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玩边写,愉快的作文教学

2018-08-09邓秋雁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作文课习作作文

邓秋雁

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为了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应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迫在习作中生搬硬造,也能挤出那么一点文字来,用于应付考试也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方法了。这种作文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不会下笔,所写的作文语言空洞,不善于表达,不会创新。于是就出现每次写好人好事的文章就只有扶老奶奶过马路;每次写父母的爱就只有生病被母亲送去医院;每次写同学友情就只剩下让伞了。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单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为了获取高分,缺乏了真实的行为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倒不像是习作,更像是“无病呻吟”。记得我去年接手班级学生的学期初,为了了解班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一节作文课进行了一次作文练习,我没有给出固定的题目,也不限题材,就写一篇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会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作品。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在规定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即使寥寥几个完成的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也是记流水账,毫无生动可言。我万万没想到,这么好写的作文,学生怎么就无法完成了呢?于是,我在班中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结果学生给出的理由是:不喜欢写,不知道写什么,还有就是老师没定题目,没列提纲,没有范文作为参考,写不了。听了学生的反应,我更吃惊了:难道不定题目就写不了?难道不出提纲,没有范文参照就写不出?是不是由于教师长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限制,让学生已经不愿意自己独立习作了?

二、改变的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接近于生活。其实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体验的事情还有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已。因而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细心发掘身边的事物,多于听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乐于动笔来写写。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又难于实现以上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条件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

作文是什么?我在这里打个比方:作文就像是给自己心灵打开的一扇窗户,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见闻,感情和见识。而小学生的作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练习写写自己所看、所听、所感、所想,不拘于形式,不限规格,只要学生能写、乐写就行了。

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我们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告诉学生,作文不难,其实就是用语言来把自己平时的见闻,想法,观点表达出来,尽量消除学生们对作文厌烦、害怕的情绪。学生的心态放轻松了,对作文不排斥了,他们才愿意接受作文的训练,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习作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从而对作文产生好感,产生趣味。

2. 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一拿起笔头就疼,他们不知道要写什么,有何内容可写,如何去写。这是因为平时学生观察事物,留心周围的事物往往都比较粗略,难以发现写作的材料。语文老师是学生写作最佳的引导者,如何培养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呢?我认为应该创作一定的条件去引导学生寻找素材,而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

3. 激发孩子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其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动力。我们在作文课上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这个兴奋点,使学生在每次上作文课时都能趣味盎然,跃跃欲试。作文一定是“个性化的”,最重要的是创意和思想,要包容学生,不束缚他们,才能产生真正的奇思妙想,才能妙笔生花。

4.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轻松习作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玩,这是他们的天性,而玩游戏则是他们最喜欢最快乐的事情了,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如果能做到把平时和学生玩的一些游戏融入进去,和作文一起游戏,使学生能在玩中学习写作,作文对他们來说也就成为最简单最平常的事了。因此,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作文课习作作文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