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创新发展
2018-08-08吴振财
吴振财
(1.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2.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学习十九大,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用新时代的科学理论指导和促进当下的工作。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应该是新时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遵循。
“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完成了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世行项目、优质校、新校区建设,升本工作已经启动实施,学校发展踏上了新征程、步入了新时代。笔者认为新时代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办学能力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的需求是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这个需求也会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办学能力的不均衡体现为学校理论教学见长而科研与技术技能见短;办学能力的不充分体现为理论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科研力量不强、技能不精。
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不均衡和不充分导致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服务社会能力供给不足。这些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互相掣肘,带来诸多矛盾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矛盾问题的主要根源,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下功夫认识它、解决它。究其本质,这个不均衡不充分以及由之带来的问题矛盾的焦点就是学校技术技能的有效供给不够,具体体现在师资结构和师资能力结构问题上,即师资队伍方面技术技能师资结构性短缺、师资能力方面技术技能能力结构性短缺。这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基础性的短板,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师资队伍。通过下述近年来学校科研事业调研总结的结果也佐证了这一判断。
近年来,学校科研事业突出顶层设计与推动,加强科研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围绕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加强科研创新与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一、突出顶层设计,学校科研治理体系日益健全
只有健全的体系支撑,才会有科研治理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近年来,学校把科研治理体系健全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修订学校章程,进一步固化科研及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修订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保证学校学术委员会依章运行;学院学术委员会从无到有实现了全校全覆盖,学术环境得到改善;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应运而生,科研机构发育从小到大,科研创新团队呼之欲出,学校科研治理之树可谓根系发达。
二、加强高位推动,学校科研治理能力日益增强
健康发展,制度先行。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促进项目,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先后组织修订《关于校内项目评审活动的管理办法》《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规定(修订稿)》《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修订稿)》,制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经费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试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深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级定岗制度改革。制度体系的完善和运行,对指导和规范科研工作,特别是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了积极效果,对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三、坚持质量导向,学校科研治理水平日益提升
科研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三年来,全校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723篇,其中核心期刊70余篇,教师出版专著4部,获得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等22项;学校先后有30多项研究成果(论文)在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其中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自治区社科联奖3项。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成人教育研究所、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等依据中国知网平台(CNKI)等数据库共同发布的国内200所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位列全国第67名,在新疆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四、尚行科学治理,学校科研成果日益显著
科学治理,久久为功。学校日益健全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科研治理体系,以制度、措施、平台建设发挥综合科研治理能力,成果显著。三年中,申报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不含校级课题),其中纵向项目立项7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司项目3项,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6项、自治区科技厅项目4项、自治区科协项目1项,教育厅支持的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双语教育项目、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创新和发展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科研项目、自治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及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项、国家旅游局项目14项、乌鲁木齐市教育规划课题8项,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项目10项,新疆职业教育学会2项),总经费136万元。横向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11项,总经费59.5万元,学校在《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被评为“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校级课题43项,经费支持89.5万元,为学校教师申报更高级别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科研事业以科研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为主线,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成绩可嘉,但也存在明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学校科研治理体系日益健全但支撑力度不够。学校学术委员会职能发挥尚处于低级阶段,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估、学术发展、学风建设以及教授治学等方面作用不够突显;学院学术委员会从健全到发挥作用更是参差不齐;科研机构建设数量不少但成果不多。
科研治理能力日益增强但作用不明显,学校以激励为导向的科研治理制度不仅健全而且力度空前,但激励作用不够广不够强,科研活动基本上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科研成果进步明显,但数量、质量、结构均差强人意。其一,科研总量、质量不足,在疆内同类学校领先,但距升本要求相距甚远。其二,科研成果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集中在纵向方向论文成果,而横向方向技术成果较少,这与职业院校以技术技能直接服务社会的科研本质要求大相径庭。
图12012-2014年与2015-2017年课题立项情况
图1 数据与分布充分反映出学校科研成果的结构是纵向方向论文成果集中,横向方向技术成果不足,这恰恰与职业院校以横向方向技术成果为主的科研本质要求相反。由此说明了能够从事、完成横向方向技术课题的师资严重不足,这也佐证了上述师资结构和师资能力结构供给不足的分析判断,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师资队伍。
要解决这些因办学能力的不平衡不充分所折射出来的学校技术技能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指导。要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来明思路、找出路,即用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破题求解。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一文中指出“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力,以‘绿色’为新要求,以‘共享’为总目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一体,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和新着力点”。
创新发展。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的职能是通过技术技能人才及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实现途径与本质要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现依托于优质行业企业资源的供给,该供给主要体现在技术技能师资和生产过程的有效供给,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只有优质的行业企业才有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能,只有优质的行业企业才能孕育出优质的职业教育。而乌鲁木齐市虽然是首府城市,是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核心,但优质行业企业不足以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资源,长期以来学校发展就受困于此。要走出困境,必须开拓创新,走出自己的路!要打破常规、不走老路,跳出区域、博采众长,立足自身培养、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师资,这也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
绿色发展。立足自身培养,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师资。目前学校现有师资基本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基本具备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师资理论素养,学校从中动员和选拔有志于成长为技术技能名师的师资,按照学校制定的具有突出利好导向的培养技术技能师资相关制度办法予以培养。这种做法不伤及现有师资生态,只是对现有师资分类培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如前所述,一方面本地职业教育土壤贫瘠,不能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技术技能师资等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引进来”客观上又十分困难,结合学校和区域实际,只能靠“走出去”培养。选拔教师,签订培养协议,送往国内乃至国外相应专业技术技能顶尖公司(企业)进行系统学习培训,达到培养协议设定的技术技能名师目标要求,即用开放的理念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师资队伍。
协调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师资在学校办学的实训教学、技能培训、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校企合作、技术服务诸环节可以发挥全面支撑(见图2)、有机协调的作用,促进学生实习、学生就业,进而推动校友发展,校友发展又反哺学校技术技能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图2 职业院校技能型师资建设的作用
共享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师资不仅为学校所用,还可以为当地行业企业共享。高素质技术技能师资可以吸引当地行业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学校和师资当然也有服务社会的职责,自然产生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横向技术技能合作,带来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促进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共享发展。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作为,并运用国家精准扶贫的力度和做法,倾力打造一支技术技能名师队伍,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进而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当前推动学校持续创新发展的“牛鼻子”。