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社区基金 促进社区共治
2018-08-10杨雯杨炜莉
文 杨雯 杨炜莉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对群众的服务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石桥社区创立浙江省首个社区发展基金会,通过开发形式多样的项目,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项目促活动,以活动促发展,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社区发展基金会的运作方式
石桥社区发展基金会是在探索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由石桥经济合作社发起并出资200万元,于2015年2月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以社区公众需求为导向,项目邀请社区居民和高校专家共同参与、实施认证,从提出到最后实施经过征集—遴选—初选—评估—优化—决策等多个环节,服务内容涵盖社区救助、公共便民、基层治理三大类,共14个子项目,总投入经费近700万元。
立足居民需求,开展社区救助。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开展探访关怀“勿忘我”大病救助计划、每周二上午受理居民医保补助、对残疾居民给予政府扶持和救助、公益援助等阳光助残项目,不断推进社区救助工作。
立足关爱共享,开展公共便民。实施以建立互动养老为延伸的大服务体系“福照夕阳”计划,以维系小区道路通畅、停车有序、出行便利为核心的“一路通”识别系统,以改变居民生活服务方式为主旨的“纸要你”设备,以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为出发点的“福二代”设备,以让居民享受更好公共文化服务的“鹊桥荟”平台,以关爱儿童为目的的“亲水体验”等公共便民项目,提升社区人文素养,增强小区家庭能力建设,达到“社群关爱、资源共享”的目标。
立足公益服务,开展基层治理。依托“智慧金管家”“食者无忧”“红袖章”“悦学堂”等项目和工程,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资源型服务,推动“关爱型”社区建设,在12个小区开展交通管理、安全防护、治安巡防、食品安全、文化讲堂等公益服务,营造居民之间互动、互助、互相的氛围。
社区发展基金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分担政府压力。基金会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投入机制,通过公益创投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基金会设立项目。以项目化运作对接居民需求,使居民自治部分经费由基金会予以保障,实施的项目中有传统公益金的困难救助、阳光助残等服务项目,项目吸收了移动互联网O2O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分担了政府财政压力,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的新模式。
促进良性互动。基金会项目以居民实际需求入手,从最基本的环境改善入手,满足居民基本的需求后,让居民在认识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由于整体环境的提升,位于石祥路的新华SOHO工场从之前的档次低、质量差的老工业园区一跃成为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引进70余家企业入驻,日租赁收入跟着翻一番。园区经济效益提升,间接提高经合社股民收入,很多居民从最初的对基金会不认同到现在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甚至还有许多居民愿意走出家门,关心社区,融入社区,成为社区志愿者,加入到社区治理队伍中,形成社区治理中的永续动力。
提升治理水平。石桥社区共1.8平方公里,常住户口近3200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2.1万人左右,是户籍人口近7倍,通过社区自治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尤为重要。基金会通过小区硬件条件提升,居民志愿者队伍培养,不断提升社区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人口流动性逐年减少,综合办证率显著提高,小区案发率明显下降,居民满意度逐年提高。
社区发展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法国学者博德认为,社区基金会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社区领导者。应该把社区自身、居民个体和外界资源整合起来,产生一种显著的、共享的、持续性的影响来解决社区面临的挑战,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就我国社区治理而言,社区基金会应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基金会要运用多种手段,为自己赋能,有效吸引社会各界投资,采用“购买服务”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发展。其次,建立通畅的信息平台,帮助社区基金会提高透明度,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第三,给予社区基金会更多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使它们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也能开展好维持自身发展的非营利性的业务,做到自给自足。第四,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激发社会团体、协会、志愿者、公益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民众诉求、承担社会责任、联络沟通信息方面的作用,进而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