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思考

2018-08-10朱世景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考

朱世景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研究其中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问题,对于提升语文的整体教学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经典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作用,及其对教素养的要求,并提出了开展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途径,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语文教育 经典文学 作品阅读 思考

【中圖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92-02

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一、经典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作用

阅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人的大脑时刻在进行思考,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文字阅读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认识能力提高,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品德,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品位的思想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经典作品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储备丰富的语言素材、强化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能抵制网络垃圾文化对学生的侵害。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把优秀的文化传授给学生,用正面的文化影响学生。经典作品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作用:

1.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歌赋饱含语言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集中展现出中华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如果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配合音乐来诵读经典,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感受语言之美,必然能够提高学生自身语言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

2.阅读经典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

不善言词是当前很多学生的一个通病,根源在于他们没有语言素材方面的积累,导致语言驾驭能力低下。经典作品是装满精美词句的“语言仓库”,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发掘“语言仓库”的最佳途径,熟读经典作品之后,学生们在表达时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笔下有神,出口成章。

3.阅读经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现代教育观认为:高等教育不仅是“专才教育”,同时也是“通识教育”,即“素质教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在交往中需要快速、准确、规范地来传达信息,这要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备较高的驾驭语言能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是对表达文采的要求,假如我们提供给别人的都是干瘪生涩的词汇,必然会降低别人对你的关注度,影响自身有效地对外传递信息。如果我们能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语言的精华,并在交往中自然、得体地加以运用,含英咀华、衔华佩实,在社交场合中就会多一分儒雅风趣的谈吐,少一丝无言以对的尴尬,从而让高超的语言技巧为自己的交往服务,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显然,这对于学生来时是非常有益的。

二、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1.情感素养,饱满丰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其情感世界也有一定要求,他们的情感必须饱满而又丰富。对于人生、生命和艺术始终要有激情,要抱着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只有教师本人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把这种情感贯穿于生活,带入到课堂,感染到学生,从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以无形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

另一个方面,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能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品味感动,然后尽可能地把这份感动传递给他的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体味不到这种情感,自己都觉得无动于衷,那么他又如何能将这份文学艺术感动传授给他的学生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是激情的、能够感受到经典文学中所包含的强烈情感,可以领悟同时感染学生,如此才能打造高雅艺术的教学氛围,学生们才能够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诵读经典,把自己想象成文学作品的“主角”,这样,教学的成效才会大大地提升。

2.语言修养,丰富多彩

经典文学作为汉语文学中的典范,体现了高度的语言艺术,必将与教师的魅力展现相映生辉,带领学生欣赏到语言艺术的动人风姿。因此,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是语文教师“一招绝活走遍天下”的不二法门。教师要尽量运用清新而有活力的语言,这种语言指的是教师不仅仅要注意语言的创新,同时,对于辞藻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巧,要用大家都比较熟知的语言,尽可能地避免用些生涩难懂的词语,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使学生们清楚明白。同时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语言要尽可能地精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获得丰富的语言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情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3.品德涵养,广博深邃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语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思想的认知,然后是艺术的素养,作为教师首先要感悟经典,洞悉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解析传统与经典的广博和深邃,才能酣畅淋漓于其艺术魅力,进而感化、教育学生。所以,博览群书应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厚德悟道应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具备了以上能力,语文教师才能把经典文学的要旨阐释给学生。教师成为文学巨匠的不乏其人,如沈从文、朱自清和闻一多等等,他们都曾是大学语文教师,都因为具有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而受到学生的喜爱。不苛求教师都成为文学巨匠,富有文学教育的专业性才是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师合理的要求。

三、开展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途径

1.引导学生诵读诗词,感受语言

古人的诗词有很强的韵律,这种韵律只有加上声音才能被完美地体现,诵读虽然在表面上看只是一种简单地重复,但是这种重复的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学习经典诗词的真谛。倡导学生对经典诗词反复诵读,有利于他们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帮助他们从语音、节奏上对诗词进行全面的认识,避免学生囿于无声的文字而无法去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境界。

2.鼓励学生交流佳句,积累语言

通过学习经典作品来积累语言,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和听,更要让学生记,摘录下作品中激荡人心的经典语句,然后专门对这些语句进行集中学习,必然能积少成多、积土成山。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摘录的句子拿出来交流并討论,让集体的力量在学习经典作品中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带动下,必然有更多学生乐于多采撷,勤积累;有更多学生通过交流和积累,使自己的表达文采飞扬、韵味十足。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让大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经典作品的益处,从而吸引更多人来参与到经典作品的学习中。

3.情感素养,饱满丰富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对其情感世界也有一定要求,他们的情感必须饱满而又丰富。对于人生、生命和艺术始终要有激情,要抱着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只有教师本人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把这种情感贯穿于生活,带入到课堂,感染到学生,从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以无形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另一个方面,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能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品味感动,然后尽可能地把这份感动传递给他的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体味不到这种情感,自己都觉得无动于衷,那么他又如何能将这份文学艺术感动传授给他的学生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是激情的、能够感受到经典文学中所包含的强烈情感,可以领悟同时感染学生,如此才能打造高雅艺术的教学氛围,学生们才能够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诵读经典,把自己想象成文学作品的“主角”,这样,教学的成效才会大大地提升。著名诗人徐志摩曾经作为大学教师,他的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带着感情上课,融入作品教学”这是当时听课老师对其课堂的评价,但学生对其课堂的评价是“其言语皆诗,其声韵蕴情,聆听其讲座如身临其境”。教育学者高喜建曾经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是典故,解析汉字就是阅读传奇”,教师的作用就是栩栩如生地讲述,把故事说给学生。

文学作品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高职语文中文学作品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重物欲、轻精神的社会现实,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以往单调而沉重的学习生活,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方式等等,让学生本应细腻丰富的内心变得荒冷,情感变得粗糙。我们要通过对作品的感知,激励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情感的陶冶,从而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帮他们涂好生命的底色,以便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日后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苦难和不幸。使学生学会体会小人物的辛酸处境,理解小人物的挣扎和被命运作弄的悲哀,同情心得到培养,学会关心,学会关怀。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讲梁实秋的《钱》,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4.文学作品重在感悟,因而文学作品的阅读须遵循复义性原则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这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当前,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对文本的解读概念化,如《荷塘月色》抒发的情感被加上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用如诗的笔墨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让人读来有如梦如幻之感,那份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但如你非要加上一句“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失意的情感”,那么,文本所呈现出的画面美、意境美就完全被破坏了。语文的文本解读教条、单一、概念化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把读者与作者的联系隔开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三者的政治说教。

四、结语

通过对大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理想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资源与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郭成志.论大学语言的教学艺术[J].科教论坛,2016(21):88-89.

[2]董飞.传统文化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07(09).

[3]常东临.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大学生思想分析[J].教育论坛,2008(05)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思考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