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瓜子壳“绘”成《清明上河图》
2018-08-10陌菲
陌菲
65岁的刘宝翠,因为最近制作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粘贴画,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这幅13米长的完整《清明上河图》,每处人和物都层次分明,动感十足。一个普通的退休大妈,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
刘宝翠年轻时,就特别擅长各种手工,后来她渐渐喜欢上粘贴画,从各种简单的布贴画,到后来一些比较精细的谷贴画,刘宝翠的色彩层次感渐渐越来越好。
刘宝翠的老伴韩大爷有个爱好,就是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嗑瓜子,家里瓜子壳太多,常常让刘宝翠苦恼不已。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幅立体的腊梅果壳贴画介绍,所有的梅花全部用开心果的壳粘贴而成,果壳天然卷曲的形状让那些梅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刘宝翠被深深震撼,她暗暗思量,自己也一定要制作一幅好的作品。
再次看到瓜子壳时,刘宝翠有了一個大胆的想法:把这些壳用来粘贴一幅画,岂不是变废为宝的好主意?
韩大爷听了刘宝翠的想法笑得前仰后合:“瓜子壳做画?哈哈哈……我看你是闲疯了吧?”刘宝翠翻个白眼:“你个糟老头就知道吃吃吃,看我做一幅漂亮的画气死你!”
刘宝翠决定做自己最喜欢的《清明上河图》。她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时才知道,瓜子壳一般要和麦秆一起使用才能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她很快去乡下的姑姑家找了一捆麦秆。
刘宝翠开始做实验,她把瓜子壳洗干净晒干后,一颗一颗地慢慢用胶水粘上去。贴完一只鸟,定睛一看,哎哟,这都什么玩意儿啊?灰扑扑的一片,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那是一只鸟。刘宝翠又开始查资料,才发现自己原来忽略了几个重要步骤。她再次将清洗好的瓜子壳按颜色的深浅分成若干袋,并把它们从浅到深编上号,再根据画上颜色的浓淡一颗颗粘贴上去,这次看起来层次分明多了。但细心的刘宝翠发现接头的地方总有一些缝隙,因为衔接不好让画面丧失了很多立体感。这次她把分好颜色的壳按照衔接的幅度进行修剪,边修剪边粘贴,终于大功告成,刘宝翠做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鸟。
心里有了底,刘宝翠开始计算原材料,精心准备。把所有的瓜子壳都分别标上编号后,她又把麦秆一步步加工成需要的大小。通过一系列的初剪、分色、防腐、熨烫、精修剪,光是原材料的准备,刘宝翠就整整用了3个月。
有了上次的经验,刘宝翠信心满满地开始了画的制作。但是她很快发现麦秆的粘贴和瓜子壳有些区别,如果也一根一根地粘贴,很多立体的造型展示不出来,效果大打折扣。她再次查阅资料,却毫无收获。晚上,小孙子从幼儿园带回了一幅毛线粘贴画,刘宝翠摸摸孙子的头,笑着问:“宝贝的画好漂亮呀,教奶奶做一个好不好?”小孙子喜笑颜开地告诉刘宝翠,要先把毛线做成一朵小花,然后粘贴上去。做好贴上去?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刘宝翠顿时豁然开朗。
随着局部一点点的雏形慢慢展现出来,刘宝翠更加有干劲了,她几乎放弃了所有其它娱乐,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幅巨画的制作中。两年后,这幅长篇巨制终于完工,一展出就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市领导也专程过来为刘宝翠颁发了一个“老有所为”奖。站在领奖台上,刘宝翠笑着说:“今天我要感谢我的老伴,如果没有他的打击,可能我还真坚持不下来呢!”
更多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