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大学汪琼:MOOC 用于教师培训的可行性验证

2018-08-10汪琼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培训课程

MOOC用于教师培训独特之处

中国教师教育MOOC项目于2015年10月15日启动。MOOC用于教师培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之处。

第一,学员“卷入感”强烈。MOOC的教学视频为3~10分钟,通过教、练、测、讨论到考,全身心的投入,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习机会均等。推出MOOC课程基于两个动机。一个动机是想减少培训效果层层衰减的现象。另一个动机是,解决培训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例如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想学习,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一般是骨干教师出去接受培训。而MOOC实现了学习的平等获取。

第三,自主选择,学习气氛浓郁。

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交流,取长补短,建立学术领导力。同时,MOOC推动产生更多的自发COP(实践共同体)。培训期间,本来想在课程平台按每期的顺序把它变成定时交流的实践共同体。后来发现,很多老师已经习惯用QQ群、微信群,并自发地围绕课程组织的QQ群和微信群。

目前,考虑能否把课程做成“通吃”的,所谓“通吃”是希望各个学科的人、各个学段的人也都能参与进来,促进他们的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

根据前七期课程的数据来看,发现重复学习者中,有的报了两次,有的三次甚至有人报了四期课程。从重复学习者的年龄来看,基本是30岁到40岁的人,可以假设这一区间是学校的骨干,需要理论武装,为实践做一些提升,所以他对我们的课程有更多的需求。

其实,有很多人是连续注册的,大部分人属于没有拿到优秀,或者没有及格,再学一期达到及格的情况,所以出现两极分化的成绩特别明显,但是这是合理的,因为老学员很忙,每次学一点更符合其规律。

对象的特征会影响到教学设计。2013年,MOOC把大学整学期的课程搬上MOOC,结课率相对低。但是,其中有的将课变成两段或者三段来讲授,结课率很高。考虑到老师得面临很多教学周期的变化,项目开设课程的时候,将课程设计为五周到七周。

在任务的设计上,第三周“掉队”的人最多,这一点和国外的研究结果一样,第二周、第三周开始辍学率提升了。所以,希望第一周是简单的熟悉平台,第二周在找节奏,第三周基本开始学内容。但是还要考虑第三周的难度,最后发现,教学课程设计不能是正态分布难度,而应该是到最后达到顶峰,到了第四周,学员觉得难了,到第五周咬咬牙坚持了,因为虽然觉得很难,一看已经投入了很长时间,也就坚持到结业了。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得到一个体会,课程设计要做基础性的东西、核心的方法、典型的案例,但是更多的是要鼓励老师带入他们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经验。项目设计中安排很多讨论,因为成人培训的特点是,他们有很多经验,你必须让他们说话,才能对课程产生联系,觉得在课程中有他们的位置,不只是一个被培训的学员。

所以,总之,MOOC用于教师培训的关键要点是讲座适合获取新思想、新想法、新知识,听者的状态是吸收、欣赏、评判。课程需要学员动脑、动心、动手,达到80%~100%掌握。时间方面,教师都很忙,能够承诺参与培训的时间不能长,完成的作业任务需循序渐进,一般想学“真的是我需要的”内容。教师更关心“在实践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教师愿分享“对于这种情况,我是这么做的”,教师更希望“课程老师告诉我这么做为什么成功,那么做为什么失败。”

教师培训MOOC值得研究的问题

团队要研究MOOC的视频制作,包括视频过程中的认知负载、师生互动等。

第一,创新技术研究:课程制作技术研发。

第二,创新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的创新方式。

MOOC真的没有师生交互吗?不是,团队把师生交互给分解了,而分解之后,可以从容地完成师生交互,符合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型。这也是需要采集研究推广的教学设计。

当把知识用一种故事的方式或者情景的方式呈现后,学员才更容易将案例与情景和知识结合起来。

此外,做MOOC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设计学生体验,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递,还要考虑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内容中将它解决掉。类似于视频中插入提问,来提高交互性的做法。

第三,MOOC教学设计方法论研究:认知负载角度。

教学设计中间,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是关于内容的结构和重构的问题,学生不具备学科的知识图谱,所以课程设计得打碎知识点,让他的脑海里还原或重构出来想要呈现的图形,这是一种很大的挑战。经过实践,发现可以向电影界的故事和情景表现方法学习。当把知识用一种故事的方式或者情景的方式呈现后,学员才有可能将案例与情景和知识绑定。而且,从教学团队来看,有些设计是可以帮助学员来解决学习管理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包括和课程相关的信息素养提升。

第四,MOOC教学设计方法论:动机理论视角。

例如,设计时需考虑到学生可见的进步、问题驱动、有兴趣、有点挑战、提供工作相关的例子、帮助得高分、测验解释中给予反馈、测验与教学目标吻合等需求。

团队在实践中研究重复的学生来干什么,他们重复来的目的是什么。重点研究第一次来就及格,甚至拿到优秀的学员,为什么他还会来的原因。

后来,根据数据发现学员来得比较多的原因,一是重复看理论。二是有些技术操作刚开始跟着学会了,但是脱了教程之后就不太会了。

研究这些学生的学习特质,发现这些学生,他们显示出比较强的自我调节特征和特点。最后的成绩通常比同期学生成绩要高。

现在团队采用一个项目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并提出很多研究问题,而这个研究问题,来自对底层数据的提取。

所以,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MOOC确实可以解决重复资源建设、资源地区不均衡,甚至减少培训管理的负担,但是,MOOC用于教师培训也面临挑战,主要是习惯冲突。

传统学习习惯包括各种同质分享、一次性机遇、从头学到尾、成绩挂帅、向老师学习等。MOOC学习习惯包括自我学习为主、资源不只是在课程中、提倡融合碰撞、多次学习、挑感兴趣的学、学一点用一点、向老师和同学学习。例如,学员应该提前知道一些基本知识的概念。因为,MOOC往往只是用案例的方法给大家探讨研究的平台,其他的知识可以在网上找到概念,而如果学生只是在课本里找就影响学习效果,这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研究与实践反思

在实践的过程中,MOOC可以解决教师培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培训资源重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地区不均衡;教师存在重复被培训、过度培训情况;早先的部分网络远程培训课程以观看讲座为主,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培训占去了教师的寒暑假,让教师终年疲惫不堪等。

使用MOOC进行教师培训的多种模式,包括完全MOOC培训;基本知识采用MOOC+线下练习+线下考试;基本知识来自MOOC+线下实践+教研员点拨;以面授为主,以MOOC课程为辅助资源。

总之,MOOC用于教师培训的现状是,有一批愿意受苦受累改变现状的教师,呼唤更多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资源上线,需要线上线下的活动结合、需要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教学相长,从而增进对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认识(基于研究)。MOOC在滚动中完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培训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秋明月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