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尝试

2018-08-09谢春慧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谢春慧

摘 要:本文在教师充分理解发散性思维本质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试图探索出一条有效甚至高效地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实践之路,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对已有的信息重新进行组织,探求新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性思维是以思维的中心向外辐射,多方向、多角度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形成多样性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多感观性等特点。

一、单词组句子,句子构网络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是思维表达的载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单词,让学生根据这个单词组成句子。若干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即可形成以中心单词为核心向四周发散的网状结构。这就是学生们思维发散的结果。

如:老师给出read books这个词组,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I组句子,最后六年级的学生反馈的部分结果是这样的。(如图1)

从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有的学生从已学过的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四个时态的角度组句子;有的学生结合want to, like等词的用法组句子;有的学生从肯定句的角度组句子;有的学生从否定句的角度组句子;还有的学生从read books这个词组发散出read English/story/…books等词组并组成了若干个句子。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

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跳跃的,我们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巧用引导式提问,引发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Brainstorm)即一群人围绕一个中心话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自由的交流或讨论,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引发头脑风暴。

例如:对于刚刚学习英语没多久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当教师呈现一张猴子的图片时,学生们大都只会说出“Its a monkey.”这个句子。但是如果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式提问,学生们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会对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做更多的描述,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发散、更开阔。教师可以这样提问:Whats this? What color is it? Is it thi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nkeys tail? Is it long or short? What kinds of fruits does the monkey like? 等等。教师通过这样引导式的提问,从一张图片中,学生们就可以得出以下信息:Its a monkey. Its brown. It is very thin. It has a long tail. It has a small head and big eyes… 这些信息的获得是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的结果。

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善于提出有效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固定思维,让学生发现更多更有趣的内容。在这过程中,教师就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引导我们的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索,去表达。

三、善用关键词,串出精彩故事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量和一些简单的句子表达时,教师可以尝试给出学生若干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单词,让学生们根据所给单词充分发挥想象,用已有知识将所给的单词串在一起形成故事。

例如: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呈现了book, hot, car, fish四个单词,让学生们将这四个单词串在一起编出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I planned to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But it was too hot. So I went to the library and read a book. I went there by car. 另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It was so hot outside. So 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Because there were air-conditioners in it. At last I bought a book about fish and a toy car.

由此看出,简单的四个单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思考的方向不同,编出的故事也是不一样的。而想象正是思维发散的一种体现。

四、绘制思维导图,引导思维发散

思维导图是由美国大卫.海勒提出的,它的英文是Thinking Map。它用最直观的线、图形记录的方法将抽象的思维描述出来,是表达分散性思维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将主题关键字与图像、颜色、文字等建立记忆链接,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能将思维扩散至中心主题相关的若干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延伸,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有利于发散学生的英语思维,获取较为全面的语言知识。

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季节、月份时,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如图2)

以spring为例,学生们的思维过程大致是这样的: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Spring is the first season. It is from March to May. It is “green”. You can see green trees and green grass everywhere. Its warm in spring. Sometimes it is rainy…教師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引导学生向下一层分支进行分散。

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思维的一种途径,可以运用于小学英语的单词、对话、阅读、作文等教学板块,也可用于复习课。它通过思维的发散,将中心话题辐射至多个层次和角度。这有助于学生们将语言信息图像化,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活用教材,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我们头脑中一些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一个新的思路或者方向去思考或探索问题的过程。它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性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例如:在四年级的一节介词复习课中,老师出示了一张Bens new school的平面图,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每一个场室的位置。Where is the library ? It is . 刚开始学生们仅仅用一个介词in front of回答,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不同的参照物慢慢引导他们用更多的介词来表达它的位置。

Its behind the playground.

Its between the swimming pool and the music room.

Its next to the swimming pool.

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学生们很兴奋,纷纷说出每一个场室的位置。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9,第311-318页。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版,第2页。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第310-317页。

网络文章类

[1]张慧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0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JB201003024.htm..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