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与幼儿良好个性的养成分析
2018-08-10黄丽红
黄丽红
【摘要】本文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对蒙台梭利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具体阐述,并结合幼儿教育实践对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良好个性养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对完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所借鉴。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 幼儿发展 良好个性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13-02
一、蒙台梭利教育的概述
蒙台梭利教育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其教育的内容包含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在实践中,幼儿通过自由操作不仅能够提升综合能力,还能够实现健康人格、良好个性的塑造。具体来讲,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一,以人为本,蒙台梭利在工作研究中接触到大量智障儿童,当时的社会缺乏对这些儿童的身份认同,只是将其当作生物上的人,而非社会人,而蒙台梭利教育则是从这一点出发,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具备的生物性,延伸到社会性,并将每一个人都当做能够在教养中获得健全人格的个体;第二,自我发展的需求,通常看来,好奇心、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这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行为背后,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对智能发展的需求,而周围环境如果不针对这种内在的冲动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教育,其本身的能量就会出现迟缓、停滞,最后消磨殆尽;第三,人的创造性,蒙台梭利认为个体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尊重其创造本能,并不断发挥、提升各种创造能力的过程;第四,协助孩子发展,个体的成长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成年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权威性去指导孩子的发展,将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的状态,而蒙台梭利认为,在幼儿教育中,外界只应该起到协助的作用,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潜能的前提下,才能够帮助其在实践中找到自我的发展方向;第五,良好的环境,在儿童的眼中,环境并不是各种因素冰冷、单调的组合,而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够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并逐渐排除成长中的不良影响,实现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良好个性养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利用蒙台梭利教育调整幼儿的负面情绪
一些幼儿在成长中会陷入到自我价值否定的心理误区,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其他的小朋友,例如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盲目攀比、批评,降低孩子的价值,使其产生自卑情绪。这样的孩子在人际沟通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安全感,甚至离群索居,一味沉浸在自我的负面情绪中。针对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蒙台梭利教育对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混龄的方式,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置在同一个环境中,在集体中为孩子创造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在区角活动中,根据对孩子的观察,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让其在擅长的活动中逐渐获得自信,并在与其他幼儿的沟通中提高自我认识;注重对孩子的激励,在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退到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进行观察,分析其在参加游戏中的心理变化,并在指导中用温和的语言和方式引导其逐渐突破自我,慢慢地走出自卑的阴影。
2.利用蒙台梭利教育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情感认知发展不健全,思考问题的时候缺乏逻辑性,开展活动的时候盲目无序,虎头蛇尾,在遇到阻碍的时候心浮气躁,甚至与他人产生误会冲突。针对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利用蒙台梭利教育对孩子的粗心、浮躁等不良心理倾向进行纠正,提高孩子的秩序性,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与行为习惯。例如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对教室里的家具、教具以及衣物等进行规范摆放,并根据一日生活的秩序引导孩子记住自己生活、学习用品的位置,将用过的物品恢复原样;提高时间观念,利用规律的作息安排,强化幼儿对秩序性的体会。当然,秩序性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机械僵化,在蒙氏教室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能够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能够集中精神参与其中,从而释放其内心的能量,并实践中发展心智,提高自制能力。
3.利用蒙台梭利教育纠正幼儿的不良个性
在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结构非常普遍,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的宠溺和爱护使得这些孩子在过度迁就,过分纵容中形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例如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固执,对于自己的意愿,不论是否合理,一定要想尽办法达成,一但事与愿违,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不止、甚至打骂家长等恶劣行为。针对这种不良个性,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利用蒙台梭利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个性塑造平台。例如在教室中,教具的个数是有限的,如果想获得自己操作的机会,就应该耐心等待;再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投放便于合作的材料,让孩子在合作游戏中认识到他人的作用,并能够在冲突矛盾中自觉考虑他人感受,修正自我错误。在这样的环境引导中,孩子会由于满足的迟滞,而自觉克制任性、固执等不良心理倾向,并逐渐突破自我为中心的局限,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
4.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改善幼儿与家长的关系
幼儿在成长中对家长的依赖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幼儿在拓展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例如在进入到幼儿园之后,依然对家长有着强烈的依赖,则会影响其自主性的发展,如近几年社会中经常被提及的“妈宝”就是这一类孩子成长后的写照,即对家长的过分依赖,使得其一旦脱离了家长的帮助则难以独立做出决定。针对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利用蒙台梭利教育,对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进行适度的纠正,避免这种过分依赖的情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限延长,让孩子获得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例如孩子在初入幼儿园后会对环境产生不适,这时教师应注重对环境的设计,强调真实、自然、安全与美感,让孩子产生家的意识,激发其归属感;在混龄活动中,与年龄较大的孩子建立情感,降低度家长的依赖,让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逐渐发展,蒙台梭利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尤其是它在调适幼儿不良心理,塑造幼儿良好个性方面体现出的有效性。当然对于蒙氏教育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实践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玲.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39-40.
[2]刘宏弘.蒙台梭利教育与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