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018-08-09李娥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课文过程

李娥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填鸭子,满堂灌,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就成为教学过程中值得探讨的课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能够极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采取预习、问题意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习惯成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让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实践证明,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每上新课前,都应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做到一边读一边画出不懂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然后,在上新课时,抽查预习情况,或提问,或检查课本,看看他们有没有注解?有没有提出问题?有没有按教师要求做好预习。通過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知道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重点和难点,以及要求掌握的知识,能使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2. 逐步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会引起学生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例如:在上《巨人和孩子》这一课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与课文主题没多大相关的问题:这个巨人去朋友家串门,怎么一住就是七年这么久?他朋友招待他这么久不烦吗?对于这个问题,就不能忽略过去,而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了对童话这个问题的讨论,从而再次了解了何为童话以及童话中是允许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教师要巧妙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安排,巧妙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学习问题,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合作学习

课堂上应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和成就感。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例如: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某一小说人物性格发展,最终结局,以及哪些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体现起到的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有感情的朗读,它更犹如一味“兴奋剂”,往往能起到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作用。所以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很重视朗读。或个人朗读,或小组比赛朗读,或全班齐读。

②不定期开展故事会

初中课文有不少单元是童话、小说,如能借助开展故事会的契机,把这些单元的课文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进行复述故事的比赛,然后进行评比、点评。这样,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记忆,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1. 讲究教学艺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颜察色,掌握学生的听课情绪,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如讲课声调的抑扬顿挫、主要内容板书、突然沉默、大声提问等;当学生出现困倦时,也可以说个笑话或有趣的小故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的,可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此外,教师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如穿着大方入时,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等。

2. 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尽可能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起友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这对教学无疑有促进作用。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要求,以便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当然,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样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课文过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