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2018-08-09林色章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圆点美术课美术

林色章

美术教师作为小学课堂的舵手,必须在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情况之后,带动小学生对于美术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养成美术素养。美术教师只要能够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去进行美术课的教学,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小学美术课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作用是用以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小学生探索欲望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教学情景的还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搭建非常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小学生们体会到美术所独有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情感投入。长期坚持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会最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久而久之会把这种学习兴趣带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当中,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比如在讲授《色彩的对比》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利用颜料为学生展现色彩的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在他们深入了解了三原色的基础之上,再做一个有关三原色的互动小游戏,让学生将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两两组合,并仔细观察每种组合下颜色发生的变化。根据颜色变化这一动态的显示过程,学生们很快就会观察到两种不同的三原色组合能在一起就能够生成一种新的颜色。这种新颜色的出现能够引起学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开启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个时候美术教师再伴以相关知识原理的讲解,教学效果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2. 挖掘学生的美术探究潜能

小学课堂是开放式的课堂,而美术课又因其独特性较之其他的课程更为开放。所以,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应采取科学、良好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美术探究方面的潜能。而在众多的美术教学方法里,以小组团队合作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自学,并最终做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终极目标。

比如在讲授《神奇的小圆点》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最好以5人一组。向学生说明对绘画作业的内容、形式没有限制,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所有学生都完成自己作品之后,引导学生们寻找小圆点组合的知识点,感受小圆点的独特性。当然,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美术教师也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管控。在上述学习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比如可以问“小圆点在松散与密集的不同分布情况之下所呈现的感觉是否一致?”“小圆点在有规律运行与无规则运行时所呈现的运行轨迹是否相同?”等。总之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要与教师的适当引导相结合,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小学美术课的学习效率。

3. 用课后作业来辅助教学

课后家庭作业是日常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业既能对课堂教学做重要补充,又是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最优方式之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小学美术作业也以绘画为主,这种形式的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作用,但如果从更加专业的艺术角度考虑,却几乎无法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所以,在小學美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既要保留传统作业的优点,又要寻求更为多元化的新作业形式,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讲授《邮票的艺术》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布置多元化的家庭作业。这节课的作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引导学生思考邮票的组成、一般色彩和图案;第二是启发学生进行邮票的设计与制作;第三是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邮票作业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种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邮票知识的认知,并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又如在讲授《想象的风景》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连续一周记录日记,鼓励学生用图画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绘画日记更符合小学生的大脑发育特点和心理特征,也更能使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而美术教师在批改小学生课后的过程里,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如此多元化的课后作业能够使小学美术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小圆点美术课美术
小圆点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巧遇铅笔博士
数字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