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2018-08-10刘开源齐奂珲王钰博魏友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刘开源 齐奂珲 王钰博 魏友强

【摘要】党的十九大结束以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明确高等教育应坚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培养适合当代社会现状的大学生为目标。本文以江西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需求导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激励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度共青团研究课题(编号:XTW1701)和2017年度江西师范大学团队高原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95-02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党的十九大结束以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明确高等教育应坚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培养适合当代社会现状的大学生为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据有效资料统计,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2017年已达911万左右,大学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们面临刚毕业就失业的境地,所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把自主创业当作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成为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问题,还关乎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做好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形势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关注度显然不够,且缺乏一个针对性的、普遍性的激励机制,许多高校只注重理论形势,却不关心激励机制。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形势出现,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的标准,或者是进行一些创新创业类的讲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练习与实践。因此,新的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并构建出一个行之有效且切合实际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二、调查数据分析及结论

1.调研数据

本篇文章的调查,主要以江西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主,涵盖人文社科类、理工类、艺术类及其他类高校本科专业。发放问卷的时间是从2018年02月至2018年04月,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160份,回收率89.23%,其中有效问卷为1047份,有效率为91.81%。

在调查回收的问卷中,分析部分数据,结果如图:

调查问题:您对大学生创业抱有怎样的看法?

结论:大多数人认为大学创业是可行的,这些人占到了71.9%;

(2)调查问题:您认为影响创业积极性的因素有?

结论:90.7%的同学都认为资金与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3)调查问题:您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否有必要?

结论:82.56%的人认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调查问题:您当立高校构建的创新创业了解程度?

结论:大多数人不是很了解高校所构建的创业激励机制措施;

(5)问题:您认为高校是否应该改变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结论:针对于目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大家认为有必要作出的改变。

2.调研结论

由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在当今高校里,男性天生喜欢做有挑战性的的事情,所以他們更倾向于创业;而女性恰好相反,女性更倾向于稳定,希望毕业以后可以就业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专业方面,理工类的同学较多,因为他们的专业可以为创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年级方面,大一大二的同学刚刚脱离了父母的束缚,对独立创业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但大三和将近毕业的同学,自身经历和对社会的了解较多,他们会优先考虑自己独立创业的事情。

但是,总体来看,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毕业后就业而非创业,毕竟自主创业可能是自己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事情,很多人会选择毕业后去面试找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当历练到一定程度时,在考虑创业的事情。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毕业后读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他们对自己创业的前景并不看好。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是抱有一种赞同或者向往的态度,对创业充满向往,认为创业可以给自己人身自由和财富,可创业者仍然寥寥无几;反观大学生创业者们,大多数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想屈居于人下,想通过自身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再者少数人是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不满意,这些高校毕业生也会选择创业,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大学生创业的领域或者创业的内容都与自己在大学中的专业无关,这就从一方面说明,我国的高校教育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高校毕业生在大学中的学习内容对自己创业创业并没有多大帮助;而且也从侧面说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足,缺乏创业的动力,无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结合。所以,高校要对当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实践,要使得大学生可以把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得大学生可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存在的问题

此次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江西某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现状,以及学校所采取的不同激励措施。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所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效果并不大,没有真正意义上起到激励的作用;高校中很多激励措施只是流于形式,用课程成绩或者是学分来衡量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所取得成就;可以看到大学生认为行之有效的创业激励机制,不单单是纸面上的成绩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励大学生在毕业后去创业,用在大学所构建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创业,这才是激励机制的正确运行方式。

从上述可以看出,接受的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依然延续到了高校,高校中创新创业的体系没有完整构建起来,且创业激励机制没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方式。当前新的形势,高校已经不能继续是一个象牙塔,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学术,都是不能脱离实际的;不管是学习理论知识多么精通,与理论知识的实践绝不能忽视,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时更加重要。

2.影响

高校是个重要的社会机构,承担着教育人才的重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 环,是大学生们从中学到社会的重要过渡成长期,在本科四年中,高校的教育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梦想,甚至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走向。大学生们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有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强烈愿望;有独立参与的意识和愿望,他们更想要参与到学校里的学习、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认可,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个时期的青年思维己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喜欢独立思考,思维灵活广阔,热爱创新和个性化;自尊心较强,有很强的自我实现需求,期望获得群体和社会的肯定等。所以在某些方面来讲,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必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想要高校学生认可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达到自主创业理想的高度,高校就要做出变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激励指导机制。在当今高校教育系统之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贴近实际为思想,构建一个创新创业指导激励机制。该机制要对大学生创业产生有效影响,不可只做表面,而忽视实际情况,要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建议和意见

1.以大学生为主体,提升兴趣为目标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大学生,大学生是该机制实施的唯一对象。在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一门公共必修课,因而这种激励机制的对象是所有的大学生群体。实施激励机制时对全校的所有学生同等对待,不光是学校对学生之间的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平等对待,要积极参与进来。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激励活动,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要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围绕学生,要考虑到大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

2.针对创业痛点,结合实际情况

学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创新创业的真实需要,给学生一个独立创业的空间,高校只是在大方向上把握,只要创业项目不违背法律和社會道德,学校都可以提供必要帮助。要激发高校学生的创业欲望,要他们体会到创业过程中辛苦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创业成功所带来的价值。而且高校要改革评价体系,不但但是以表面上的创业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认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就,要学生明白这个体系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学校+教师+同学三方结合的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创业活动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3.建立创业核心体系,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在学校里,营造一种浓厚创新创业氛围非常重要,要通过各学院专业院系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作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要把通过新媒体,以微信、微博等为在载体,向大学生推广各级政府、院校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可以宣传本校校友在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创业成功后的收获,亦可邀请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们一同分享。创建大学创新创业产业园,给高校的创新创业一块活动空间,定期邀请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家、投资人在产业园区内与同学交流,指导、投资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通过种种措施,营造高校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学生得到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同时,也可以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

4.模拟创业过程,设立“创业学分”

要对高校内创新创业的教育形式进行改变,设立“创业学分”,学生们用自己的创业项目,或者创新想法来增加学分。在该课程的教师方面,不必局限于高校本身的教授、讲师,他们的理论经验虽然丰富,却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在创业指导方面给予大学生帮助,仍然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所以,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上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亲历来带领大学生们模拟创业,给大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5.提高创业能力,设立专项经费

相对社会人士而言,创业资金来源是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充足的资金支持都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的帮助和激励学生创业,学校可以设立专项经费作为创业基金,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创业竞赛支持资金等,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另外可以由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共同出资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来帮助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创业企业运营。而且可以发动本校校友返校投资,亦可与社会上的投资公司取得联系,总而言之,要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资金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2014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杜扬.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J].教育探索.2009(03)

[4]杜宴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刘开源,男,江西萍乡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