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集体“饥饿”

2018-08-09沙子

小康 2018年22期
关键词:米开朗琪罗卡夫卡梵高

沙子

“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吃东西……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所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我没有一个铜子,我是裸体了,我感受无数的痛苦……我在悲惨与痛苦中讨生活……我和患难争斗……”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写道,“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工作过,我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

这个可怜的人是个工作狂,罗曼·罗兰在《弥盖朗琪罗传》(傅雷翻译版)里写道,“他要独个子干完一切;建造宫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

其实他出身于贵族,父亲是个法官,家里共兄弟五人,虽然六岁时便没了母亲,但不至于把生活过得如此凄惨。他为了工作忍饥挨饿,节约到穷困的地步,家里人非常为他担心,他父亲写信告诫他:“你生活得十分节省,甚至节省到悲惨的程度……应当避免悲惨、中庸地生活,当心不要缺乏必需的营养,留意自己不要劳作过度……”

读米开朗琪罗的故事,特别容易让人想起小说《饥饿艺术家》。据说病逝前一个月,卡夫卡曾在病榻上艰难地校对这篇小说的清样,并在读完之后“泪流满面”。这部小说充满了卡夫卡式的魅力,主人公就是一位被冠以艺术家之名的人,他把挨餓当作自己的职业,他很自豪,也获得了人们的欣赏,但是日久生厌,他被人忘记了,最后沦落到在马戏团和动物一起为人们表演,而他的魅力还不及一头黑豹,最终他无声死去。这部小说探讨的是卡夫卡作品的永久主题:饥饿使得艺术家找到了人生目标,他为饥饿而表现出崇高和自律,也因忍饥挨饿而献出了生命。将饥饿艺术家和米开朗琪罗放到一起来看,不得不为卡夫卡作品的穿透力惊叹。艺术家们常常因为找不到匹配自己才能的庸常事情而与大众脱离,独自专注于如“饥饿”般烧灼他们性命的艺术之中,永远孤独、完全投入。

曾经,梵高带着他永世的孤独和热情奋笔作画,表达他对世界的热爱。他需要弟弟一直接济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忘记生活的有限性,转而寻找艺术的无限性。和米开朗琪罗、梵高一样,用勤奋工作填补自己一生所有时光的艺术家还有清朝乾隆年间的王子若,他精通医术,善于书法,没有功名,卖字鬻画自谋职业。十四岁时失去父亲,快四十岁时失去母亲、儿子,自己还生病、咳血。如此悲惨遭遇却也没有停止过工作,为了替王相摹刻《砚史》,他把自己所有的生计都停下,专心致志摹刻石砚直至英年早逝。临死之前他在一封信中说:多希望老天给我时日,只要让我把砚台刻完!

这些艺术家有很好的生活技能,但却为了艺术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甚至到了残忍自虐的地步。他们更关注精神世界的表达,而不屑于对现实世界攫取。斯人已去,而他们的艺术之树却能长青,正是因为人们能够从他们的作品里读到智慧,读到崇高,读到敬畏,读到美好,读到生命力最丰盛的故事。卡夫卡的一生,何尝不是以“饥饿”来作为表演的一生。他感觉到人生的悖谬而不断用创作来寻找出路,却始终得不到解脱。

饥饿、贫穷、孤独、不被理解,这是很多艺术家们都经历过的磨难。今天,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事实上,对很多艺术家而言,饥饿、贫穷、孤独、不被理解……这些不也是一种成全吗?

猜你喜欢

米开朗琪罗卡夫卡梵高
《卡夫卡传》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被盗窃的梵高
米开朗琪罗:无奈造假却成名
米开朗琪罗的画中暗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