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前,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8-08-11
小编叨叨叨: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如果你不能确定,先听听过来人怎么说,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内斯同学,一直为没有选择喜欢的专业耿耿于怀,但小编看来能去到一个好学校还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我读了喜欢的专业,但是没上过名校啊!
—韩十一
高考的迷人之处在于阴差阳错
昨天和同学在北大的校园里逛,同学跟我开玩笑说:“你当时怎么不多努力一把考上北大?”我笑着跟她说,北大哪能是那么容易就考上的。
如果,真的有如果,我曾在高考前来过北大,亲眼目睹过北大燕园的美丽,感受过未名湖畔吹过的微风,我会努力一把,而不是最后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参加高考,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即使再努力北大也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如果能穿越回去,我选择回到填报志愿的那个时间段。
朋友倒安慰我说:“没事,最好虽然没上北外,但起码来了北外对面的北理呀。”是啊,在高中三年,我的课桌右上角始终刻着的北外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最后因为高考的阴差阳错,每天上课下课经过的时候,石碑上刻着的却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北理校训。
再回头想想,高考只是对少数人来说是万事如意,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阴差阳错。当时我们班上说要考北师大想当教师的女生,在高考中考了全市第一,去了中央财经大学。班上脑子灵活、对政治无半点兴趣的调皮男生,去了华东师范大学读行政。曾经励志想要当律师,打死不愿意当老师的女孩子,最终也报了师范学校。
上大学是影响一生的事
我现在就读于一所理工科985,也算是不错的大学了,但我看到清华北大等顶尖学校同学的生活后,总会感到自卑和悔恨。
当我们的语文课还是老师对着一个超大班讲一些枯燥的东西时,北大的同学已经在大学国文课上完成了两篇论文;当我身边的同学还在沉迷于游戏和无意义的社交中时,清华的同学已经在参加各种比赛;当我们还为某作家来学校讲座而欢呼不已的时候,清华北大的同学已经在一学期里见过了十几位名人,看了无数场演出音乐会了。这是一所普通985和TOP2之间的差距,而普通一本和985呢?二本和一本呢?恐怕差距要更大吧。
我们高中班级很优秀,有许多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因此我会存在自卑的感觉。每当我想到我的朋友圈中的昔日同窗在几十年后都会成为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人,我就会感到恐惧。原来在一个班级里生活学习还没有什么差距,上了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平台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想想你的小学同学,有多少人这么多年没联系过了?他们有的没考上初中,有的没考上高中,当你还在为考大学而努力时,他们可能已经是工地的一份子,可能已经在全国各地经商,你们的人生轨迹再也无法重叠了。
上大学是影响一生的事情,一定要填报一个大城市的学校,否则在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缺乏了眼界,是非常可悲的。好大学为什么好?好大学不只是有一个好的平台,好的师资,好的硬件,好的声誉,更有好的同学和好的学习氛围。有人曾说:“上大学就是为了结识一群和你志趣相同的人”,我深以为然。如果你身边的人都自甘堕落,你确定你能一直努力吗?如果你身边的人全都很上进,你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的。上一所好大学,你能够结识一群水平更高,志向更远大的青年,这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尽可能去一所好大学吧。
不要相信所谓的“大学专业不重要”,大学的专业将决定你未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专业,就去选那些比较流行比较能赚钱的专业吧。
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手握一个很高的分数,却被各种各样的人忽悠上了不满意的学校不满意的专业,结果学得生不如死。请在报志愿之前就充分评估自己的家庭条件、兴趣爱好、未来目标等等,确定自己想学的专业。除了清北之外,要按照专业挑学校,不要看着分数压了哪个学校的线就报哪个学校,这样的一般结果很惨。
假如你考了600分,除非600分可以上清华北大那就填清华北大,不然就填一个分数稍低的学校的好专业吧(分数相近学校的就业好的专业除外)。总有学生以为,分数高的专业就一定好,这是谬论;学校的优势专业可能就业很差,一定要做好多方面评估。
(文/佚名)
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这句话是真的,才知道报志愿前应该要在网络上仔细看看校友评论,而不是抱着空有的热血选择所谓的“喜欢的专业”,你会发现“想尝试走自己的路”是不靠谱的,上了曾经以为很喜欢的专业,却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甚至不是那么有趣,这些都会急速地消耗你对这门专业的喜欢程度,最后你会怀疑自己上大学的意义。
你会像我现在这样,告诉自己的学弟学妹,在报考志愿时,一定不要只依靠于对这门专业的“喜欢”,而要积极地跟学姐学长沟通,通过多种途径找学校和专业的信息。
如果,你看的只是志愿书上的学校和录取分数线,以及凭着你以为的“喜欢这门专业”,填写自己觉得很满意的志愿结果,最终度过三个月漫长的假期来到大学,花在安慰自己这件事上的时间将比你花在适应学校上的时间还长。
文科生来了一所理工学校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呢?缺少人文气息。尤其是当来了北京读大学,终于有机会访一遍名校后,真的很想穿越回去问问当时正在填报志愿的自己:你是被所谓的211、985名校蒙住了双眼吗?
的确,我们从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开始,甚至是刚进入高中,就被老师灌输着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定要考211、985工程的学校。这种观念也在我填报志愿时影响了我,报着985比211高大上的心态,我在提前批中放弃填写北外,在后来的第一批志愿里,把北理放在最前面的位置。我就是这么,放弃了心心念念了三年的北外,写了北理,最后度过了刚开学时的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想家、后悔的心情充斥着我的心,使我无法安心上课,我时刻都在想,如果我报了北外或者是其他有点人文气息的学校会是怎样的?如果我再多努力一点,可以选择学校和专业同样喜欢的又会怎样?
在一所985学校,身边的人除了学习,便是学习。周末的时候,早上十点以后都很难在图书馆抢到座位,更别说考试周。我觉得这才是高中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一定要报211、985学校的原因。不是为了自以为高人一等,而是这个氛围环境会不由自主影响你,在别人过着畅快的大学生活时,自己还能趁着年轻趁着记忆力还没衰退好好地努力一把。我说不上来专业和学校到底哪个更重要,但如果可能的话,进最好的学校,学最好的专业。
(文/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