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为什么对“费劲”的爱好如此着迷?

2018-08-08藏文婷

第一财经 2018年29期
关键词:攀岩户外运动潜水

藏文婷

如果有一段比较长的假期时光你会如何度 过?

18岁前就已经游遍全国30个省的赵婉如从小有个愿望:去更多的地方,玩出更多的“不一样”。2017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赵婉如加入了学校的户外社团凌峰队,主攻登山。

就在今年的五一,她攀登了人生的第一座雪山—那玛雪山。尽管由于大雪没能冲顶,第一次登雪山的体验还是让她印象深刻。

回来以后,赵婉如在登山的队记中写道,“登山这件事好像就是一个圆圈,从自己内心出发,途经难忘的景色,与难忘的人相伴,再回到自己内心中 去。”

像赵婉如一样坐不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业余生活不再局限于画画、烘焙,而是爱上了登山攀岩、潜水冲浪、滑雪跳伞这些充满冒险的极限活动。

极限旅游消费比例的上升可以为这一趋势佐证。胡润研究院《2016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提到,在未来3年,80后年轻一代高端旅游消费者的休闲游比例将降低,轻度冒险、极地探险主题在旅游中的占比将分别上升12%和6%。

抛弃休闲舒适的爱好,甘愿花费巨大的精力培养这些“费劲”的爱好,这群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和4位极限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聊了聊。

刘洋铭体验徒步的痛苦感和破碎感

第一次听说“稻草人户外运动协会”的时候,刘洋铭还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社团中,他觉得这个户外社团格外有趣,“感觉这就是年轻人干的事儿”。

热爱徒步的刘洋铭后来成了稻草人户外协会的活跃份子。“大二的时候,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次短线徒步,一个学期下来八九次。”他说。

稻草人户外运动协会2002年在上海财经大学成立,集结了一批喜爱户外活动的同学。他们一般会在周末举行短线徒步,并在寒暑假推出长途线路。随着像刘洋铭这样热爱徒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校园里的协会也走出校门,把户外徒步正式做成了一门生意。中国户外资料网曾发布《2015-2016年中国户外旅行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其数据显示,徒步的订购量占所有户外活动的40.75%,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方式。

2016年,刘洋铭以资深前领队的身份指导长线队伍在尼泊尔的安娜布尔纳(ABC)徒步。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素有“徒步者的天堂”之称,众多的徒步路线大都围绕着喜马拉雅山脉展开,其中,ABC线被评为全球最顶级的徒步路线。

登山途中,一名队友被石头砸伤,鲜血直流,尼泊尔当地向导建议租用直升机把大家运下山去。这意味着同行的人都无法完成路线,而且直升机的费用太贵。

于是,刘洋铭挨个儿在一起徒步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个叫Anna的医生。携带了急救箱的Anna帮忙鉴定了病情,告诉他们无需下山,还给受伤队员的伤口消毒、包扎。刘洋铭说,正是在这些紧急事件中,他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急反应得到了提升。

每一次的徒步路线给刘洋铭带来的感受都不同,共同点则是带来了一种痛苦感和破碎感,“这在我们被过度保护的、平安喜乐的一代人里是缺乏的”。这也是5年来他坚持户外徒步的原因。长线徒步过程中,刘洋铭和队友们常常是饥渴难耐,但是前路却漫漫无期。每到这个时候,他和队友们就开始咒骂线路,咒骂稀薄的空气,咒骂自己为什么离开舒适的家跑来这里受罪,骂着骂着,突然看到晚霞尽头的小村落,听见犬吠,发现营地就在不远的地方,顿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 生。

“户外运动的过程,忍受胜过享受,”刘洋铭说,“山水再美,看多了也不足为奇。淋在身上的雨、吹在脸上的风、埋伏在关节里的痛,是真正迷人的部分。”

现在,一旦觉得生活乏味或者失去了热忱,刘洋铭就会去徒步深山、长途跋涉。每次坐在返程的大巴上,吹着清凉的空调,打开一罐可乐,他觉得那就是人生里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了。

管凯瑞趁早把自己折騰成喜欢的样子

2017年7月15日,上海国金购物中心百丽宫影城的放映厅上映了一部潜水微电影《Live Love Dive》(《潜水教练的一天》)。这已是管凯瑞和工作室团队完成的第三部潜水短片。从2015年起,每年的班夫海洋电影节期间,管凯瑞和队友都会在深圳、上海等地巡回放映拍摄的微电影。

2012年开始潜水后,管凯瑞硬是把这项业余爱好培养成了专业特长。现在,在航空公司上班的她已经发展出了多重身份:SSI潜水教练、PADI潜水长、比基尼潜水员等。她说:“在遇到潜水之前,我还没有为一件事情如此痴迷过。”

实际上,管凯瑞第一次潜水时还是个十足的旱鸭子。当时她和闺蜜一起去马来西亚度假,期间特地跑去一个无人小岛体验潜水,教练带着她看了看鱼就上岸了。感受到了潜水的乐趣却没过足瘾的管凯瑞回去后立刻报名了开放水域初级潜水员资格(OW)课程。

接触初期她的瘾特别大:每个月会飞一次东南亚。早上六七点一到目的地,她就马上跑去下海。带着这股好奇和热情,管凯瑞很快把东南亚所有的潜点潜遍了,后来她又把目的地拓宽全球,去了墨西哥的坎昆、埃及的红海等潜水胜地。

潜水6年,管凯瑞完成了从小白到技术潜水员的转变。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海边的嬉皮士”,梦想怀着一颗嬉皮的心,摸清不同海洋的脾气。

说起痴迷潜水的原因,管凯瑞能列出几十种,但最主要的是“看鱼”。她常常在海底追着鱼看,试过被上百条大号鱼贴着身体游,甩也甩不掉;也试过被大海龟撞得摇摇晃晃……运气好的时候,还能遇到极其罕见的鲨鱼,这时潜友之间会狂敲氧气瓶号召大家围观。

除了看鱼,管凯瑞也常常在潜水的时候想心事。“像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天都太忙了,我自己的感觉是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事情。”管凯瑞说道。在水下的世界里,一切外界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人与人之间也无法对话,顶多是打个手势,正是一个和自己内心对话的好机会。抛开形式的外衣,这个诉求其实和许多年轻人平日里选择休闲方式的目的是相通的,那便是找一个舒心的地方静一静。

管凯瑞常跟人说,“如果你有driving license,你可以开遍占据地球30%的陆地;而如果你有diving license,你能潜遍另外70%的海洋”。

潜水让管凯瑞越玩越“贪心”,对于其他户外运动她也照单收下。除潜水,滑雪、攀岩、壁球这些运动她都很喜欢。这些爱好能够让管凯瑞在不同时节、不同地点,享受不同的体验。我想要趁早把自己折腾成喜欢的样子。”她说道。

刘赟卿享受简单纯粹的攀岩生活

美国科罗拉多的博尔德市位于落基山脚下,是全球最大的攀岩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攀岩爱好者。博尔德(Boulder)在英文里的意思就是“大石 头”。

2015年,刘赟卿从上海来到美国,定居在博尔德,专注于攀岩,有时还写作、绘画。

2001年,刚进入大学的刘赟卿偶然路过上海江苏路1号的一家户外店,攀岩馆里有人被绳子吊在半空,左右摆荡;有人贴着墙壁向上爬。这些情景让她十分好奇。回到家后,刘赟卿立即上网搜索攀岩信息,报名了这个攀岩项目。“第一次尝试之后就爱上了这个运动,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她说。

出生在上海弄堂,刘赟卿从小就是个精力旺盛的“皮大王”,喜欢爬围墙、翻屋顶。

她在知乎发表的《从室内攀岩到悬崖峭壁》电子书中写到了自己的童年:“我性格内向,不太懂得表达,大多数时候我都喜欢一个人,因此常常有一种孤独感。除了爬墙,我的另一个爱好是绘画,它给了我足够的空间,诠释语言所不及的地方,释放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压力。”

大学时期,除了学校,攀岩馆成为刘赟卿待得最多的地方,是她在这座城市的一片“自由天空”。学校在上海市郊,岩馆在市中心,她每周有四五天往返于学校和岩馆之间,常常练到打烊才肯返校,回去的时候学校的铁门都锁了。

每天,刘赟卿都在想着如何爬得更高、攀得更好。教练见她如此痴迷又有天赋,也很乐于指导她。“我喜欢的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就像以前我喜欢做手工,就会通宵去做。但有些事情久了就没意思。攀岩不一样,它的空间很大。尤其是野外攀岩,路线一直在变化,所以你要思考不同的动作和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自己,迎接挑战。”刘赟卿说到。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她爱的不是攀岩,而是攀岩时的自己。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攀岩的那种费劲反而令她愉悦。

毕业之后,刘赟卿从事了一阵和大学读的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攀岩的时间被极大地压缩。2005年,刘赟卿经过一番思量后选择辞职,去阳朔一家客栈做义工,体验纯粹的攀岩生活。

白天攀岩,晚上做义工,刘赟卿在号称中国户外攀岩天堂的阳朔,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些朋友的影响和帮助下,刘赟卿完成了多条国内外知名线路。2011年,她获得全国攀岩锦标赛攀石亚军,并成为有品牌赞助的运动员。

就这样,刘赟卿坚持全职攀岩一直到现在。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不仅仅因为攀岩带给她丰富的、极限的生命体验,更是因为户外攀岩认识的一群朋友。

“攀岩是一种语言。和攀岩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很简单。不用解释,就知道对方的意思。”她说自己很喜歡这种与爱好为伴,简单纯粹的生活。

年轻人为何对户外极限运动如此着迷?

当下年轻人这些“费劲”的爱好有着共同特点:有些冒险,有些极限,都在户外。而且,这些“费劲”的爱好正获得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青睐。

《2015至2016年中国户外旅行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显示,与历年数据对比,中青年成为户外出行的主力军,其中20岁至40岁的占比达到66.32%,而且年轻人占比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徒步、登山依旧是户外出行的热点,潜水、滑翔伞等小众活动的参与人群也在显著增长。

事实上,户外极限运动由来已久。它最早兴起于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代表着放纵不羁、抗拒约束的青年文化。后来,极限运动中的“叛逆”色彩逐渐褪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追求这种体验消费符合人类从生存、发展到自我实现的历史和逻辑过程。他曾在《未来的冲击》中写道:顾客一方面希望所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稳定、重复和熟悉程度,但是另一方面要求得到“刺激”和“兴奋”这样的东西。他们希望感觉到范围广泛的各种体验。

除了内心的驱使,客观上来说,外部环境也在推动年轻人更早、更多地接触到户外极限。根据《中国户外运动经营现状报告》,2015年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数量将近6000所,2016年则超过了8000所,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这些协会和组织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会为不同等级的潜水员颁发各类证书,让消费者投入更多的同时,也越玩越专业。

再加上不断增多的景区创新体验项目,和线上平台配合的产品推广,消费者更容易感知并接触到各类户外极 限。

不过,不论外因和内因如何推动,在谈热衷一项极限运动前,刘赟卿觉得,最重要的前提还是要去接触和体验。“你玩了,兴许就会喜欢。”

猜你喜欢

攀岩户外运动潜水
冬季户外运动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快乐潜水
潜水去
攀岩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