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个别辅导,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2018-08-09何玲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班级

何玲

班主任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学生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应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将原来无意识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活动。作为班主任,利用班级辅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的必要方式,同时更应关注个体差异,对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这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有利于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一、宽容待之,使之乐之

古人云:“使人畏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信之 ;使人信之,不如使人乐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班主任应以博大的胸怀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直接影响和渗透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者,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处世。

两年前新接手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我早有各种耳闻:此班“人才济济”,经常“花样百出”,令老师们颇为伤脑筋。在办公室老师们同情与鼓励的眼神下,我怀着惴惴的心情走进了四(1)班教室,用比较有中气的声音喊道“上课!”并在相互问好中喊了“请坐下!”就在同学们坐下时,一个声音传入我耳中——“请去死!”当时安静的教室一阵哄笑,我却是“平静的”,但也是心潮起伏的。我顿时明白办公室老师那同情的目光含义深刻。约30秒后,我目光扫视了一遍教室,用平静的语调说:“我相信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话,是无心诅咒的。如果下课你有空可以找找我,前提是你有空!”这一天,没人找我,我也没有找那位发出异声的学生,尽管我已经知道他是谁。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早上,我在办公桌上出现一张纸条,用我的红笔压着。上面写着“老师,对不起!”我当天回到课室后有意没再提起此事,只是目光有意无意地停留在他身上几次。从那以后,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类似的接话打岔的声音,那刺耳的全班哄笑声,自然也就消失了。学生们反映,班上课堂安静了许多。

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在茫茫人海中,能与这帮孩子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在我们的宽容中,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能促进班风好转,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二、赏识教育,找到自信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科学地应用赏识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中应用赏识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班级和谐气氛的产生很有帮助。

在班级管理中,发现有一些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所长,觉得在班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从而产生自卑感,这样导致班级气氛不活跃,同学之间不和睦。针对这些学生,我努力做到:

(一)发掘优点,凸显其能

通过班级、学校举办的活动,根据平时对孩子们的观察和了解,根据活动特点鼓励参加。如:班上一孩子特胆小,在班上回答问题都只见其口型,听不到其声音,遇事总说“我不行的。”但我发现他书包整理特别整齐干净,于是我在班委任命时提议让他担任班图书管理员。每天借阅书籍工作繁琐,但他照样管理井井有条,受到同学们的赞赏,在与同学们每天交道中,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有一天下课,我竟然听到他扯着嗓子在催促同学还书呢。期末时,他被同学们一致评选为“老师好帮手”。

(二)同学推荐,以显其才

班上总会有个别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好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是任课老师们感觉头疼的对象,但这些孩子通常胆子大,并时常会和老师说“老师,我不会…”“我不懂…”“我不想…”我知道这是孩子不自信。我除了找其谈话鼓励外,也会通过班级、学校活动为其找到显示能力的地方。如:参加学校运动会,需要一个啦啦队长,我把选择标准定在“男同学,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让同学们推荐,孩子们自然推荐到了那个平时课堂喜欢大嗓门说话,大笑搞课堂气氛的梁身上。在选他当啦啦队长后,他迅速组织了啦啦队,特别在体育节各项拔河比赛中,他带着啦啦队东征西战喊破了喉咙,为我们获得全校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一下他成了班上小名人。接着我又是连续几天的谈话,让他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后来的班干部竞选中,他被同学们推选为宣传委员、大队干事等。那课堂里的大笑声也从此销声匿迹了。

(三)毛遂自荐,以之为傲

对于班上不够自信的孩子,我在开展辩论会、朗诵团、与诗同行、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活动中,加大鼓励机制,私下与其约定:敢于报名,可以多得优秀奖章,可以获得免作業的机会,可以有自己挑同桌的权利等等。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我的鼓励下,我与之私下谈话的4个孩子竟然都给自己争取了一项参与展示表现的机会。

三、平等待之,共同约定

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触到,班主任要真心爱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孩子们的自尊心。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特别要关注表现不尽人意的孩子。他们的转变或许就是班级和谐气氛产生的重要因素。

班上有个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喜欢捏拳尖叫哭闹,如:与同学在教室走路撞到别人,同学说说他,不高兴要捏拳尖叫哭闹;与同学玩耍不按他的意愿来,要捏拳尖叫哭闹;上课前后座位被挤窄了点要捏拳尖叫哭闹;拿了小伙伴的小玩具喜欢不想还,要捏拳尖叫哭闹……总之捏拳哭闹尖叫不论场合时间,这就是他试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了解情况后,我成立“救火小队”来疏散围观同学、通知老师、安抚该同学,等等,同时,我通过多次的谈话安抚并与之拉手约定“有事情请找我,我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该孩子在一次音乐课上与同学发生点小矛盾,当老师和同学们都等着他捏拳尖叫哭闹时,他竟然气冲冲说:“我不和你说了,我找老师去!”他来到办公室,有条有理的说了事情的经过,竟然还说自己也有错误。不到五分钟,他开始多云转晴,十分钟不到,他竟然听从我的建议愿意再回教室上课。从此该孩子的尖叫哭闹声在班上渐渐消失,在本期末被评为“最大进步奖”。课室里可能随时让人感到紧张的气氛慢慢消失了。

所以说,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奖励和建议批评,它会为班级建设开辟新局面,带来新气象。

四、家长参与,共同进步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如果能鼓励、吸引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中来,则可以大大地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教育效果会大大增强。对于在校表现特别的孩子,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家庭情况;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以及老师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对孩子也有更多的了解。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见证者,进一步推动班级建设向有益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家长作为支持者、推动者、监督者,就可以让家长在家进行辅导教育,在家中巩固、再现,在家庭教育下提高,让老师对学生的帮助这种隐性的课程在家庭中得以达到显性的效果,让这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家庭中付诸实践、有形展现。所以,班级建设中也不可忽视发挥家长的作用。

如这学期开学以来,班上一位以往很活跃爱笑甚至有点小调皮的孩子,上课却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有时会在桌子旁发呆,并且经常迟到。我问他原因时,他总说没什么。一次无意从孩子们的聊天中听到该孩子这学期搬家了,没住在学校附近了,搬到另外一个区去了,这孩子每天上学要花一个小时。了解此情况后,我立即找到家长做进一步证实。原来暑假时孩子家里出了点事,家长没有与孩子商量就搬家了,每天让孩子要花两个小时左右时间上下学。孩子学习精力明显跟不上,同时认为父母不重视他了,不爱他了……父母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与想法后,决定每天接送孩子,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路上少耗费一个小时,孩子精神状态也好很多,笑容又回到他脸上了。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能溶化坚冰。”只要我们倾心关注、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设计、耐心辅导,用爱心织就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就能为孩子们撑起一方心理的晴空。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