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不是人生奥秘
2018-08-09杨瀚然
闪闪亮相
我叫杨瀚然,来自广东顺德。“瀚”,字典里说是形容北方的大海,爸爸妈妈希望我像北方的大海一样深沉广阔。我的英文名叫Rocky,老师希望我像大地上的岩石一样坚硬刚强。但是我好像正好相反,总是像大海里的小浪花一样欢脱,又像地上的小石子一样蹦蹦跳跳。深沉和坚硬我做不到,我就是要说就说,要笑就笑,开心地表达自己,因为我就是我。
今天天气很好,不冷不热,又有点儿阳光,正是在外面踢球的好时候。但是我坐在补习班靠窗的座位往下看,小区花园里全是低年级的“小不点儿”,又追又打,好不热闹。问我们大孩子都干嘛去了,还用说吗?都像我一样在上奥数课呗。
今天李老师正在讲“追及问题”:小明和小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小明每分钟160米,小强每分钟140米,若小明在小强前面100米,两人同时出发,小明经过多少分钟和小强第3次相遇?我十分头大,为什么小明和小强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作为好朋友,小明为什么不等小强?小明到底情商有多低,不知道追上人家3次人家心里会受到多少点暴击吗?
唉,小明和小强的追及,真像我和我最好朋友的“追及”。我俩从四年级开始一起上奥数课,现在,他已经每天去广州上传说中的奥数尖子班了,据说题难到“低头拣一下笔再抬头就听不懂”的地步。我看过他的奥数卷子,哎呀妈妈,菲波拉契数列、丢番图方程、各种运算符号,我感觉大脑严重缺氧、智商余额严重不足——他在奥数的环形跑道上已经不知道超过我多少圈了!以前,我们俩每个周末都会约着一起跑步,一起吃早餐,一起看哈利波特,一起打王者荣耀,现在,我们连一起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了。
上次看微信,说奥数只适合5%的孩子。我觉得我朋友就是那5%,我是另外的95%。每当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写完巧算题而我的好朋友已经准备交卷时,我真是只有苦笑的份儿。但我们这95%也要硬着头皮学奥数!因为好的初中用奥数成绩来衡量我们的能力,自主招生出的题,大部分都是奥数。妈妈说这是“掐尖儿”,把数理逻辑强的孩子通过奥数竞赛、奥数考试找出来,录取他们,这批人肯定会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人生赢家”从学好奥数开始……这些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以前语文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得语文者得天下。但是现在我发现,得数学者才能得天下。名校的模拟数学题,总分85,我考30,我妈的脸比锅底还黑,一旦考过50,自助餐可以随便吃;要是我能考到60以上达到名校的分数线,乐高随便买,《王者荣耀》也可以打上好一会儿,那可不是就得天下嘛!只是考50以上真的很难很难,我每次听课都听得有点儿吃力,课下做题也是顾此失彼。到现在我想破头也想不出,到底小明是啥时候追上小强的?幻想着老师说:你写一篇作文来顶替这道题吧!
奥数是不是“小升初”的全部?花这么多时间研究工程和浓度问题、相遇和追及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我没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没时间去外面撒欢儿,没时间跟同学讲笑话,难道我们长大了,就只需要懂得运算和推理?这个社会只需要科学和技术?人类不再需要哲学、文学、音乐、美术?我真想不通。
今年妈妈告诉我各种奥数杯赛都暂停了,这没什么可兴奋的,因为各个初中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没变,还是有很多奥数,我们这95%还是要学啊!以前我作文得了奖,有位阿姨说“瀚然你长大可以当作家!”但妈妈说“当作家也要先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钱锺书十九岁被清华大学录取,数学仅考了15分。但人家当时有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土壤,现在要是我数学考15分,别说清华大学,家门口的职业学校都不会要我。文史再出色,奥数学不好,也没有逆袭之路。
天才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很多人,铆足劲儿也学不好奥数。微信上说“脑型”跟先天基因有关,有些人擅长数理逻辑,有些人擅长形象思维。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不科学,也不应该。如果都用这么单一的评价标准,那世上不可能有法拉第,不可能有钱锺书,不可能有韩寒。人不是全能的,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有所突破就很了不起了。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世界也需要千变万化。听听风声雨声,看看云卷云舒,感叹一下张居正治国齐家的举重若轻,敬佩一下丘吉尔扶人类大厦于将倾的果敢承担。奥数不是人生奥秘,真正的学习,除了学到知识,还要学到视野、道德、审美,我想我要学到的,还有在奥数的碾压下,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