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声疏识苫心
2018-08-09彭立昭
彭立昭
一方小小天地,几枚黑白棋子,瞬间纵横交错,瞬息刀光剑影……黎明出现,柳暗花明的惊喜。棋之波折,有如人生。30年前一部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风靡中国。电影里的人物原型是一代宗师吴清源。金庸在《历史性的一局棋》里就讲了吴清源初露头角的故事。金庸对当代棋坛奉送了一道道美餐,引无数围棋爱好者“竞折腰”。金庸的《笑傲江湖》妙在琴箫神韵,那幺他的《天龙八部》则妙在棋理玄机。书里写到黄钟公、黑白子等人虽为聪明之人,只因痴于棋艺而淡于世务,故而吃亏上当,最终以悲剧收场,读后颇让人掩卷沉思。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学围棋,五岁5段大有人在。我的孩子是5岁2个月左右学的棋,不是我刻意为之,而是我没有让孩子去学钢琴、美术这些许多小朋友都学的东西,只发展了他唯一的爱好围棋。启蒙阶段,孩子学棋就是家长的事儿、既然是家长的事,就要从自身开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孩子跟老师上课时,他坐前排我坐后排,花了一份钱,两个人上课,收获比别人大一倍。主要是让孩子知道,学棋是大事,连妈妈都要来、其实我根本不懂棋,零基础,但懂得如何学习。
围棋第一课,老师先让大家静坐,让身心由兴奋状况转变为平和状况,然后讲围棋基本术语,讲中国人发明的围棋其实就是一种智力棋类游戏……第二堂课老师才开始教围棋规则:黑先白后,一人一步,落子无悔……可能是学围棋的缘故,在班上他比别的孩子显得老成,团队意识明显强一些,更像“小大人”。
刚学围棋,我扮演的角色多半是“捞鱼”状况,即鼓励他,而不是埋怨,让他在下棋中慢慢找感觉,但也不过度卷入。后来不再陪上课了,回来时我倒是爱问,今天老师又讲什幺了?快给我讲讲,然后我就摆出一副自己想下,独孤求败的样子,让他求着你和他下,这样的学习效率特别高。
周末我常陪孩子去书店,围棋的知识太浩瀚了,有布局、定式、官子、手筋、死活,各种知识可以跳跃着学,所以买了好些书回来。往往我看到他床上有本布局,饭桌上有本手筋,书桌上有本死活,就明显感觉家里的“围棋氛围”越来越浓。从启蒙阶达到业余1段,大概一年半时间。我惊喜地发现,他做事能从多角度去考虑了,一次围棋里有啥的作文,讓我感到惊讶的是他把“围棋里有善良”放在了第一,其后才是规矩、活、中庸、理智二他解释说每一手棋有对,有错,但唯独没有坏。得出的结论是:下围棋的没有坏人,是善良人:下围棋的人难免会做错事,但他至少是个善良人。因为围棋告诉我们,你可以走错.但不可以变坏.
偶尔,看到孩子夜深了还不睡觉,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我要下棋,然后拿出他的宝贝围棋书,选了一本依田纪基的书,打了一个他的偶像吴清源和木谷实的对局。看着孩子那幺认真满足的样子,我的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五年学棋下来,孩子成长为一个业余4段小高手了 孩子在家里凡是回家做题了看书了我都会有奖励,统统记在小本上有积分,用积分可以换礼物或郊游,而更多的活动是带他去北京植物研究所下棋。所里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植物学博士后老乡家的孩子也正在学围棋,以棋会友,让他们体会到比赛的无穷乐趣孩子们下棋,大人们喝茶,观棋不语那场景,真如诗人陆游所写的“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