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书法课设置思考

2018-08-09董娅

科技资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职高专传统文化

董娅

摘 要: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传承着我国上千年的文明。本文主要对我国书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现状进行了讨论分析,并且就高职高专的书法课程设置创新提出了几点思考,旨在优化此类院校的书法课程设置,提高书法课程教学质量,有效结合书法课程教学,加强对高职生以及高专生的德育、智育、审美教育,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书法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基础上,促使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得以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高职高专 书法课程设置 传统文化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b)-0153-02

书法艺术有着上千年的艺术传承与发展,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高职生以及高专生的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书法自觉学习意识,培育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我国书法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1.1 书法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书法课程开设参差不齐

一竖一横、一点一撇,简单的汉字却承载着上千年的文化。中小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其应该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中小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基地,其应该充分认识到书法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进而加强对其的书法教学。但纵观当前中小学的教学态度,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书法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之所在,导致学校的书法课程开设参差不齐。学校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也有待提高,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书法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是零基础。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介绍,90%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书法课,有的学校即便是开设了书法课,但也都是利于形式。书法教育基本已经脱离出中小学教育,学生的写字水平也正在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字迹潦草、错字屡见不鲜等情况十分普遍。

1.2 传统文化普及力度不够、书法文化传承有待提高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其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修养。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制定并且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然而纵观当前社会以及各种类型的学校教学,其大多只是将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一种口号,实际情况是学校对出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仍然不够。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在學习或者是生活中大多依赖于电脑输入法或者是手机输入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动手写字的地方比较少。电脑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产品,其对书法传统文化有很大冲击,需要引起社会以及学校教学的重视。

1.3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当前高职高专学校对书法课程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等方面。部分高职高专学校虽然设置了专门的书法课,但是课时比较少,而且其大多是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教学,缺乏有关历史或者是审美教学等方面的融合教学,更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置书法课程,其大多都是在公共语文课程中有所表现,但实际教学力度也不强。此外,书法课程教学缺乏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是美术专业的教师代教,课程教材等方面也有待完善。

2 关于高职高专书法课程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完善书法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历史、技法、美学三方面理实一体化的公共艺术课程

通过书法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书法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健全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格,促使其成为一个具备较强职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都是一些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比较低,因此,其可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或者是消极心理,缺乏学习的热情。针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完善书法课程设置,有效结合历史、技法以及美学三方面,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公共艺术课程,帮助其健全自身的人格以及综合素养。首先,加强对书法历史的教学。书法经历了近3000年的历史,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不言而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了解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例如颜真卿等,构建一个书法风格史、书法批评史以及书法教育史的“书法史学”模式,加强哲学、文学、历史与书法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学生的书法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书法技法教学。书法能够在几千年文明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其有些自身所特有的艺术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书法技法应用的理论教学,再结合实践操作,通过作品对学生的技法表现以及作品完成过程进行指导与评价,提高学生的书法技法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最后,渗透美学。加强对学生审美方面的教学。从书法到书法艺术,书法之美,不可名状,古往今来的书法作品各具自身的艺术形态,或飘逸、或沉郁、或悲壮、或雄壮,教师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美学素养。

2.2 加强师资力量配置、完善书法课程教学设施

要想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完善课程设置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打造一支具备较强文化修养、书法水平较高以及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团队。学校之前的书法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或者是代为教学的其他专业教师,其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不透彻,书法教学理论以及实际书法能力都有待提高,这样的师资团队无法有效的确保书法课程教学质量。但是随着国家对书法文化的重视,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书法专业,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到研究生再到博士,其具备系统的书法理论知识以及较高书法水平,学校可以将其纳入到自身的书法教师队伍中。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聘请一些社会知名的书法大家,邀请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给学生上课或者是开设讲座,及时的为学生普及书法文化。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书法课程教学设施。随着学校生源的不断增多,传统的书法教学形式,例如用粉笔描、用毛笔沾水在黑板上写以及无法满足学生对书法的学习需求,因此,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幻灯片以及投影仪等,为学生的现代化书法学习提供完善的设备支持。

2.3 创设校园文化、积极弘扬书法文化

为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学校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书法艺术活动,丰富自身的校园文化。比如说学校可以举办“书法作品鉴赏会”、“校园书法比赛”、“书法知识竞答”、“我最喜爱的书法大家分享会”等,为学生的书法艺术学习与较强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法文化的发展中,以此来实现高职高专学生对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由此推动着书法艺术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其也应该在审美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长进。通过完善书法课程设置,加强书法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沈文中.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26-29.

[2] 陈志平.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书法课程的意义及实践探讨[J].书法赏评,2017(1):74-75.

[3] 陈万安.努力实现书法课程的立体化[J].江苏教育,2017(13):78-80.

[4] 闵欣.以书载道 以法育人——谈学校书法课程的建构与落实[J].江苏教育,2017(5):9-12.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职高专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