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投入角度浅谈如何破解河北高等教育发展困局
2018-08-10刘利锋
刘利锋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科教兴国等战略。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具体到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为“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按照十九大报告精神,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实现的途径是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河北省于2016年启动“双一流”建设,自2016年开始,省财政5年内安排25亿元,用于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按照河北省政府确定的建设名单,共支持省属12所高校的54个学科开展“双一流”建设,其中:拟建设一层次一流大学4所,二层次一流大学8所;拟建设世界一流学科17个,国家一流学科37个。2016年省财政已安排“双一流”建设资金控制额度4.44亿元,2017年已安排建设资金控制额度5.32亿元。
河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2016年共有高等学校116所,在校生118万名。根据武书连主持的《2017年中国大学评价》,国内综合实力前100名高校中,河北省内仅有燕山大学入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42所大学、459个学科中,河北省内高校仅有河北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入选一流学科。河北省高校跻身国家一流大学和学科行列任重道远。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比来看,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尤其缺少“高、精、尖”大学,高等教育成为河北教育總体发展水平的洼地,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国家和周边省市均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北要扭转高等教育发展的落后局面,需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以猛药去疴。
振兴河北高等教育应立足河北,放眼国内,参考世界一流标准,从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引进、对外交流、资金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本文主要从财政投入角度分析如何加快河北高等发展。
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一)提前谋划国家第二轮“双一流”申报工作。在2016年国家启动的“双一流”建设工程中,河北省属高校仅有河北工业大学一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以目前省属学校综合实力看,到2020年国家启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支持范围难度较大。针对个别高校部分学科在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情况,如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可以考虑将此类学科作为冲刺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范围重点发展学科,增加河北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获取更多中央“双一流”资金支持。
(二)申请增加专项资金支持。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资金分配因素分为“生均拨款类因素”和“发展改革类因素”,“发展改革类因素”主要包括地方高校数量、所在区域及财力状况、学科水平等质量指标、改革及管理情况等,可以以改革类因素中较灵活掌握指标为突破口,争取国家资金倾斜支持。 同时加大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方面中央资金的争取力度。
二、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投入。
根据2016年河北省教育经费统计,2016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176.67亿元,其中高等教育部分163.52亿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达到16152元。(一)和京津两市对比情况。由于总在校生规模不同,对比财政资金总投入数意义不大,这里仅比较生均拨款情况。2016年北京市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55687元,天津为19581元。河北生均水平不仅低于天津,甚至不到北京生均水平的30%。(二)和部委院校对比。河北省内实力靠前的三所院校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分别为6.87亿元、7.43亿元、6.96亿元。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中,2016年财政拨款20亿以上9所、10-20亿元的33所、5亿元-10亿元24所、5亿元以下9所。省内三所顶端大学财政拨款基本处于部委属高校中下游水平。
为振兴河北高等教育,应在保证义务教育等其他层次教育拨款水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统筹省级和市级财力,持续增加高等教育财政资金投入,2020年省内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基本赶齐天津市水平,“双一流”支持范围内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接近北京市水平。
三、分类支持、重点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振兴河北高等教育,应坚持“分类支持、重点发展”的原则。按照河北“双一流”建设既定目标“到2020年三所左右大学达到或接近国家一流大学水平,一批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个别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选取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三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进行资金支持,使之成为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尖兵,示范带动省内其他高校发展。聘请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专家论证综合谋划三所高校发展,坚持一校一策,高标准、高起点做好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给予资金保障。
四、财政配套政策改革。
改革现有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高校资金使用自主权。改进高校项目资金管理方式,除有明确规定用途的中央资金外,进一步减少省级统筹项目和资金;扩大“双一流”支持范围高校预算调整和项目追加权,对于因特殊原因不能实施的项目允许将资金调整至其他项目,预算调整比例不计入部门调整总数;进一步简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对于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准确确定政府采购预算的,可暂时不编列政府采购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直接进行申请追加;进一步减少对“双一流”高校“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的控制力度,鼓励高校教师走出国门,发生的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可以据实列支。
五、绩效跟踪管理和加强资金监管。
按照河北省“双一流”建设等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各专项资金总体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分年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将项目执行绩效情况应用于项目管理和资金分配等过程,对于偏离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较差的,减少或停止资金支持;对于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较好的高校和项目,给予资金奖励,鼓励支持高校充分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同时做好放和管两方面工作,确保在资金使用权下放至各高校的过程中不出问题,这就要求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监管。(一)各高校是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的主体,应承担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业务各环节各岗位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加强校内审计部门队伍力量,保证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各项审计业务,加强审计问题整改。(二)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监管的作用。加强预算执行监管,重点关注各高校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聘请第三方定期开展资金使用巡查,加大对违反资金管理规定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三)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做好高校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充分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已经吹响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迎接新时代、把握新机遇,河北惟有奋起直追,在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征程中,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持续发力,争取早日把河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