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元思维解数学问题

2018-08-09黎达家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毛绒解决问题题目

黎达家

不少同学对于学数学,怕的是解决问题,见到题目时,基本上脑中一片空白,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用多元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就是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是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及时用符合实际的新方法、新方案、新的观点来解决数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指引条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去思考、去解剖问题。

比如:一个玩具厂计划做一个毛绒兔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技术改进,每个可节约0.2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可以多做几个毛绒兔?

按照题目的叙述,通常按这样的思路来想:有多少材料→实际每个毛绒兔用多少材料→实际可以制多少个→可以多制多少个。这道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可以先这样想,按原计划制180个的毛绒兔材料,一共节省多少钱,这些节省而制成,就是多毛绒兔个数。

像这样问题往往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去分析。并且又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比较,综合与归纳。既明确了解题思路,又开阔了学生的思野,最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向性与灵活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把问题表达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并进行高度概括,从而达到目的。 比如对于数学中的一些的习题,我们要充分认真分析题中关系,和找出他们间内在联系,在多层次的联系中,达到开挖学生思维的深度的目的。

例如,相遇问题的文字题。甲每小时骑自行车20千米,乙每小时骑电动车30千米,两人同时从相距110千米的地方出发,经过2小时,两人相隔多远?这种题目条件不明确,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种是,同时相对出发:100-(20+30)×1.5=25千米。第二种是相背而行,100+(20+30)×1.5=175千米;第三种是同一地点同时出发,(30-20)×1.5=15千米。通过一些不同角度的题目,加深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深刻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这些问题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规律,能从多方面,多种联系理解来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以解决数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趣味性

托尔期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趣味性是培养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正如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燃智慧的火花,是研究知识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渗入同的趣味性思维的培养元素,从而进一步深挖教材的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创造有趣的思维方式。就是在难度较大的问题思维中,都能借助直觉与顿悟找到成功,解决问题中既有难度、又有趣味。这样一来,“愉快的教育”也寓在其中。使学生乐学易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用于生活中,生活中又有许许多多的趣文趣事,把这些有趣的方法与例子 ,用于数学的教学之中,从而为教学而服务的思维培养。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在老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学生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的思考问题。尤其是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多渠道的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层次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从而找出其中的最佳方法,以达到捷径的简单方案。

例如,有一道这样题:“甲和乙两人同样糊一批纸盒,甲每天糊36个,只要3天就可完成,乙要4天完成,乙比甲每天少糊多少个?

大部分学生的做法是这样:36-36×3÷4=9个。这时,老师引导“谁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呢?”很多学生正在考,其中有一位学生列出:36÷4=9个。这种方法,很多同学都投去不同的目光,并在争论声之中,这位学生说出了理由:假设甲也糊4天,则多糊了36個,而乙正好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两人都糊4天,乙比甲少糊36个,再根据“少糊的总数÷天数=每天少的糊个数”这个关系列出算式:36÷4=9个,你说他这种方法是比第一种解法要简捷的多吗。

通过以上几种情况训练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多方法得以拓展,既锻炼了思考问题的灵活性。也发展和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那么解决问题就可以简捷高效了。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毛绒解决问题题目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疫情下的毛绒产品 口罩收纳毛绒三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我的毛绒小熊
夏志文 他以土豆、毛绒、思维与奔跑搏击贫困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