子又经不住诱惑而走过一次麦城。
20世纪90年代,收藏热潮涌起,古玩城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我信步进入一家杂货铺,看见一把粗糙短剑,剑柄木制,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铁皮镀铜,有铭文及纹饰,两面文字分别为“黄埔军校第肆期”“蒋中正赐”,鞘身两面文字分别为“黄埔军校留念”“蒋中正赐”,剑身两面刻有“成功成仁”“军人魂”字样。随向店主问价,其答:“150元。”当时我对真假黄埔佩剑及行情一无所知,只是被那“黄埔军校第肆期”几个字吸住眼球,由于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之故而不能自已;为慎重起见便抛下一句“太贵”转身欲走,店主追问:“还个价。”本无意买,脱口:“50元。”(古玩行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之说,只要问价,必要还价,无关成交与否。)孰料店主未讨价却紧接话岔:“卖你了,交个朋友。”我还暗喜捡漏(便宜)了,即付款提剑出了店门。高兴之余,在通廊迎面逢另一店主,盯着我手中的剑说:“本店有真剑1500元,要吗?”闻此言,方醒悟打眼了。
藏界方家有云:只有“见多识广”,方能“遇物能名”。为探究黄埔佩剑,笔者进行了一番恶补。通过参观军博文物——中正佩剑,阅览文献图集,同军品收藏发烧友交流,终于明白自己所买的剑既不是仿制品,也不是工艺品,而是臆造品。什么“黄埔军校第肆期”“蒋中正赐”等字眼,纯属子虚乌有,全是伪造者为谋利而凭臆想所为。为亡羊补牢,以文记之,谨供同好者参考。
抗战时期,凡黄埔学生毕业之际,除发毕业证书、证章、同学录外,还被授予一柄佩剑(短剑),因剑柄镌“校长蒋中正赠(授)”,名曰:中正佩剑或中正剑,习称毕业剑。它象征荣誉与责任,是黄埔出身的显赫标志,是神圣的纪念物。黄埔健儿佩挂此剑,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黄埔精神,为完成国家统一和抗战使命,身先士卒,是役必从,在疆场上浴血奋战,不成功便成仁,为中国军人做出了典范。
黄埔军校颁发佩剑到底始于何年何期?目前存在第2、4、10期三种说法(亦有9期说,多说并存)。前两种见于《文强口述自传》,因无实物佐证及史料记载仍待考证。第三种是根据1936年1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陆军服制条例》第十九条:“陆军官佐着用军常服时,束武装带,戴领章,佩短剑。”另据同年6月中央军校第10期第1总队学生毕业时,正值《陆军服制条例》施行,佩短剑(略称佩剑)自然顺理成章;今民间又见黄埔10期佩剑现身,凭握文物颇具话语权,况且在博物馆及民间尚未发现早于此期之式样佩剑,由此推断:黄埔军校自第10期始颁佩剑信而有征。
1937年,国民政府为制止军政部门、地方派系、长官要人滥发佩剑现象,又修正《陆海空军军官佐佩剑及陆海空军各军事学校毕业员生赠剑办法》如下:
第一项、陆海空军所规定之短剑,必须现职陆海空军军官佐,着军常服时佩带之。
第二项、陆海空军军官佐所佩短剑,一律自备,公家概不得发给,但由本会委员长特予赠给者,不在此限。
第三项、陆海空军各军事学校于毕业时,其成绩优良,考列前五名者,得呈请本会核给短剑。
第四项、凡各军事学校呈请赠剑,必须依照机关系统,呈由各该主管上级机关转呈本会,不得迳呈委员长核给。
第五项、凡陆海空军短剑,由本会赠给者,得镌用委员长名义,其他应各依规定式样制备。
第六项、凡短剑镌用委员长名义者,一律由本会制发,其他概不得自行制发。
第七项、承制此项短剑店铺,规定由军政部指定呈报本会备案,凡未经军政部指定者,概不得承制之。
第八项、遇有运输此项短剑,如无本会办公厅证明文件者,各地宪警机关得立予扣留,并一面呈报本会核办。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我全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自淞沪会战始,各战场会战不断,战役连绵,战斗不息;由于敌我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我军每次战斗冲锋在前都是排、连长尉级军官,伤亡人数甚大;为了及时补充在前线牺牲的初级干部空缺,以利持久抗战,中央军校从14期起,先后组建一至九个分校于各地。黄埔军校在南京时期,每期有一个总队,学生毕业千人,按中央军排连营团(旅)三三编制,比方一个师辖243个排,需243名毕业生任排长,一个军就需729名(实际上毕业生均分发各军,少则几人,多则数十)。南京本校迁到成都后,每期增到3至5个总队,加之各分校总队,到了第17期本、分各校总队数量达到高峰,合计27个,本期学生约3万人,毕业后分发部队任少尉排长。从14期至19期,本、分各校毕业生达10余万名,计颁发黄埔佩剑10余万柄,可谓世界之最。
抗战期间,随着本、分各校每期总队之多,毕业生之众,佩剑需求量大增,如果按照以往经军政部指定一家店铺制造佩剑,然后再集中颁发已不切实际。军政训部鉴于本校与各分校驻地相隔甚远,交通不便,随命令本、分各校以总队(千余人)为单位,编制本期毕业生名册,所登记姓名与佩剑编号相对应,并将佩剑样品、制造柄数、预算价格一同呈报军政训部备案,方可自行与近地店铺签约制备佩剑。
关于佩剑式样及佩挂方法,《陆军服制条例》中规定:“全长三十九公分,剑柄长十一公分二公厘,护手厚三公厘,鞘长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剑柄宽三公分,鞘口宽三公分,尾宽二公分二公厘;剑柄用玳瑁制,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铜镀金,平镌梅花花纹,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线,护手亦铜制镀金不镌花纹,鞘身为白色镀镍,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铜镀金平镌花纹,鞘口包铜长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铜长六公分,剑刃长二十六公分,剑柄与剑鞘相连接处置弹簧开关一。短剑用插袋佩挂。插袋以深绛黄色细皮两层制之,袋口上面两边各缀小皮带一条,两带带端均具复扣针及针孔,系于武装带左侧之下。”佩剑由店铺遵照承制,受剑军官则依法佩挂。
1940年4月23日,中央军校成都本校第16期第3总队学生毕业之期,例予赠剑,惟于佩剑之意义,类多忽略,且毋视为寻常饰身之具,此实有违珍重武器之道。蒋介石特撰就授剑训词一篇,俾共朂勉,以资永久率循云。《授剑的意义》训词照录如下:
今日是第16期第3总队同学的毕业典礼,同时举行授剑式,这是一个隆重的典礼,当然有深切的意义,本校长现在把剑的用途、种类、各部分名称和我的感想,对大家说一说:
剑的用途——剑是战争的兵器,古书上对于剑的解释有两句话:其一“剑所以防险非常也”,这就是说剑是预备非常事变的武器;其二“剑者所以威不轨卫有德”,这就讲剑之用,是在除暴安良,所以古人出必佩剑,一方面以防身,一方面以镇服凶暴。
剑的种类——剑大体分长短两类,合古制的是短的。短剑分三种,周礼上说第一种是“上制”,第二种是“中制”,第三种是“下制”;三种剑的柄是一样长,为周尺五寸,上制连柄共长周尺三尺一,周尺等于今尺六寸,那么共长有一尺八寸;中制共长周尺二尺五寸,等于今尺一尺五寸;下制共周尺二尺,等于今尺一尺二寸。周礼注云“即今之匕首”,所以我们知道“剑和匕首”本是一件东西,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的匕首就是剑,而汉高祖提三尺剑,诛嬴灭项的剑,正是这种短剑,与我今天授给你们的佩剑正类似。
另外所谓长的,就是我们平常看见三四尺长的那一种,这是“长剑”,古人无说明,与我们佩剑的关系小,无须去详论。
剑的各部分名称——作图以明之:
庄子写有一篇文叫《说剑》;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胜士为镡,以豪杰士为铗。(锋:兵器的锐利部分;锷:刀、剑的刃;脊:剑身中部突出的部分;镡:剑鼻,即横出剑身与把手间,外凸如鼻的部位;铗:就是剑柄。)
我现在解释一下:知勇之士,奋不顾身,故以为先锋;清廉之士,分别取拾,故以为两刃;贤良之士,国之基干,故以为中脊;忠胜之士,鞠躬尽瘁,故以为剑首;豪杰之士,择善固执,故以为剑柄。再者知耻近乎勇,故“知勇者”明耻之士,“贤良者”守礼之士,“忠胜豪杰者”赴义之士,加上“清廉者”,便是礼义廉耻四维,那么我们必须做到礼义廉耻,才可以佩剑而无愧!
至于今天授剑的意义,本校长再三说明一下:
你们要进一步认识的,这把剑不是普通的剑,乃是国家授给你们的,就是说国家从此赋给你们一种新的使命,你们得到这把剑以后,一方面要认为这是无上的光荣。同时,更要想如何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无负于国家。你们自今以后,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均须遵从国父的遗教,抱定坚决的革命宗旨,藉此利剑在革命程途上作披荆斩棘之用。
你们要明白的,这把剑是革命的军官才能佩挂的,你们得到此剑后,便由学生而成为军官了。当学生是被教育者,一切行动思想,在由教师来指导,一切不懂得的学问,都有教师供你们问难;可是做了军官以后,虽然也有长官和同事供你们问难和切磋,但同时还得担任教育部属的责任。教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其次要有充分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来施教;所以你们离校以后,对于学问仍需不断的研究,做人做事尤其要时时修养学习,毕业不过是人生事业的开始,一切伟大灿烂的生命,是要在离校以后才建树起来的。今天授剑,一方面是告诉你们,今后要小心的做一个教育者;一方面是提示你们,要谨慎的努力于革命的前程。
你们要切实了解这剑上刻有“成功成仁”四个字,这一层比上面讲的更要紧要,切实记牢。因为你们今天毕业出校,便要分发到部队里,去率领士兵,为民族国家主义而奋斗,勇敢杀敌。现在我们抗战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民族国家的存亡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就是我们和敌人作最后挣扎决战的日子。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能消灭敌人,便为敌人所消灭,决没有考虑迟疑和退后的余地;那就是说,到此时我们人人,只有用最后坚韧的毅力和最强烈的决心,来为国家民族与主义而牺牲;我们因为有这种决心,便自然会产生两个结果,一能够打破敌人便是“成功”,二不幸为敌人所败,因此牺牲即为“成仁”,“不成功即成仁”就是若非我们死,便是敌人死,决不是不死不活的偷生怕死;“成功成仁”都是人生最快乐最光荣的事,必如此,才能对得起我们祖宗父母统帅长上,以及部下和子孙;亦可以对得起我们精神不死的国父和已牺牲的同学同胞。最后一个剑的意义,尤其要各位明白的,假使我们遇到弹尽粮绝,有死无生的时候,那只有用这柄佩剑来自杀,勿使我们洁白之躯,被敌所污辱。古语所谓“只有断头将军,没有降将军”,像唐朝李光弼讨史思明的时候,每战纳剑于靴曰“战危事也,不可辱于贼,万一不利当自刎”,古人说“轻生一剑知”就是这个意义。我们一切个人的自由身体生命,早就献给了党国、主义和校旗,我们就要拿这把佩剑,时时刻刻自勉自矢。
进一步说,不但自己能够杀身成仁,做民族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而且要使部下都有履仁赴义,以身殉国的决心。我相信如果我们全体军人,都有这种伟大的精神与决心,一定能勇气百倍,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一切敌人,成就我们惊天动地的革命事业。“死有重于泰山”,当此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正是努力奋斗成功立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家真正明白记得和实行这“成功成仁”四字,以“成仁”的决心,来达到“成功”的目的,庶几不愧为我们国父的信徒、中华民族的子孙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最后我还有几句授剑词:煌煌佩剑,不受纤尘,坚刚淬砺,日新又新,授我同学,矢忠矢信,进其德业,保我人民,壮怀激烈,志虑忠纯,允文允武,成功成仁。
1940年11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为进一步规范授剑,又颁布《授剑办法》,通令各校遵照施行:
一、本分各校(以下简称各校)及其他各专校或各种部队代本校员生毕业时授剑,悉依本办法办理之。
二、各校员生毕业时得一律授剑,授剑时由校长、教育长或代表(主任)主持之。
三、各校对毕业员生之授剑得先按照人数自行制备,所需费用亦自行支报。
四、已由学校制备之剑柄一侧,一律镌“成功成仁”,另一侧镌“校长蒋中正授”,第○○期毕业学生,第○○班,第○○名毕业学员。
五、举行员生毕业典礼时其仪式内,应于颁发证书及奖品前列入授剑一项。
六、授剑员生应注意事项
甲、授剑员生(由各毕业生位中预行指定代表一人)在司仪室授剑,应立正答“有”,应答后即离队,步至授剑前六步,立正行举手礼,礼毕恭候授剑。
乙、授剑官将剑授予受剑员生时,受剑者应双手捧剑(横竖于手中,用两大拇指夹住)恭受授剑官致敬,以示祝受剑者“成功成仁”。
丙、授剑官致敬后,受剑者即退后六步,向授剑官敬礼,闻“好”礼毕归队。
丁、授剑时须奏军乐,由受仪官指挥之。
戊、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须提出由本校校务会议修正之。
己、本办法由本校校务会议通过施行,并呈报军政训部备案。
时至今日,笔者在博物馆、民间收藏展会所见黄埔佩剑形制各有千秋,虽佩剑长度尺寸相同,但剑柄端处所镌纹饰图案不一,如有兽面、党徽、梅花等,而护手形状也有宽窄厚薄。剑柄一侧所镌期别款识大同小异,而另一侧镌字则有“校长蒋中正赠”或“校长蒋中正授”之别,黄埔毕业剑16期前为“赠”字款,17期改镌为“授”字款,存世佩剑多见“赠”字款。“赠”与“授”二字虽近义,但从字意上讲是有区别的,“赠”的意思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而“授”字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寄予希望,二是表示校长亲自授予。总之,无论黄埔佩剑纹饰款识如何,其寓意“煌煌佩剑,不受纤尘”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