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2018-08-10罗水珠
罗水珠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基礎教育改革也得到全面推进,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得到一些教学学者的推崇和探索,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文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改善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为社会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 小学课堂 实施效果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97-01
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许多教育专家针对自主教学展开了深入探索和研究,目的是改善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少数小学开始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却发现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理念,教师很难真正理解并领悟自主学习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实际操作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我经验对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小学课堂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一、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1.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与其被动的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新的知识会加深理解和认识。小学课堂需求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猜想空间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猜想能力,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上对新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的职责是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数学分数期间,让学生用正方形纸折成4分面积和形状相同的,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有不同的折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折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尝试,勤于思考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敢说敢做
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是发现和想到了问题,但就是不能准确的表达。在语言课堂上对于诗词和文章的寓意无法精准的提炼,在数学课堂上,由于数学科目独具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更是无从说起。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老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敢说、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增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明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以及整个思考过程。
二、激发兴趣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应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新知识学习时可设计有创意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兴趣后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激发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在数学课堂要将所学知识要与生活相联系,数学题目尽量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老师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好生活化场景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要多思考,在预习新知识期间善于发现问题,并与学生和老师共同沟通和探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交流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比知识的教授更重要,而学生的思维一般是从提出疑问开始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同一首诗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然后每个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小学课本虽然大部分知识是基础内容,在理解上没有难度,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而提出疑问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的途径
学生在新知识预习中发现问题后,老师应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尽量确保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的获得全面发展。小学生在学习中所养成的养好习惯有助于教育活动结束后更好的发展,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生活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而是希望学生日后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的实际生活之中。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所学的数据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是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提供方便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新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数学的长、宽、周长以及面积的相关知识时,可将题目设置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教师有一块玻璃被不小心打碎了,面积是24平方米,要配面积和大小相等的玻璃,问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会发散思维给出不同的答案。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在评价每个学生时不应只以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标准,而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想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老师应告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引导,给课堂创造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七、结束语
社会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发展,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需求,新世纪需要的是复合的新型人才,缺乏的是具有深度思考和思维模式的人才,因此在人才的发展上要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我国的传统教育虽然在理论知识的教授和掌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本文以“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总结,首先对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课堂应用中的优势进行分析,然后具体分析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惠芳.交互式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6):13-20.
[2]张小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243.
[3]陈前羽.浅述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反思[J].西部皮革,2017,39(06):275.
[4]宋凌.参与式小组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5(21):61-62.
[5]向潘.翻转课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78-179.
[6]李仕沐.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