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焦裕禄留给我们的家风
2018-08-08焦守云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父亲焦裕禄留下的家风非常赞赏。2014年他到兰考考察的时候,连我们家过去的家风小故事都能娓娓道来。
我向总书记汇报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父亲留下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总书记不断地点头,重复了两遍“家风”、“家风”。
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搞特殊化
父亲一向反对不劳而获。所以,他留给我们的家风主要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靠自己的能力活着,有力气就靠力气活着,有才艺就靠才艺活着,不能搞特殊化。
父亲离开尉氏县到兰考报到的时候,还欠尉氏县137元钱。当时他还不上,到了兰考后才从自己的工资里攒够了还给尉氏县。可以想象,我们家当时的经济状况是多么拮据。
父亲到兰考一个月以后,县委出了一个福利救济名单,上面有他的名字。可能这是多年来的惯例,县里的领导同志都要享受一下这一福利。父亲打破了这种惯例,他找到机关党支部书记,问享受国家救济的条件是什么?书记答:有三条,家住在灾区,生活困难,本人申请。父亲说,我家不在灾区,本人也没有申请,为什么我在名单里?他表示,给我的救济款,我一分钱也不要。他这样一说,县委机关有十名干部当场也表示,不要救济款。他不要救济款可以,但组织上知道我们家孩子多,冬天正是棉花紧缺的时候,就分给了我们家3斤棉花票。母亲徐俊雅拿到棉花票很欢喜,都在心里做好了打算:给大的做件棉袄,给老二做件棉裤,我们家的被子也烂了个窟窿,又想套一床棉被。如果能剩下一两半两棉花,就纺线给父亲织一双棉袜子。而父亲回到家里就问起了棉花票的事情,让母亲将棉花票立即退了回去。
父亲接任兰考县委第一书记后,母亲的哥哥、嫂子和她说了好几次,想让父亲给他们的儿子新太在县委谋个通信员的工作。因为新太有文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母亲知道父亲的脾气,一直不敢向父亲提起,直到哥哥、嫂子催得急了,才找了一个机会委婉地向父亲说起此事。父亲不等母亲说完,就回绝了,他说:“我是县委书记,不能违反国家政策,随便安排人。”
我大姐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母亲想让她在县委大院当个打字员,但父亲不同意。听说县委书记的女儿初中毕业了要找工作,学校想请大姐当老师,邮电局长说局里缺个话务员……各种好消息都有,但都被父亲拒绝了。他认为大姐如果干这些工作,会沾染上厌恶劳动的不良思想,便让她在县里的食品加工厂当了临时工。父亲还对厂长说:“要把她分配到酱菜组,这对于改掉她怕脏、怕累的毛病有好处。你们不要以为她是我的女儿,就对她要求不严了。”为此大姐哭过闹过罢工过。有一天,父亲对她说:“爸爸今天事情不多,陪你卖酱油吧。我爷爷开过油坊,我小的时候,也走街串巷卖过油,我来告诉你怎么喊能把酱油更快卖出去,怎么挑担子更省劲。”刚开始,大姐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可后来,她觉得父亲是县委书记,怎么能让父亲也干这样的活,就说:“爸爸你回去吧,以后我再也不闹了。”
父親是一个吃过各种苦头的人,他认为所有吃过的苦都没有白吃。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一个优秀的人。再则,大姐是家里的长女,也希望她能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
父亲去世后,大姐在《我的爸爸焦裕禄》一文中曾写道:我在上学期间,爸爸除了给我伙食费以外,几乎不给我一点零花钱。1963年,我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啦,冬天还穿着我9岁上小学时家里给我做的一件花布大衣。刚做的时候长得拖到了脚跟,穿到我上初三,就只够半腰了,那上面已经补上了好多补丁。有个同学说我:“你爸爸还是县委书记哩,也不给你做件新衣裳。”我想,也是。春节放假,我就找爸爸要求说:“人家都说你是县委书记哩,还叫我穿这件破大衣。你也不怕丢人。”爸爸笑了笑,指着他身上的补丁衣服对我说:“你看我这县委书记穿的是啥衣服?这丢啥人!”爸爸看我低下头不吭声,就进一步开导我:“你知道啥是丢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丢人呢。艰苦朴素,你应该感到光荣才对。”他还说,“只要穿得干净整齐就行了,穿得再好,不劳动就不好”。听了爸爸的话,我就把那件大衣改成了小棉袄。后来袄袖破得实在不能穿了,我又换了两个袖子继续穿。
灾荒之年,即使是县委书记的家里,全年也吃不上纯白面的馒头。一次,父亲发现我们不想吃粗粮馍馍,而扔在地上,就抱着我们边在火炉旁烤火,边给我们讲乡村百姓吃了红薯干吃野菜,根本吃不上粗粮,并将扔到地上的粗粮馍馍烤热,和我们一起分着吃了。一边吃,一边教我们唱:“我是一粒米呀,长在田间里,农民伯伯种下我,多么不容易。”
父亲爱我们,他经常胳膊上抱一个,背上背一个,在院里和我们玩游戏。但他既是慈父又是严父。
父亲逝世后家里常常陷入窘境
对自己的疾病,父亲像是有预感一样。1964年春节,多年不回老家的他,请假带着全家人回到了山东博山县北崮山老家,带着六个孩子给爷爷上坟,那天正好下大雪。
他还骑着自行车在村庄的周围转了一大圈,似乎是向自己的故乡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春节过后,他回到兰考没有多久,便病倒了。
有一天,父亲清醒过来,给正在难过的母亲留了遗言:“万一我有啥事,你的担子很重啊。你不能倒下去,家里还有孩子,还有两个老人。你要教育好孩子……”
埋葬父亲的时候,母亲肝胆欲碎,几次往父亲的棺木上撞,被身边的人死死拉住。过后,母亲对我们说:“要不是为了你爸的临终嘱托,我就随他去了。”
父亲去世以后,家里六个孩子,日子便不好过了。那些年,我看到母亲最多的场景就是对着父亲的遗像流眼泪。
小时候,我们都捡过煤核,在外面看到柴火也捡回家烧。我哥我姐放假了没事,就去帮人家铲煤。哥哥那时13岁,个子高,铲煤一天挣几毛钱拿回家都交给母亲。
有一次,母亲上街去买鸡蛋,付了10元钱,卖鸡蛋的让她看着篮子,说是去旁边的商店换零钱,然后再找给她,谁知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为此哭了几回。10元钱,在当时可是我们全家人一星期的生活费啊!
父亲去世以后的头几年,母亲没有给我们添过一件新衣裳。哥哥焦国庆长得快,母亲就将父亲的衣裳改了给他穿。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我的时候,我穿的也是带补丁的衣裳。
我的母亲徐俊雅是焦家家风最重要的传承人。父亲去世时,她才三十几岁,一个人把我们兄妹六人抚养成人。实际上,母亲是替父亲在活着。对几个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她告诫我们,可以不给焦裕禄这个名字争光,但不能抹黑。
母亲也是做过县政府领导的人,但她说,不能因为是焦裕禄的爱人而为自己谋半点私利。我们兄妹几个人的工作,她都没有动用过关系,她唯一过问工作的只有张继焦。张继焦是被父亲救活的农民的儿子,母亲对他的感情很朴素,就是觉得,父亲走后,抚养教育这孩子就是她的责任。母亲临终前专门留了遗嘱:自己的积蓄一共几万元钱,分成七份,六个孩子一人一份。张继焦这个老七,也分到相同的一份。
对于我们兄弟姐妹来说,父亲如高山,他高尚的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母亲如大海,她无私的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岁月。
我们想念您,亲爱的父亲
在焦裕禄家风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都力争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老大焦守凤从开封市总工会退休,有三个子女,大儿子早逝,另外一子一女在开封市从事普通工作,其中儿子和女儿都曾下岗待业多年;老二焦国庆从开封市地税局退休,女儿焦楠在开封市某区审计局工作;老三焦守云从郑州科技情报研究所退休,儿子余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现为中国歌剧舞剧团副团长;老四焦守军从成都军区档案馆退休,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老五焦跃进现任开封市政协主席,有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北京、上海打工;老六焦保钢于2013年病逝,儿子焦威在郑州市公安局工作,女儿焦力在部队当兵。
2014年5月14日是父亲逝世50周年的祭日,我代表焦家的儿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父亲:
如今的焦家已经四世同堂,是一个27人的大家庭,这个家庭温暖幸福。您知不知道,这么多年,您的儿女们是多么想念您啊!
母亲2005年带着劳累走了,我们没有挽留住她去寻找您的脚步。您去世的时候母亲还那么年轻,40年的辛苦和劳累伴随了她大半辈子。我们六个子女让她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长大后的我们却怎么也弥补不了她对我们的付出。
您去世后,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鞭炮没有欢笑的春节。我们最怕过春节,也最怕清明节。那几年,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流着泪包一整夜的饺子。大年初一给我们下完饺子后,她却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我们心里清楚,母亲是在想念您啊!每到清明节,母亲手把着我们的小手给您扫墓,她有几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不得不让人搀着她回家,那情景让每一个人都心痛。
您去世后,我们一直记得您临终前的嘱托,日子再苦再难也没有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您的六个孩子,如今最小的也人到中年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我们,同样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像其他人一样,我们也面临着“票子”“房子”“孩子”等种种生活中的难题。家中一样有人下岗,有人待业。虽然也有人当上了“七品”县官,但大多数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生活中的我们无论过得好与不好,我们都记住您的教诲,靠自己本事生活。我们姊妹6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都可以无愧地对您说,我们都是您的好儿女。
今天,是您的50周年祭日,这50年来,我们对您的追思常常泪湿衣衫。每每回想起童年记忆中的您,以及您和母亲之间的那种挚爱深情,总会在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
如果您活着,您也一定对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喜不自禁,酷爱唱歌的您一定会指挥我们一家近30口人一起高唱《黄河大合唱》。我们也会把工作生活的事情常说给您听听。
如果您活着,您也会为党和国家给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关心而倍感欣慰。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兰考,参观了您生活、工作的地方,还与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地询问着我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总书记说,见到我们很高兴、很亲切,就像见到自己家里人一样。
如果您活着,您一定不会离开兰考。您太爱兰考这片土地了,一草一木、一沟一壑您都用脚丈量過。现在您所牵挂的这片土地也变得富饶美丽,您爱兰考的乡亲,他们一定会像走亲戚一样来看您……
可是您走了,已经走了很久了。但我们知道您没有走远,没有走出兰考。或许您太累了,躺在兰考温暖而柔软的沙丘上歇息。白色的大理石棺柩没有隔断我们,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您的影子。
我们想念您,亲爱的父亲!
父亲去世50多年来,所有普通人家遇到的生活难题,我们都遇到了。但是,无论过得好与不好,我们都要守护好父亲的英名,这既是焦家家风的要求,也是我们焦家儿女必须恪守的底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瑜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王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