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档案收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8-09张锡田王琪
张锡田 王琪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地方特色档案的含义及特征,从收集的角度,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方法,对地方特色档案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性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地方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档案文化建设。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收集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observes the meaning and features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archives.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llection problems of local char? acteristic archives, and put forwards reasonable coun? termea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 ment of local archiv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r? chives culture.
Keywords:Local Characteristic Archives; Collec? 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地方特色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对丰富馆藏及档案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较之一般档案,不仅流程与方式不尽相同,而且有更多的难点。关于这一问题,近些年学界有了较多的关注。
笔者以“收集”和“地方特色档案”两个关键词,采用组配检索的方式,在CNKI数据库进行篇名检索,结果显示从1986年至今32年的时间仅仅发表了13篇论文。总体来看,已有文献大多以某个地区作为研究样本,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则立足于新环境,着眼于全国,通过对多地区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反映收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一、地方特色档案的含义及特征
(一)地方特色档案的含义
关于“地方特色档案”定义的讨论,国内档案界观点不一。最早进行概念界定的是李玉春,他认为,地方特色档案指反映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具有地方因素的档案、资料。[1]笔者认为,该定义有两个方面值得商榷,一是地方特色档案泛化,二是将地方因素与地方特色等同。刘国能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地方特色档案的定义,引起档案界强烈反响。他认为,地方特色档案是带有地方独特色彩的档案,并强调档案的原始性及独特的地方区域性。[2]笔者对其持肯定態度,但也认为该定义仍有完善空间。与刘国能的定义相比,夏秀丽认为地方特色档案还应具备民族特色,因此认为地方特色档案是指有区域、历史、文化、经济、民族特色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3]笔者也认为,地方特色档案除了应反映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应体现地方的民族风情。
综上所述,地方特色档案是指在某一地方直接形成的具有特色价值、历史特点或特殊形态,明显反映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的,各类载体的带有独特地方色彩和重大影响力的原始记录或实物。
(二)地方特色档案的特征
1.地方特色鲜明
地方特色鲜明是地方特色档案一个显著特点,应注意区分地方现象和地方特色。地方现象指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现象;地方特色则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突出的差异、个性和风格。[4]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当地色彩,地方特色档案则是其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对当地精神及物质文化起到建设性作用,具有鲜明地方性。以北京延庆方言档案为例,延庆方言吸收多家方言,并结合本地自创形成,有着浓厚延庆特色文化氛围。为此,土生土长的延庆人赵万里编写了《品味延庆话》一书,收录了1600条延庆方言,成为最全面体现延庆特色的方言档案。[5]可见,延庆方言档案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地方特色档案鲜明的地方性反映了一个地区特有的地方文化,而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能够形成馆藏特色,提高其在档案界的影响力,因此地方特色档案收集对档案馆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主体多元
地方特色档案更多来源于民间,通常为形成者直接所有,如上述的《品味延庆话》。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间出现的一些地方特色档案的爱好者与收藏家,他们通过合法的收藏途径,成为地方特色档案的所有者。如潮州民间收藏家李楷瀚,围绕潮汕历史文化,从古玩店、邮币市场、旧书店等多处收集许多档案资料,筛选整理出一套体系完整的潮州特色档案。[6]
3.分布状态和存在形态零散
地方特色档案由于根植于民间,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是实实在在的“原生态”,呈现出档案最原始与自然的状态,它的地理分布和存在形态不符合一般档案的规律,非常零散。目前许多地方特色档案散存于民间,且分布的地理位置不清晰,这种状态给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造成很大不便与困难,因此,需要创新更多的渠道与方式进行收集。
4.相对隐秘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讲究内敛、低调,从而造就了中国人“财不外露”的特性。因此,地方特色档案在所有人手中显得相对隐秘,若不通过深入调查与了解,就很难得知民间个人手中是否藏有以及藏有多少地方特色档案。知晓地方特色档案“庐山真面目”成为收集难点,需要档案部门想办法查清情况,才能做到有效收集。
二、地方特色档案收集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在线调查相关案例,了解到地方特色档案收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收集管理规范操作性有待提升
这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档案产权问题;二是地方特色档案鉴定的问题。一方面,地方特色档案既珍贵又稀少,通常来说所有者不会轻易放弃产权,产权问题是地方特色档案收集最关键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在这方面,现有规范大多没有给出一个明晰方案,因此档案产权如何转移,还需档案部门认真思考。另一方面,相关规范大多缺少地方特色档案的鉴定标准,更多是笼统提及要将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进行收集。由于没有可操作性的鉴定标准,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清楚区分哪些是、哪些不是地方特色档案,收集工作不顺利。
(二)开展收集工作的资金短缺
一方面,由于地方特色档案比较稀少且珍贵,收集所耗费资金必然较多,档案馆大多缺少这方面的经费。2006年,广州市荔湾区档案馆欲收集和保护岭南画派画家黄志坚未完成的书画作品,由于缺少经费,通过荔湾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才筹集到近10万元,最终从所有者手中将档案收集进馆。[7]目前收集经费不足仍是多数档案馆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档案馆的档案收集通常是例行的接收,大多不需要经费,因此档案馆大多没有设置地方特色档案征集专项资金,当需要征集地方特色档案时,才想到要筹集资金。这种应急的做法不利于收集工作的长远发展。如:2015年,甘肃省泰安县档案局由于上级档案部门的要求,需要收集一批地方特色档案,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文联的全力配合,才将本县有名剪纸艺术家的剪纸档案收集进馆。[8]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被动的现状,加强档案馆对地方特色档案收集资金的筹措。
(三)缺少收集地方特色档案的有效办法
许多珍贵的地方特色档案大多散落在民间各地,随着时代变迁以及天灾、战乱等,使得留存下来的地方特色档案越来越少,需要开展抢救性的收集与保护。由于地方特色档案相对隐秘,难以被搜集者发现,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民间开展调查工作,而现有征集方法,如收购、寄存、捐赠等,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难以实现对地方特色档案的有效征集,导致档案馆征集到的地方特色档案较少,不利于地方特色档案的保护。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创新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方式,有针对性、有效地收集地方特色档案。
三、地方特色档案收集的对策
地方特色档案收集不同于一般档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侨批档案作为我国侨乡特有的地方特色档案,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侨批档案的收集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制定有效的收集管理规范
首先,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解决收集过程中的产权问题。档案馆若要从地方特色档案所有者手中收集档案,档案的产权界定和转移是问题的关键。无论是档案产权由档案部门代为管理,还是将档案产权从所有者转移到档案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规范可依。
其次,相关规范应更多地加入地方特色元素,确立地方特色档案的鉴定标准,详尽制定地方特色档案的归档范围。同时,对于是否属于地方特色档案而产生的纠纷,还应建立相应的仲裁机制。
最后,在条件成熟时,制定专门的地方特色档案收集管理办法。在此方面,广东省开了全国先河,2018年3月,广东省正式实施《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针对广东省地方特色档案中的侨批档案进行详细的收集与保护规定,[9]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加强对收集工作的资金筹措与管理
一是政府的资金扶持。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是档案馆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的资金扶持。目前,政府的资金扶持主要体现为一种“救急”。如前所述的广州市荔湾区档案馆,通过政府筹措了近10万元,解决了收集与保护黄志坚书画作品档案的燃眉之急。“救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改变这种状态,将临时变为一种常态,让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二是成立地方特色档案收集专项基金。广东省就侨批档案的收集与保护设立了专门的基金,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成立地方特色档案收集专项基金,可以为档案馆开展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与保护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是通过申报课题,争取政府专项研究经费支持。如五邑大学、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申报的“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课题,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得到60万元研究经费,用于征集、整理和编辑侨批档案。[10]
(三)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收集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收集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实时发布地方特色档案的相关信息,开通地方特色档案申报与登记系统;同时,建立相应的地方特色档案收集微信公众号,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工作。
第二,加强地方特色档案收集队伍建设。一方面,档案部门培养专业骨干,对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进行专门的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在民间招募一批对地方特色档案有兴趣的志愿者,让他们为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起到一个良好的沟通与桥梁作用。此外,与民间档案收藏家紧密联系,建立一种协同机制,共同推动地方特色档案收集保护。如广东省档案馆多次探访收藏家魏金华,与他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魏金华最终捐赠了1606件侨批档案。[11]
第三,查清情况,主动收集。地方特色档案深藏民间,大多不显山露水,需要档案部門采取调研、走访等多种方式,查清情况,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收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收集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
良好的宣传对于增强社会公众的地方特色档案意识、推动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档案部门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工作。
档案部门的常规宣传主要通过媒体、报刊、举办专题展览等方式来进行。广东省档案馆通过主流媒体发表侨批档案宣传文章后,引发公众纷纷捐赠侨批档案,市民陈先生将40多件侨批档案无偿捐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此外,广东省档案馆还举办了侨批档案捐赠者的个人专题档案展,邀请媒体跟踪报道,吸引多人观展,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12]但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仅有常规宣传手段是不够的。
《加强欧洲档案合作行动计划》呼吁档案馆应巩固并扩大跨学科和跨界合作的新领域。[13]加利福尼亚州档案馆通过与谷歌合作,以在线展览方式增加了馆藏档案曝光率,发挥了良好的宣传作用。[14]我国各馆可借鉴欧美的跨界合作模式,与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合作,重点宣传本馆特色以及本土特色档案文化,引起民间重视,鼓励自愿捐赠档案。
最后,采取贴近民间的、更具有亲和力的宣传方式。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关于寻找侨批后人的公告》后,掀起一股“寻访侨批后人”热,民间纷纷提供线索,仅一个多月就寻访到5位侨批或者是批局的后人;[15]还可以将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档案作为旅游地标,如厦门建立了侨批文化广场,并提出将部分场馆改建成侨批微型博物馆,让游客更了解侨批历史。[16]
四、结语
地方特色档案是民间文化与记忆的最好记载,也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对于文化传承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特色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档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要档案部门创新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收集,给地方特色档案收集工作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李玉春.做好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J].辽宁档案,1989(05):20.
[2]刘国能.关于地方特色档案[J].档案工作,1992(12):24-25.
[3]夏秀丽.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J].中国档案, 2017(06):38-39.
[4]陈子丹.建立民族地区特色档案[J].云南社会科学, 1996(3): 59-64.
[5]北京日报.北京延庆出书为1600条方言建“档案”[EB/OL].http://news.sohu.com/20110709/n312884734.shtml.
[6]巩慧.广东:凝聚民间力量珍存社会记忆--广东省档案局(馆)推动国内首家注册登记的民办档案馆成立[J].中国档案,2017(06):17-19.
[7]王恩汉.对国家档案馆抢救和保护艺术家未完成作品的思考[J].中国档案,2009(07):24-25.
[8]秦安县档案局.秦安县档案局征集一批地方特色档案进馆[EB/OL]. http://www.cngsda.net/art/2015/6/ 23/art_56_31925.html.
[9]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EB/OL]. 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802/20180206_751397. html.
[10]五邑大学.五邑大学主持起草的《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今起正式实施[EB/OL]. http://www. wyu.edu.cn/info/1179/21704.htm.
[11][12]张凌,石璐.打造侨批档案系统工程[J].中国档案,2017(04):40-41.
[13]Report on archives in the enlarged Europe? anUnion/Increased archival cooperation in Europe:Action? Plan [EB/OL]. (2014-09-04)[2018-05-13].http://ec.eu? ropa.eu/archivalpolicy/docs/arch/reportarchives_en.pdf
[14]王玉玨,刘佳欣.国外档案馆跨界合作模式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7(02):91-95.
[15]南方日报.广东“寻访侨批后人”热悄然升温[EB/OL]. http : //www. qb.gd.gov.cn/hqwb/201702/t20170223_822867. htm.
[16]台海网.中山路侨批文化广场将于下月完工《厦门侨批》也即将出版[EB/OL].http://www.taihainet.com/ news/xmnews/shms/2017-07-21/2036376.html.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