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馆结合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2018-08-08金长刚
摘要:随着校园体育的快速发展,校园体育内容已经感觉到资源的不足。因此,将校外体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引入到校内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结合校外体育场馆资源运用与开发相对不足;校外体育资源的运用与开发的研究,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提高有着积极参考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校外体育资源;运用与开发
校外体育资源校内体育合理利用学校体育是较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校内体育活动,而校外体育活动则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的教育活动,两者都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可以学到学校体育课中难以学到的新的运动技能和项目。
一、 现状分析——体育教育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展
学校体育在我国已渐成体系,总体上来说,其发展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影响是积极的并且值得给予充分肯定的。然而,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教育的入学率提高,学校的现有体育设施与资源相对匮乏也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人们发现校外体育资源,如轮滑、街舞、跑酷、跆拳道等项目在我国一经推广,在不同区域呈现狂热状态,部分青年为此而着迷。因此,人们在对学生进行积极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同时,开始关注校外体育资源的合理入校与运用问题。校外体育资源是学校体育课的有机补充,可以作为学校体育课的延展。学生在学校体育上按照进程和上课的程序接受体育课程的教育,难免对所学体育课出现厌学的态度,从而可能会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针对此现象,与学校体育相比,校外体育项目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性和自主性更强。校外体育开展不受时间和固定场所的限制,不受强度和量的控制,学生个体能够自由地释放个性。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校外体育的参与,为学生个性意识的展现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二、 “来、去”双向结合,馆校互动有方
(一) “请进来”
适度攀岩——当前的很多学生都具有冒险性和好奇心,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冒险精神来选择一下适合在校园内开展的无危险的项目,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加和设计项目中来,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设立的题目项目。攀岩是非常受学生喜欢的,在校园内部进行攀岩教学也是非常有开拓性的,场地的设计和高度的选择,保护设施的安全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难度,这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安全的保障。
兴趣跆拳道——跆拳道和武术实战防身项目也不是經常出现在校园里,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师要进行改制的跆拳道和防身技术演练,减低难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接收能力。同时可以聘请优秀的专业人士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辅导,充分共享校外体育师资力量在校园内的展示,可以弥补课内体育课不能开设的不足。像跆拳道项目在许多学校并不能开设,由于师资或场地的问题,但社会上进行培训和开设的场馆较多,学校通过和本地体育馆衔接,聘请体育馆跆拳道教练作为学校校外辅导老师,成立学校跆拳道社团,每周三下午把体育馆的跆拳道老师请进来指导学生。使学校缺乏的体育人才入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校跆拳道专业师资的缺乏。
飞扬羽毛球——使校外的体育师资在学校中能够展示技能,使学校大部分学生获得校外羽毛球技能和相关知识,以弥补课内体育课上的不足。
(二) “走出去”
趣味游泳——是儿童的天性,学会了游泳可以自救,也可以在别人需要时施以援手,还能增强抵抗力。夏季天气热时,一些孩子常到沟渠游泳,每年也造成不少事故,而到游泳馆释放孩子们的运动激情既安全又放心。小学生学业重,通过游泳还能帮助他们矫正身姿、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但现阶段的状况是很多学校没有游泳馆,我们也没有正规的游泳教练,学校通过和地区体育馆联系,通过全民健身活动项目,达成合作。学生每学期上四次游泳课,学校精心组织,采取将让学生走出去的方式到体育馆上游泳课,体育馆有规范、安全的游泳环境,专业的教练,还配备了专业的救生员。通过两学期的实践,学校走出去的活动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绝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游泳活动。
力量搏击——搏击运动目前也在风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校学子见识到这样的力量型运动呢?当然,校内是不能进行了,只有进行校外延伸培训,将馆校结合,让学子来到课堂外部,让体育馆相关专业人员定时、定量向学生传授,让这种风靡的力量型运动渗透校园,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生、师”共同成长,合作策略得当
万盛是全国羽毛球之乡,培养了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羽毛球名将。但校内的羽毛球师资相对较弱,而学校学习羽毛球的学生很多,学校通过和区体育馆联系,除了通过“来、去”双向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以外,同样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 名将做引领
学校可以通过校馆结合,将区内所产生的各类名将,张亚雯、李永波、皮红艳等与学校签订聘约,担任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特聘老师,以促进学生学习体育活动的热忱,也落实培养人才社会有责的宗旨,定期让名将进入校园,亲临指导,提升学子专业技能。
(二) 师训在校外
校馆结合不仅仅是利于学生,也应该利于老师,所以,体育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应该与体育馆紧密结合,通过比赛、讲座、研讨会等各级各类活动,真正提升校内体育老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专门的场所专门的锻炼方式,让学校体育教师切实具备培养体育人才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校馆应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馆所体育资源、开发学校体育课程,积极改革体育课程的授课观念与内容,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这已经成为深化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即有利于学生、学校,又有益于社会的新的教学途径。以达到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杰,韩军生,王晓霞.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7).
[2]陈洁洁,赵传生.从美国社区体育管理的经验看中国社区体育发展战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7).
[3]康万英.社区体育运作模式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02).
[4]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01).
作者简介:
金长刚,重庆市,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