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华诗教”课程的设置及推动

2018-08-09陈理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诗教每学期古诗

陈理

一、缘起及问题

中华民族“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在中国古代,有着类似宗教培养人的作用。自孔子肇始,将《诗》作为儒家五经之首教育弟子,指出“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礼记·经解第二十六》)意即《诗》教具备培养人的精神气质与传播智慧的作用,后因诗歌创作的繁盛,《诗》教扩展为“诗教”。当今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许多学者教师呼吁重建诗教传统,让诗教进校园。

其实,中小学校从来也是有教诗的,只是与“诗教”相去甚远。语文老师教古诗多关注的是语言和文字,因为考试要考古诗默写,所以教学的重点就落在背诵默写上,甚至连品读诗歌的情韵之美都放弃了。而传统“诗教”,兼具文学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功能,尤重人格培养。此外,教材中古诗较少,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例,九年约160首古诗词,小学一至五年级每学期只有5首左右,错失了孩子12岁前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

“诗教”走进校园可谓障碍重重,必须得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策划。

二、目标与结构

当代校园诗教,应对传统诗教有所继承与发扬。“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朱子辉教授主编的《中华诗教》一书,即以“人与天地”“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来进行编排架构,也体现了重人的品格塑造的价值取向。

教育部审定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也是以人文主题来组元编撰的,因为有共同的育人目标,我们主张校园中华诗教课程可以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由语文教师执教,每周抽取一独立诗教课时,每月一主题(含4课时)。主题的选择可由“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母题中生发出一些小主题,并可适当配合相应语文教材单元选题与选文,此外每学期以一著名诗人为主题设置单元,让学生能知人论诗,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个性性情,有助于對诗歌的深度理解,获得更多的感悟启迪。

三、教学与评价

要达到以诗潜移默化地提升素养、修养心性的目的,是需要学生有大量古诗词积累的。诗教课程每周一节,但许多老师善于用零碎时间组织孩子听背古诗。特级教师韩兴娥用古诗词录音作为上课铃声,一个星期就能将200首古诗放三遍,学生听得多了,自然成诵。古诗韵律操也是一种让小学生轻松快乐积累古诗的好办法,节奏加动作,既帮助记忆又有助理解,当然还可以健身。让孩子学习吟唱古诗也有诸多好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孩子,记性好但悟性弱,学习古诗词应以多样有趣的形式促进其记诵为主,少品析讲解。

我们的主题诗教课有两种基本类型:涵泳品创课型与主题诗会课型。孩子年龄越大,要求每学期积累古诗的量反而可以相应减少,而应该多运用“涵泳”方式学习诗歌。“涵泳”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应沉潜其中,细细玩味。在“涵泳品创课型”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反复吟咏诗歌,联系背景探究字里行间意味,获得审美感受与人生思考,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如创演诗歌、创评诗歌、创作诗歌等。每单元的最后一次课,可开展主题诗会,营造氛围,主要以吟唱诵读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还可以将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诗教中,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被普遍使用,我们还将古诗韵律操制作成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孩子在家可以对照练习。学校印发的经典吟诵手册每首诗都配上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听到诗歌的吟诵示范。

如何评价也是诗教能否在义务教育学校扎根的重要因素。学校根据诗教课程阶段内容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考评。虽然诗教的终级目标是落在素养提升、品格塑造上,但需通过诗词的积累、理解、运用来达成,因此考评重点就放在诗词记诵及理解运用水平上。除了语文卷面测试可以设题这种传统考评方式外,更可以采取一些能激发兴趣的活动考评方式。笔者所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一二年级采用的是游园会中以游戏摘星方式来评价;小学三年级以上每个年级每学期一场“诗词大会”,既是对班级诗词教学成果的检视,也是一场传播中华诗词文化的盛会。

诗教的师资力量主要是语文老师,但当代语文老师的学习生涯中正好是最缺乏诗教的,在古典文学修养方面普遍缺失,古诗词积累可能尚不如学生,更缺乏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使古诗词教学常停留在字词、句意的解释层面上,原本优美和谐的古典诗词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因此,学校要推动诗教,要大力加强对教师古典文学素养的培育,开设诗教师资培训系列课程,让教师本身儒雅的气质言谈,也成为课程资源。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诗教每学期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