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析
2018-08-08邓姗姗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成为新课改的关节点。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实质是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所谓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其实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也注意到了教学的生活化,我们的四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无一不散发着生活的气息。让政治教学回归生活,让政治教学变得“生活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政治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那么如何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下面就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导入生活,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以便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中蕴含着的相关知识,感受政治学科的有趣性和有用性。
在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时,我就把同学们所熟悉的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作为导入,并让同学们说说其精彩之处并探讨受欢迎的根源。因为赵本山是家喻户晓的小品王,而且身在我们生活中,所以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表见解,这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结论,进而得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思想政治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入,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可以引领学生领悟生活,感受现实,引发思考,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学习兴趣。
二、 贴近生活,巧设问题
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知识。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把生活中一些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新奇又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为什么国家不能多发行人民币,让每个人手中的钱多一点,以此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呢?”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日常议论,但他们又不清楚国家为什么不多发行人民币。因此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我引出相关的知识:人民币作为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基础,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问题是兴趣的源泉,生活中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指明灯。教师巧设生活化的问题,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抽象的政治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很有趣、很实用,从而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 体验生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环节。但“合作探究”離不开生活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生活。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政治课所蕴含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在这个微型环境中让师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经过相互讨论、思维碰撞,为师生所接受,使师生都有所收获,共同提高;同时通过师生的互动,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在丰富政治课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做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铺垫。
在必修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教学时,我就设计了关于本地区居民用水价格调整方案的模拟听证会。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小组准备好详细的资料,他们按听证会的程序,每个角色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情境模拟表演有助于使复杂的听证会的教学内容简单化、通俗化、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人本化”的教学特点。
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探究活动,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设计成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 回归生活,升华认识
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合作探究是由生活具体现象上升到一般理论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再把得到的一般理论演绎为生活现象,那么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知识的感悟无疑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政治学科的理论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因而,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针对所学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大胆设想,大胆演绎,将书本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在必修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之后,我就以“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为主题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活动,分析和思考当前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学生们在这场活动中表现积极,这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学习始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感悟真理、陶冶情操、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必须回到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理性高度深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在实践中内化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投身于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同时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功能。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身学习活动,使学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融合,使他们在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才能永远鲜活,充满魅力。
作者简介:
邓姗姗,陕西省西安市,陆军边海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