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品德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2018-08-08范琳燕

新课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品德意识素养

范琳燕

(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中心小学,浙江 天台)

“学生核心素养”,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用于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品德素养。学生的品德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小学品德核心素养包含着合作、爱心和责任等。身为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品德课程,把品德教学当成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借助品德课程这个舞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团队认知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课堂之外,及时监测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团队意识的认知。本文从以下几点来例谈基于品德核心素养下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一、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构团队认知体系

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基于教师和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可以巧用学习单,让学生提早介入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链接学习主题,落实主题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道德认知体系。

(一)链接学习主题,把握螺旋式上升的梯度特点,建构学生的团队认知体系

浙教版品德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建构体系。设置了若干主体单元,统整相关教育目标和知识内容,展现不同的问题视角和学习视角。由于全套教材的内容编排具有“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的内容安排上存在着序列性,同一单元各课内容和要求也是前后联系和层层递进的。由此,对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也存在“渐进性”。教师在教学前,巧用学习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单元序列,明确单元定位,进而把握单元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团队认知体系。

(二)挖掘教材中的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浙教版教材插图的形式十分丰富,多幅图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发散图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解图时,需要教师仔细分析,上下联系着看,把握各插图之间的递进关系,梳理教学的目标,综合各幅图的意义,概括出相应的思想观点,找出插图承载的准确目标。解读课文插图时,一定要细细品读这些文字,静下心来揣摩编者为什么要配这样一句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它在提示我们什么?我们只要把这些揣摩明白了,就能找到图文的链接点、共通点,提炼出准确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就充分将教材的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看图说话

(出示图片一)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把你看到的内容和大家说说?

生1:在擦黑板。

生2:在扫地。

生3:大家在打扫卫生。

师:仔细看,图上画着小朋友在干活,图的最下面还有什么?

生:还是一句话。

师:真会观察,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可以干完。

师:是啊,大扫除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团结力量大。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旨在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中既要竞争,又要合作,明白合作和竞争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建构起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多元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习得”过程。素养的习得过程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培养和多方面的训练才能完成。核心素养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是各方面素养养成的良好平台,教师可以巧用教学方法,多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设计课堂口语交际环节,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在团队中,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现在的孩子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偏向于自我,缺乏认同感,缺少主动聆听的耐心。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但是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较低。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教会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沟通技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品德教材,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要向你学习》这一课时,老师设计了合作交流环节。

1.师:上课前,同学们阅读了《骆驼和羊》这个故事,你们谁来说说,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他们怎样就能天天吃到树叶?(学生讨论交流。)

2.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生讨论学习:取长补短。

3.小结:我们知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优势和不足吗?

4.小组交流完成第9页表格。各小组派代表交流。

5.全班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老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

老师借助品德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式学习,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又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创设具体的情境,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在品德教学中时常被老师使用。教师巧妙地利用学习单这个载体,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某一内容,在小组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整理归纳,理出要点后,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性的交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延伸品德教学,紧抓实践活动,深化团队意识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开展一些课后延伸活动,或者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或者拓展学生认识、或者培养行为习惯、或者锻炼学生能力等。课后延伸活动是指教师在品德课程理念下,遵循深化课堂教学主题的路线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活动,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校内外的所有生活领域,让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接轨,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

(一)组织主题班会,深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品德课是一门活动课,凭借品德课与学校少先队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搭建践行道德实践的平台。我们教师可以围绕品德课相关主题,在班级内组织“我是班级一员”“我是一滴水”等班会,深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我在班内组织了“集体力量大”的班队课,课前我让孩子们先制作有关集体力量大的卡片。班队课活动开始之后,我让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做好的卡片,上面写满了各种激励人心的话语“一根线,不成团,万根线,能拉船。”“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张张小纸片凝结的是孩子们的点点希望、点点期待,这些纸片大大地激励着孩子们的内心,这些话语大大激发起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们感受团结力量大。

(二)人人参与班级建设

品德的学习不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年级的事,这种学习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在不断循环的实践中,这种道德体验才能根深蒂固。

以班级的黑板报为契机,我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学生根据布置的需要,在班干部的带领下有的负责写字、有的负责画画、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卫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块内容都有负责人,在出黑板班的活动中,既能体现班干部的领头羊作用,又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反映出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

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人人参与,大家共同完成,但绝不能有个人主义思想,在出黑板报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深化他们的团队意识。

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其发展过程是持续终身的。在品德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团队认知体系。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体验、表现和感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拓宽品德课的学习空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后,延伸品德课堂教学内容,紧抓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猜你喜欢

品德意识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