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纺织品“富矿”待采
2018-08-09开幕式
▲开幕式
我国是世界快速增长的纺织品消费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每年产生天量级的旧衣物等废旧纺织品。因此,废旧纺织品回收堪称是一座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然而目前我国在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率很低,其背后的尴尬却成为横亘在社会和相关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衣服、被套等纺织品破旧了、不想穿或不想用了,你会怎么处理?扔到小区垃圾桶?送人?捐赠?4月27日,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达1.4亿吨。
人们在促进我国服装行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在制造着巨量的“消费垃圾”。报告指出,纺织品年消耗量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但目前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 。与此同时,我国纺织行业正面临原材料短缺危机,纤维企业守着原料“吃不饱”。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回收处理体系。
不过,废旧纺织品真正回收和综合利用并非易事,其背后的尴尬成为横亘在社会和相关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是一座每年千万吨级的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
旧衣不知该往哪儿捐
旧衣服越来越多,如何处理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家住天津南开区华苑小区的康瑜家里已积攒了许多旧衣服,大多苦于无法处理。“我生完孩子发胖了,这衣服扔了多可惜,可又不知道该给谁。”不仅是康瑜,家住天津河西区的王丽家里也有一大包旧衣服不知该怎么处理,“有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处理方法呢?”王丽问道。
康瑜和王丽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居民面临的难题。第一,如果自己去网上寻找接受旧衣服捐赠的贫困山区地址,个人很难分辨这些信息的真伪及有效性。第二,捐赠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如联系电话打不通、因地址无效而导致邮包被退回、自己寄包裹所承担的邮费过高等问题。第三,这几年小区里多了不少旧衣回收箱,但回收衣箱频繁被盗也是令人担心的问题。第四,城市里的废品收购站并不回收旧衣服,即使回收也是以几毛钱一斤的低价回收,令一些居民心理上无法接受,“如此贱卖还不如干脆扔了”。在重重问题面前,许多居民家中旧衣服的最终去向就是楼下的垃圾桶,而扔进垃圾桶里的旧衣服的最终结果就是被焚烧和填埋。
此外,个人捐赠旧衣服还会遇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比如存在大量“过期的信息”。接受捐赠的地区可能在某一年需要一批旧衣服,但是过了很多年这些信息仍存在于各个网站上,导致仍然会有人源源不断地把旧衣服邮寄过去,反而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而康瑜家中的旧衣服,大多是膝盖处有破洞处理的牛仔裤,花花绿绿的T恤、超短裙,宽松的阔腿裤,挂满流苏的衬衣等,这些看起来很时尚的旧衣服,其实与贫困山区人口的衣服实际需要相去甚远。这种因捐方与受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非常多。
不同回收途径各有利弊
当前,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方式主要有在校园、社区举办的回收活动,以及在固定地点投放回收箱等。回收主体包括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公益性组织以及各类回收企业。此外,民政部门的捐赠站点也接收旧衣物。
不过,每种回收途径都难做到尽善尽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温宗国教授认为,在校园、社区举办活动,可以激发群众回收旧衣的意识,并以较低成本收集较多衣物,缺点则是难以建立长效、稳定的回收渠道。相比之下,固定的回收箱十分方便、稳定,但不便于管理。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同时,回收箱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容易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
▲国内不少小区都摆放了旧衣服回收箱(图/东方IC))
除了回收途径,回收主体也各有优劣。“公益组织很难掌控衣服的来源,无法判断是否卫生、适合捐赠。且由于量大类多,慈善机构难以妥善消毒,运输时也面临中转空间不足、存储不当等问题。相较之下,企业做资源化利用更有优势,但又可能因追求利益最大化产生二次污染问题。”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垃圾减量团队负责人林莜竹说。
从各地收上来的衣服会被送去哪儿?专家表示,旧衣回收可不是简单的“一收了之”,后续还有多道程序,以保证物尽其用。由于主体不同,衣物的去向往往也是五花八门。公益组织、民政部门回收衣物后,会进行筛选,合格的分配给西部地区、打工子弟学校等地方,不合格的则会交给下游企业处理。而回收企业获得衣物后,会分选出口或进行工业再利用。“由于中国并不鼓励买卖二手服装,因此旧衣出口的主要市场为非洲等国。大部分的旧衣销往纺织企业,作为纺织原材料或者填充物等进行再利用。”温宗国说。
浪费与短缺并存
“我国2016年化纤总产量达到4944万吨,占到全球化纤总量的69.4%,纺织纤维的加工总量为5420万吨,其中化纤占到84.23%,居绝对主导地位”。“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秘书长、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指出,人们在促进服装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着巨大的旧衣服等废旧纺织品。
有数据显示,若按照一件衣物平均寿命3年至4年计算,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件至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丢弃3件至5件旧衣物,到“十三五”末,我国光是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就可达近2亿吨。
当前,我国每年被扔进垃圾桶的废旧衣物数不胜数,大多被当作垃圾进行填埋或者焚烧。但纺织品很难降解,填埋会长期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低温燃烧容易产生二噁英,高温焚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其对环境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图为一辆装满废旧纺织品的大卡车正在卸货(图/西部网)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被视为垃圾的旧衣服甚至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边角料,如果使用得当,它们便能变废为宝。”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新副主任、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废旧纺织品可谓浑身是宝,在废旧纺织品中可提取可再生纤维,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服装、家纺、玩具和汽车工业等众多行业领域;开松后还可得到中短纤维与凝胶材料,可以用来开发系列轻质高强的建材产品,如复合墙材、木塑制品等。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能全部循环利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原油2400万吨、节约近1/3的棉花种植面积、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纺织品,另一方面我国的纺织产业却受制于资源紧缺,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棉花、羊毛、化纤等纤维原料,浪费与短缺局面并存。
“如果在资源使用上不能做到循环再利用,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必然会成为我国总体经济扩张的瓶颈。而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可为百万吨级的原料缺口填补空间。”王华平表示。
前景广阔困难重重
对百姓来说,废旧纺织品回收早已不是新鲜事。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开展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处理工作,包括政府支持的回收体系以及民间自发形成的回收体系。
不过,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王华平坦言,回收成本过高、运营驱动力小、管理部门模糊、政策支撑力度不够是制约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分类成本高
长期以来,国内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利用的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主要是依靠小商贩回收、小区定点集中等方式,二次污染严重,再生产品档次低。对此,报告显示,我国再生行业多在省、市、县、乡的“三不管”边界区域设厂,装备主要靠“凑”,人才主要靠“挖”,产品主要靠“抄”,市场主要靠“低”。以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中主要的再生聚酯为例,全国产能超过20万吨/年的仅有7家,而作坊式的小企业却有500多家。
“这样的行业现状非常不利于产业技术提升,已出现了再生总产能不足但落后产能过剩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说,“由此伴生的污染大、管理难、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和再生产业的初衷相悖。”
此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化纤纺织品再生方面的热情似乎并不高。按照商业化的理想状态,废旧纺织品回收可以按照棉、毛、化纤、混纺等不同分门别类分拣,通过消毒之后,给下游的处理工厂进行开松,然后将这些开松后的原材料再卖给纺织企业进行再造,最后卖给服装企业等进行生产,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
其难点就在于,目前国内回收的废旧衣物绝大多数是混纺的。绍兴绿宇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硕说,工厂废料不仅容易集中收集,而且几乎都是化纤纺织品,分类再利用相对方便。而服装的成分就复杂多了,虽然主要是化纤成分,但也会掺杂蚕丝、棉纺等。传统的机械化开松手段很难将其中各种不同的纤维再分离出来,而要通过化学手段分离的话,技术难度、环保要求和成本都会变得很高。
有数据显示,再生纤维的生产成本是原生纤维的1.2倍。由于再生纤维的生产成本高于原生纤维,以至于下游企业对该再生产品的需求热情不高。此外,废旧衣物的储存成本太高,又重又占地,还容易霉变,也影响了企业回收的热情。
缺乏监管标准缺失
作为纺织行业提升产业、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个新探索,废旧纺织品的产业化综合再利用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雏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亟需政策上的支持。但从现状来看,国家的产业优惠政策目前还未涵盖废旧纺织品领域,相关企业势单力薄。
▲旧衣出口的主要市场为非洲等国(图/东方IC)
▲我国的纺织产业受制于资源紧缺,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棉花、羊毛、化纤等纤维原料(图/东方IC)
“薄利之下,回收企业或公益组织依然面临高房租、高运输、高人力成本,几乎如履薄冰,很难有尊严地做公益。”“地球站”公益创业工程项目办主任商慧无奈地说,“与我们同期开始做、甚至更早入行的人,很多都没能坚持下来。”
目前的从业企业普遍产业链较短,还未进入产品成熟阶段。一些优势企业尽管攻克了研发环节难题,但由于成本高和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难以将其生产的再生原料加工为市场接受的产品。
回收过程缺乏监管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尴尬处境。由于回收门槛较低,许多企业扎堆进入,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有的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公益牌子谋取非法收入。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废旧衣物回收的监管部门,这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监督和改进。
更让业内人士头疼的是,我国对二手衣物的交易是明令禁止的。中国旧衣服网创始人方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出于卫生等因素,我国旧衣服成衣销售被禁止,多用于回收分解加工成原料,但也有部分旧衣会出口到非洲等国家。由于缺乏国家具体政策支持,二手衣物交易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只能在“地下”暗中流转,是名副其实的“灰色行业”。
此外,相关检验标准的缺失也阻碍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进程。由于各种废弃纺织品来源复杂,可能有严重的传染病源,需进行消毒和清洗。但是否经过消毒和清洗,鉴别起来十分复杂,困难较多,且检测成本很高。一些未经消毒清洗而处理分解的产品很可能变身为“黑心棉”混入市场。
力促规模化规范化
一边是存量惊人的废旧纺织品,一边是纤维企业守着原料“吃不饱”。在两相对照的矛盾之中,似乎也存在着解决矛盾的答案。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加快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和综合利用,充分开发这座“富矿”,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矛盾。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化纤纺织品再生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蒋士成指出,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动再生化纤产品轻量化、高端化、多样化,推动专业装备改造升级,引导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再生化纤良性发展的关键一环。
立法能够鼓励废旧纺织品服装及纤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提高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促进再加工纤维产业质量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认为,要构建回收、分擦、分离、开松、再生产、多样化产品的全周期循环经济技术链。支持利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纤、再生短纤、建筑材料、市政材料等重点产业化项目。
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主任唐世君认为,未来废旧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公正的第三方运营的可追溯系统,便于政府管理和支持;成立一个废旧纺织品发展基金,用于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企业发展;打造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全流程示范工程,研发专项技术及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废旧纺织品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和高值化利用。
“作为协会组织,我们建议政府尽快完成废旧衣物的分类处理制度,做到从回收、分拣到最终的处置再生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设定必要的门槛。同时,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切实解决正规企业的痛点,提供正规企业的工作便利性。”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旧纺织品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苏然呼吁道。
温宗国则表示,政府应加强“旧衣物可回收”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这也是提高衣物回收率的关键一环。温宗国建议,可以采用“以衣换物”的回收模式,以社区或公益组织为主体开展旧衣捐赠活动,居民可根据捐出情况获得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就能换取相应物品。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设立合法的义卖超市。
目前,很多快递企业也开始做公益,上门收取旧衣物。不过这样的回收渠道还是比较少,有关部门或相关行业还应建立一个回收物流链专业的网络平台,为参与的物流和再生企业等提供一个信息共享、互通的平台,实现企业之间的协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相关企业了解废旧纺织品去向、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及进行相关问题讨论提供一个平台。
“废旧衣物回收,知易行难。”林莜竹强调,这类项目需政策支持,要有利可图,也要厘清规范,严格监管。“归根结底,企业要用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消费者,才能最终实现利益和公益的平衡。”(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